論:貴州爲什麼有這麼多老司機

前幾年,一首汙汙的雲南民歌《老司機帶帶我》紅遍了大江南北,不知道大家聽過沒?

歌裡唱的是兩位雲南姑娘想要拜託老司機帶她們上省城的故事。


論:貴州為什麼有這麼多老司機



拋開引人遐想的桃色歌詞來說,這首歌確實沒亂唱

地處雲貴高原,像貴州、雲南這樣山勢險峻的地方,不得老司機帶路就想進省城,搞不好真的就翻車了。


特別是我們貴州,如果光從地貌上來說比雲南更加複雜,更加需要輕車熟路的“老司機”!



論:貴州為什麼有這麼多老司機


△貴州的蜿蜒公路

沒有平原支撐的貴州

貴州地處雲貴高原,境內地勢西高東低,地貌以高原山地為主,是全國唯一沒有平原支撐的省份。


老一輩對貴州的描述。最為著名的莫過於“地無三尺平”的傳說,幾乎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論:貴州為什麼有這麼多老司機


(圖:星球地勢出版社)


去年10月31日,貴州省國土資源廳、省統計局發佈了《貴州省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公報》。

統計數據顯示:貴州全省平原面積0.70萬平方千米,只佔全省面積的3.99%。臺地面積0.25萬平方千米,佔全省面積的1.42%。丘陵面積2.37萬平方千米,佔全省面積的13.43%。山地面積14.29萬平方千米,佔到了全省面積的81.16%。



論:貴州為什麼有這麼多老司機



唐代詩人孟郊曾有詩云:“舊說天下山,半在黔中青”。正是因為多山,貴州的地勢起伏特別大。

第一級階梯平均海拔在1550米以上,第二階梯海拔在800-1500米左右,第三階梯海拔在800米以下。

比如最高的威寧,平均海拔2166米,而最低的玉屏,平均海拔541米~連平均數都相差了1500多米。


論:貴州為什麼有這麼多老司機



託了山川閉塞的“福”,讓貴州上千年以來成為化外之地,中央王朝難以入駐,地方割據此起彼伏,極為動盪!

黔道難的貴州更是成為理想的發配之所,如王陽明和沈萬三均發配貴州,結果一個在龍場悟道,而另一個則在福泉成為“貴商鼻祖”。

論:貴州為什麼有這麼多老司機


△李白在發配貴州途中經四川白帝城時得遇赦免令,心情大好寫下“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即便後來邁入20世紀,貴州的交通依然是行路難,難於上青天!

哪怕是修條路,也是貼著山腰而行,或緩緩向上,或延伸入溝,極盡高低往復之曲折。

論:貴州為什麼有這麼多老司機


貴州修條公路有多難?

說到修路,我們都知道,兩點之間直線距離最短,不過那是在大片空地的平原地區。

到貴州就不一樣了~


到過貴州的人都知道,這裡有很多公路都是貼著山腰懸涯,翻山越嶺,蜿蜒曲折的前行!這樣的修建難度,你可以想像嗎?

論:貴州為什麼有這麼多老司機


比如正在建設的三荔高速,起於三都水族自治縣,止於荔波縣,其中很多地方都需要修建橋樑、隧道。

而架橋的位置往往都是層巒疊嶂、起伏較大的地方。山的複雜,讓橋墩幾乎全部位於溝谷的最深處,很多材料無法用機械設備進行運輸和施工,只能用馬匹託運的“原始辦法”進行輸送。


論:貴州為什麼有這麼多老司機



修隧道更是個麻煩事,除了運輸物資的困難外,還要在山的間隙中見縫插針的修建一系列大型臨時駐地設施,修建工人沒有容身之處也是家常便飯。

另外,穿越貴州的山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複雜的地下結構讓施工人員要隨時小心坍塌地陷,突泥涌水,和瓦斯煤層等不明氣體。可謂危機重重。


論:貴州為什麼有這麼多老司機


△修建隧道時,兩側通常掛得有救生圈、救生衣,是逃生的必備品。

這樣修出來的公路,橋樑、隧道、彎道沒有最多,只有更多!在貴州開車,可不就是一件考驗老司機武藝的事嗎?

論:貴州為什麼有這麼多老司機


貴州的路都有“病”!

七十二道拐的“銷魂病”


七十二道拐,是全國有名的“魔鬼路段”,位於國道210貴州遵義桐梓縣境內,從新站到楚米之間的涼風埡山上,海拔1450米,長約12公里。天晴時,大型車輛經過七十二道拐需要一個多小時,號稱彎道最密集的盤山公路。

論:貴州為什麼有這麼多老司機


☞轉一圈下來,感覺一定很銷魂~

崇遵高速的“分裂症”

崇遵高速在山間開出一條通途,其中橋隧比例佔到80%。且橋隧相連橫穿崇山峻嶺,還有全國第二長的涼風埡隧道,以及創下全國橋墩高度之最的兩岔河大橋坐鎮。老路蜿蜒崎嶇,新路筆直流暢,形成通道咽喉部位最獨特的風景。

論:貴州為什麼有這麼多老司機


☞一邊老一邊新,一會大橋一會隧道,這是分裂了嗎?

二十四道拐的“蛇精病”


位於貴州省晴隆縣城南郊1公里處,有一條名為二十四道拐的公路,這是一條鑿山開路建成的盤山彎道,長約4公里,每道拐僅幾十米長,但每道拐都是360度的“回頭彎”。


論:貴州為什麼有這麼多老司機


☞看看這彎得根本停不下來的節奏,真的是千年蛇妖啊…

婁山關的“傲嬌病”

婁山關亦稱太平關,位於遵義、桐梓兩縣交界處,是川黔交通要道上的重要關口。在這個天險之地,盡是高峰、懸崖、峭壁,從古至今多次激戰,人稱黔北第一險要,素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說。

論:貴州為什麼有這麼多老司機


☞你辣麼傲嬌,車友們都知道嗎~

六盤水八大彎的“強迫症”


六盤水通往雲南及連接貴州中部的道路全部修築于山腰山尖,六盤水通過這些山路將境內高山險峰相連,近幾年來還成為了全國拉力錦標賽的賽道,甚至在業內傳得神乎其神,連本地車手都難以駕馭。

論:貴州為什麼有這麼多老司機


☞作為一條路,你把自己強迫得近乎垂直,你考慮過司機的感受嗎?

六盤水梅花山路段“高冷病”


全長16公里的省道102線梅花山路段,地處烏蒙高原山區,是貴州省公路海拔最高路段。路段海拔從2000米一直上升,最高處路段海拔達2680米,不僅地勢險要,而且沿線均為盤山、環形公路,共有急彎24處,常年多霧,霧天最長時達到260多天,道路情況嚴峻。


論:貴州為什麼有這麼多老司機


☞這樣高冷大家都愛不起你造嗎?

吊屍崖的“驚恐症”


“吊屍崖”全長只有1.5公里,過去卻事故頻發。距離桐梓縣城28公里、距離七十二道拐僅3公里的地方,有一處更為險要的路段,也是201國道最險峻的地方。該路段基本上是在絕壁中間挖出來的道路。在距離道路七八米高的地方,仍有懸崖在道路上面突出,像個罩子一樣把道路罩住。

論:貴州為什麼有這麼多老司機

☞只能用怕怕怕來形容!

這樣的公路光看圖片是不是就夠心顫顫了?

貴州近些年能夠成為眾多汽車拉力賽愛好者的朝聖地,相信也少不了它們的功勞。借用業界內流行的一句話:沒有跑過貴州的路,怎麼好意思稱自己是“老司機”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