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被刺客所殺,刺客究竟是誰所派?

冇佢哋咁叻嘅


對於孫策之死確實疑點太多,不管是很多小說,還是正式上面對於孫策之死記載或者解釋的都很模糊。

三國演義說的是孫策被于吉殺死的,但是在《三國志》還有《後漢書》裡記載的就說是許貢的門客殺了孫策,因為當時許貢多次上書朝廷要把孫策除掉,因為他覺得孫策就是第二個項羽。所以後來孫策就把許貢給殺了,但是徐工有很多的門客,許貢的家族也是非常龐大的,這些人後來就為了報仇把孫策給殺了。

其實這兩個可信度都不高。如果是現在的警察破案,我們都知道一個人死了最大的嫌疑者就是最大的受益者。那麼當時誰想孫策死呢?或者說孫策死了對誰的利益最大呢?毫無疑問從我們現在的角度來說肯定就是孫權了,在古代王室別說是弟弟殺哥哥了,就是兒子殺父親也很常見。所以如果真的是孫權那麼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還是有疑點。當時孫權雖然已經17歲了,但是孫策在世的時候,孫權其實是很少管理江東的事物的,當時孫權基本上就是到處遊歷。在江東來說沒有什麼勢力。我們也都知道父死子替這個才是王位繼承的順序。但是孫策是有兒子的,那個時候還有周瑜,當時周瑜在江東的影響力不輸孫權。所以如果是孫權殺了孫策的話,他又怎麼知道自己的哥哥會把位子傳給他呢?如果孫策不傳給他的話,那麼當時在江東來說造反得到位子根本是不可能的,所以孫權也不會這麼賭一把毫無勝算的仗。一旦孫策沒死事後追查的話,那麼自己就死定了。

所以就要想到第二個受益者了,那就是北方的曹操,官渡之戰是在199你就是建安四年開始的,到建安五年也就是200年十月份才結束的,但是孫策在5月就死了,這個時候孫策死了,不得不讓人懷疑是曹操所為。因為當時孫策看到曹操和袁紹打起來了之後,就一直有動作想要北上。這裡面郭嘉就不說了,要想殺孫權的肯定就是曹操了,曹操一直都是擔心江東孫氏的,孫策的勇和孫權的謀都是曹操所忌憚的,而且這個時候孫權已經在江東站住腳跟了,本來曹操想統一北方之後再去管南方的,但是這個時候孫策自己安耐不住了,想要北上,那麼曹操這個時候實力還不足以和袁紹,孫策兩線開戰,那麼毫無疑問就是刺殺是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不管有沒有成功,對於曹操來說都是可以換取時間的。成功了除去一大患,沒有成功也能讓孫策受傷不能短時間北上。曹操當時的實力來說找幾個死士還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所以說孫策的死,曹操的嫌疑還是最大的。


小伍講歷史


我的答案是,孫權的嫌疑最大。孫策之死,有兩個最大受益人。一為曹操,孫策曾計劃趁曹操疲於官渡對峙袁紹時陰襲許都;二為孫權,孫策死後他執掌了江東六郡印信。孫策表面上為許貢家客行刺,其中有重大疑點:主公私下行獵屬高度機密,外人何以得知?武裝親兵隨從何以遠遠落在主公後面,剛好留足時間給刺客行刺之後再跟上來?三個刺客為什麼被當場誅殺,算殺人滅口嗎?三個刺客既然已經死了,又是怎麼認定系許貢家客的,難道都隨身有攜帶身份證不成?

彼時為官渡之戰緊要處,勢弱危險、朝不保夕的曹操關注點應全在袁紹身上,再分神策劃行刺孫策顯然不合情理,即使制訂刺殺方案針對對象也更應該是最直接、最大的威脅袁紹才對,不應該是千里之外有可能是空穴來風準備襲擊許都的孫策。本著誰最大受益誰最大嫌疑的推斷,我們有很大理由懷疑這一重大突發事件可能為孫權所為。再者,從孫權對孫策本人及其子孫後代的怠慢和防範態度,也可以作為輔證。

