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县杨叶村:发展“稻鸭共生”的种养,打造稻鸭生态香米品牌

更多农业资讯,请关注“农家之友”!

位于容县容州镇杨叶村的稻鸭生态种养示范基地,有上百亩的稻鸭生态种养示范田,其采用“稻鸭共生”的种养模式和无害化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打造了稻鸭生态香米品牌。
容县杨叶村:发展“稻鸭共生”的种养,打造稻鸭生态香米品牌

鸭子在稻田里穿梭自如。

鸭子成为稻田的“守护者”

近日,记者来到容县容州镇杨叶村,连片开阔的示范农田,一片片绿油油的水稻丰收在望,鸭子在稻谷间穿梭自如,“嘎嘎”的叫声此起彼伏,为宁静的乡村增添了生机与活力。当农户发出特别的召唤声,鸭子便从四面八方成群结队赶来。

“这里一共是18亩稻田,养了将近300只鸭子,每天它们都是在稻田里觅食,基本不用管。”种植户甘柱明介绍,因为把鸭子放在稻田里混养,对稻田的要求就更高了,所以在前期耙田时就大量使用有机肥,插秧10天后放鸭苗进去,跟水稻一起成长。鸭子在稻田里活动觅食,将杂草、害虫除去,而鸭子的粪便又可作为有机肥料代替化肥。鸭子一般长到两三公斤重,就可以卖出去了。

“使用有机肥种出的水稻,长势特别好,病虫害也大大减少,与同一品种的水稻相比,质量远超使用化肥的水稻。”甘柱明说。

容县杨叶村:发展“稻鸭共生”的种养,打造稻鸭生态香米品牌

使用有机肥培育的水稻长势良好。

效益与食品安全两不误

“稻鸭共生”是指将鸭子一天24小时都投放在稻田里,营造良好的种养环境。其利用鸭子旺盛的杂食性,解决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同时也可利用鸭子在稻田中不停地行走刺激水稻的生长,其粪便还可作为稻田的有机肥料,促进水稻更好地生长。

广西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所长陈远孟几乎每个月都会来到该示范基地作技术指导,他告诉记者,“稻鸭共生”的种植模式,对提高效益有很大的作用,不仅可以节省人工成本,降低肥料用量,还可从源头上保证食品的安全。

由于稻鸭种养比单一种植水稻的效益高出不少,并且周期短、见效快,种一造水稻收两批鸭,效益及增收明显,非常适合扶贫产业。“在杨叶村的试点示范起到了一定的带头作用,带动了更多农民加入示范合作社,提高了种田效益,也为粮食安全提供了保障。”陈远孟说。

生态种养促农增收

由于鸭子长期在田间活动,肉质结实,而有机肥种植的稻谷质量也很高。在广西容县甘田农业有限公司举办的品尝会上,记者尝到了今年早稻的生态米和稻田鸭,生态米软熟飘香,粒粒饱满,而鸭肉无腥味,肉质十分劲道。

据了解,位于杨叶村的稻鸭生态种养示范基地隶属于广西容县甘田农业有限公司,该公司坚守“安全食品,从田间开始”的理念,根据生态农业的要求选择优质品种。今年上半年,该示范基地的稻鸭生态种养模式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早稻平均亩产558公斤,亩产值比正常品种价值高出约一倍;养鸭每亩24羽产值约2000多元也带来了良好的收益。

“稻鸭生态种养示范基地通过示范带动,今年上半年容县稻田养鸭(鱼)3000亩,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容县农业技术推广站高级农艺师杨树东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