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荔浦花篢鎮南源村:小小香菇棒做成脫貧大產業

更多農業資訊,請關注“農家之友”!

桂林荔浦花篢鎮南源村:小小香菇棒做成脫貧大產業

南源村香菇種植基地為村裡的貧困戶提供了就業的機會。

2016年以來,荔浦花篢鎮依託香菇種植產業推動集體經濟大發展,帶動村裡貧困戶脫貧致富。村集體經濟收入由原來的年收入不足2000元,到現在依託香菇種植產業鏈,年收入達到16萬元,2017年底南源村實現脫貧摘帽。

“有這個蘑菇種植基地,不僅可以帶動村裡更多的貧困戶脫貧,我們村集體經濟也實現了零的突破。”9月21日上午,荔浦花篢鎮南源村支書劉國兆高興地說。當天上午,南源村村委大樓後面的一片空地上,一個個黑色大棚一字兒排開,劉兆國跟村裡幾名村幹部正在製作蘑菇菌棒,忙得不亦樂乎。

南源村位於荔浦花篢鎮西北部,屬於自治區級貧困村,距縣城30公里,是荔浦最邊遠的水庫移民村。村裡地少山多,平均每人只有0.3畝水田,雖然山林多,但為了保護水源,也不能隨便砍伐,因此村裡經濟難以發展。全村496戶2016人,2016年建檔立卡貧困戶63戶182人,貧困發生率達12.7%。

“要想實現全村脫貧,就必須有自己的主打產業,帶動村裡的貧困戶脫貧。”劉國兆說。花篢鎮各行政村多位於山區,氣候溫和溼潤,歷年來種植香菇享有盛名,被譽為廣西“香菇之鄉”。早在多年前,全鎮香菇種植產業就覆蓋南源、大江、大安等村,總面積達3000多畝,其中南源村近年種植香菇800畝,發展香菇產業具有天然優勢。

扶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南源村“兩委”在鎮黨委、政府的帶領下,遠赴湖南省、永福縣等地對香菇產業的基地建設、發展優勢、市場前景等進行了調研,同時採取座談、走訪群眾及實地查看等方式對香菇產業發展進行詳細的分析。

村“兩委”認為,種植香菇當年就可以產生效益,並延續至次年清明節前後,畝產可達15000斤鮮菇。按2016年市場平均價4-5元/斤,一畝鮮菇銷售收入達60000元左右,扣除水電、人工、土地租金等成本後,每畝純收入35000元。這是一個極具經濟效益的產業,做大做強後將大力助推貧困村早日脫貧。

南源村委有了自己的想法,花篢鎮黨委、政府自然全力支持。2016年,花篢鎮先後在南源村、大江村建成了佔地40多畝,種植規模達40萬筒的香菇現代化種植示範基地,採用規範化、集約化及高密度高產種植技術,示範帶動了本地1000多戶5000多人種植香菇,種植規模超過100萬筒,按每個菌筒產值8元計算,促進人均增收1000多元,廣闊的市場前景推動了香菇產業的發展壯大。

村民種香菇脫貧致富了,南源村集體經濟收入幾乎為零的現狀還沒有得到改觀。2017年,南源村獲得了廣西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試點項目。有了項目支撐,南源村香菇產業發展如虎添翼。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為此南源村成立了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試點項目工作領導小組,村支書擔任組長,結合本村實際情況制定了《荔浦縣花篢鎮南源村委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試點項目實施方案》,馬上著手建設20畝現代化香菇種植基地。項目實施第一年(2017年),為培育“種植戶+貧困戶”的“1+1”模式發展壯大貧困村集體經濟,村委按種植菌袋(筒)數量收取種植戶及貧困戶1元/袋的菌筒、菌棚及相關設備租金,村集體收入16萬元。

今年,南源村委積極學習貴州安龍縣先進經驗,試驗改建2個7層菌棚,改變出租菌棚及設備的方式,自主生產菌筒,自主管理、銷售,預計年村集體收入18萬元以上。集體經濟收入用於集體經濟再投入、相關設備維護檢修、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公益事業建設及扶助貧困戶等。同時計劃引進食品深加工企業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生態農業觀光旅遊業,進一步拓展培育食用菌產業鏈,讓集體經濟形成良性循環,獲得更大的經濟收入。併成功創建註冊了“南源菌業”品牌,保障香菇種植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通過長效投資,保證集體收入的持續性與穩定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