先稱王再稱帝的孫權如何對待大哥及其後人呢?比較不堪。1、追父親孫堅為吳始祖武烈皇帝,

孫策僅僅追為長沙桓王。蘊藏的深意是,標明自己繼承的是父親衣缽,抹殺孫策開創江東基業、事實上開創吳國的偉大功績;2、封孫策唯一的兒子孫紹為吳侯,後來還降為上虞侯監視居住。吳侯封號挪給孫子、孫登之子孫英。3、孫權自己兒子全部封王。況吳侯本身就是曹操以漢獻帝名義給孫策的爵位,兒子有權繼承。孫權不但等於什麼都沒給孫紹,還無恥地搶走了屬於孫策一脈的吳侯。4、孫紹獨子孫奉承襲了父親的上虞侯。後來因民間流傳孫奉有皇帝氣象,被吳國末帝孫皓所殺。自此孫策一枝徹底斷絕。5、孫策女兒被孫權當成政治聯姻工具。其中一女改嫁給了陸遜,生子陸抗,為吳國最後的大將軍,身死國滅。6、逼迫大喬隱居,不知所終。7、忌憚孫策威望,嚴禁朝中、軍中提及,努力消除其政治影響。並時刻警惕部屬擁立孫紹。

孫權諡號大皇帝,廟號吳太祖。涉嫌謀兄奪位的他,怎麼有臉被稱太祖?


司馬砸光


孫策是被許貢的門客所殺,這是眾所周知的,但事實並非如此。

孫策的死是偶然的,但也是必然性的,因為作為新晉的江東六郡之主,竟然自持武力強悍,日常出行時,經常把貼身護衛甩在身後,以為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不會有危險,可事實真的如此嗎?正是因為他的粗心大意,給對手以可乘之機,使其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孫策在江南的迅速崛起,為此最為不爽有兩個人,一是荊州的劉表,二是許昌的曹操,首先是孫策一直都瞧不上年邁而又平庸的劉表,只是因為劉表經營荊州多年,雖談不上兵強馬壯,但也絕不是一塊軟骨頭,孫策雖有心想吞下荊州,可奈何自家實力不夠。劉表在孫策逐步發展壯大時,始終寢食難安,主要是因為孫堅是被他派兵伏擊而死的,殺父之仇不共戴天,只要孫策在未來的某一天實力足夠強大了,一定會找他算賬的,為此,孫策被刺客所殺,很有可能是劉表暗中派人所為,然後假借說是許貢的門客。

孫策在江東干的風生水起的時候,曹操正忙著和袁紹進行生死大戰,根本無暇顧及南邊的孫策,雖然曹操顧不上他,但並不代表孫策就不打曹操的主意。孫策在曹操正忙著和袁紹大戰的時候,準備率精銳之師奇襲許昌,自己也來一個挾天子以令諸侯,而曹操當時最怕的就是後院起火,所以為了避免兩線作戰,曹操很可能會授意手下暗中派刺客對孫策進行暗殺。



無論是誰暗中派人殺了孫策,總歸一點只要孫策死了,劉表和曹操無疑是當時最大的受益者,其次才是孫權,因為孫權當時接手的江東,是內憂外患的,這個割據的政權是不穩固的,隨時都有傾覆的危險。


文史坊


孫策死於許貢門客之手,這一點史書有明確記載,《三國志》:“貢奴客潛民間,欲為貢報仇。獵日,卒有三人即貢客也。”問題是,這是一場由幾個僕從為主人報仇的自發行動,還是另有隱情?

從各方面史料綜合去分析應該是另有隱情,最有可能的幕後策劃者是曹操,具體執行人是郭嘉和陳登,理由如下:

第一,許貢一直與曹操控制的朝廷保持秘密來往,許貢死後曹操不會就此罷休

許貢生前是吳郡太守,他接替的是盛憲,盛憲是朝廷任命的太守,推測一下許貢的太守可能也是朝廷任命的,正因為如此一心獨佔江東的孫策才視之為眼中釘,將其趕下臺。

許貢想奪回吳郡,他所依賴的還是曹操控制下的朝廷,許貢向朝廷上表,說放任孫策勢力繼續坐大,無論對朝廷還是對曹操都是大患,許貢給曹操出的主意是“宜加貴寵,召還京邑”,如果曹操真要這麼做了,孫策將面臨棘手選擇,但這封奏表落入了孫策之手,許項因此喪命。

曹操雖然沒能看到這封奏表,但它說明一個事實,那就是許貢生前與曹操方面的聯絡是通暢的,許貢不可能只上過這一封奏表,曹操密切聯絡許貢是要派大用場,許貢被殺,對曹操來說是損失,但曹操不會就此善罷干休。

第二,郭嘉對孫策方面的情況瞭如指掌,顯示他在江東有一套有效的情報系統

官渡之戰前夕,袁曹對峙正在緊要關頭,曹操方面忽然“聽說”孫策要秘密率軍北上偷襲許縣,很多人都感到擔憂和害怕。

偷襲這種事是非常機密的,事先就周告天下,那就不叫偷襲了,孫策還沒起兵,曹操為何就能偵知如此絕密的情報呢?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曹操在江東有一套情報系統。

之後,為打消眾人顧慮,郭嘉對孫策有一段分析,可謂精準萬分,孫策是什麼性格,有什麼弱點都說得清清楚楚。不僅如此,郭嘉還給孫策安排了結局:“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

這不是郭嘉瞎吹,而是相關計劃已經在進行中,郭嘉時任軍師祭酒,相當於參謀長,情報系統歸他管,他就是相關計劃的幕後策劃者。

第三,孫策被殺前曹操指令陳登與江東的山匪進行聯絡,而這些山匪與許貢關係也很密切

孫策被殺前,曹操命令陳登聯絡江東的山匪嚴白虎餘黨,想在孫策背後搞點兒事,這件事記載在《江表傳》中,說陳登“以印綬與嚴白虎餘黨,圖為後害,以報瑀見破之辱”,而許貢被孫策擊敗後投奔的正是嚴白虎。

這說明,陳登與許貢之間也極有可能有交集,郭嘉的策劃要想成功還得有人去執行,前線的陳登最瞭解情況,他可以通過嚴白虎及其餘部與許貢及其門客建立長期聯繫,條件成熟時隨時實施相關計劃。

第四,曹操借許貢門客之手除掉孫策,比自己直接動手更有利

對曹操來說,必欲除孫策而後快,因為這樣可以用最小的代價解除東南之憂,讓他放心地與袁紹決戰官渡。

這個目的如果達到,且曹操不用出面就可達成那就更好了,曹操可以不必與江東孫氏馬上撕破臉。試想一下,如果是曹操派人找機會把孫策刺死的,江東無論誰接班,都要興兵找曹操報仇,那樣江東問題仍然沒解決。

最後的結果對曹操來說簡直就是最好的:孫策死了,18歲的小夥孫權接班,曹操裝著一臉無辜的樣子,仍以朝廷的名義任命孫權為將軍,江東可以消停好幾年了。


南門太守


這是一起自發性的刺殺事件,並無背後主謀。

刺客是前吳郡太守許貢的門客。

公元195年,孫策便率軍進攻吳郡,吳郡太守許貢兵敗,逃往投奔大山賊嚴白虎。孫策消滅嚴白虎勢力後,對許貢網開一面,放他一條生路。只是許貢好歹當過吳郡太守,心有不甘,便偷偷給朝廷上了一道密奏,稱:“孫策乃是一代梟雄,就像當年的西楚霸王項羽一樣,朝廷應該採取恩寵手段拉攏,召他回京師。孫策如果接到朝廷詔令,就不得不考慮入京;倘若任由他坐大,勢必成為朝廷的心腹大患。”

許貢想借朝廷之力,奪回本屬於自己的地盤,到頭來非但竹籃子打水一場空,還枉送了一條性命。密奏不密,既沒有交到曹操手中,也沒交到皇帝手中,而是被孫策截獲。孫策雖不嗜殺,仍被許貢的陰謀所激怒,召他前來對質。許貢還想狡辯,孫策拿出密奏,許貢無言以對,知道自己已然走向黃泉路。

許貢死了,被孫策下令絞死。

然而,事情並沒有結束。許貢生前豢養許多門客與死士,他死後,這些門客流落各地,處心積慮要為主子報仇。

機會終於來了。

就在孫策西進荊州,把黃祖打得落花流水之際,被曹操任命為廣陵太守的陳登在其後方大搞破壞。孫策擊破黃祖後,揮師進攻陳登駐守的廣陵郡。

然而,當孫策大軍進抵丹徒時,糧食耗盡,不得不就地休整,等待糧草到位。

精力充沛的孫策哪是個閒得下來的人,既然軍隊不能開拔,索性到野外是打打獵,活動活動筋骨。他與往常一樣,跨上駿馬,帶上數十名騎兵,縱馬馳騁。他太投入,太專注了,以致於他沒有意識到已把隨從騎兵遠遠拋在腦後了。

可是,他顯然沒有意識到,在樹叢之中,幾雙充滿仇恨的眼光正鎖定他。

樹叢中有人,有三個人,手上共有三把弓。

他們也在狩獵,但不要瞄準四處亂竄的動物,而是瞄準了馬背上的人。孫策正捕殺獵物,他們,而他們要獵殺的人,便是名震天下的小霸王孫策!

沒有如果,只有因果。

他們不是碰巧出現在這裡,而是專程在這裡等候。他們要做一件驚天大事——為死去的主公報仇,他們的主公是許貢,他們是許貢的門客、死士。他們來了,就沒想著活著回去。他們要效法先秦的武士,為復仇而不惜生命。他們從來不去站在政治高度來判斷是非,而是以古老“士為知己者死“的訓條為信念,只要殺了孫策為許貢復仇,他們的人生便不再缺憾了。

孫策本不該中箭,他的武功之高,當今之世沒幾個人殺得了他。但這次,沒有萬箭齊發,只有三個人三枝箭。他沒能閃過,因為他根本沒注意到黑暗處有人偷偷射出暗箭。明槍易擋,暗箭難防,就算是天下一等一的高手,在猝不及防之下,也斷難躲過。

一枝利箭疾飛過來,不偏不倚,正中孫策的臉頰。孫策翻身落馬,臉上血流如注。許貢的三個門客衝了出來,手持利刃,正欲結果孫策的性命時,此時被孫策拋在馬後的隨騎趕到,一陣亂箭,把三人射成刺蝟一般,立刻倒斃於地。眾人見主帥傷勢很重,不敢怠慢,趕忙把他扶上馬背,送回大營。

儘管刺客被殺,孫策仍然因為傷重,最後不治而亡。


君山話史


孫策坐霸江東,兵精糧足。曹操知道孫策強盛,為了拉攏孫策,把曹仁之女許配孫策幼弟孫匡。兩家聯姻。孫策想向曹操討封,求封為大司馬,被曹操拒絕。為此孫策懷恨曹操,經常想攻打許都。吳郡太守許貢向曹操告密,派去的送信人半路被孫策部下截獲,孫策大怒殺了許貢,許貢的三個家客為許貢報仇,趁孫策帶人狩獵單人獨騎時,襲擊了孫策。孫策被襲擊受了重傷,被救返回後不久而不治身死。


珍愛惜緣16


品讀三國人物,分析三國曆史,以史為鑑,繼往開來。

《三國志—孫策傳》明確記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孫策計劃北上許都進攻曹操,卻被許貢門客刺殺,不久去世。孫權繼任,成為新的江東集團領袖。


我們可以試想一下,許貢於建安二年左右被孫策所殺,許貢的門客不但沒有一鬨而散,反而密謀暗算孫策。因此有理由相信,有人幕後支持或者利用許貢門客,借其手除掉孫策。

史學界一般認為有可能成為幕後指使者有兩人,一是孫權,二是曹操。這裡我們分別分析一下猜測的可能性。

孫權陰謀論

很多人認為幕後黑手就是孫權,支持這一觀點的論據:孫權是最大收益者。而且孫策可能比較中意的接班人(孫翊),也就是孫策和孫權的三弟,沒過幾年也被手下暗殺。這些都是孫權所為,目的就是為了清理孫策勢力。這個說法其實需要仔細討論。

孫策臨死前,自己的兒子年紀太小,二弟孫權18歲,三弟孫翊14歲。畢竟只有孫權可以託付,孫權沒有必要處心積慮去爭,而且當朝文武都是以孫策為核心,進行暗殺行為太過冒險。若是孫權有意幹掉孫策,必定需要培植自己的小團體,需要時間隱忍謀劃再下手。

事實上,孫策將事後的江東政策和輔政大臣都已經指定好了,史書記載非常詳細,這一段歷史應該是真實的。張昭、周瑜為首的孫策舊部也心甘情願的輔佐孫權。因此孫權幕後黑手這一猜測,雖有動機上的可能性,但邏輯上說不通。


曹操陰謀論

這個觀點包含兩種說法,第一種說郭嘉主謀,第二種說曹操主謀。先分析郭嘉。

觀點之所以出現,因為郭嘉成預測孫策結局,而且有動機,就說是郭嘉主導密謀。這個說法有點問題,第一,郭嘉當時為曹操的近臣,是曹操核心智囊團成員,但是並沒有軍權,也沒有獨立實行暗殺行動的權力。

第二,郭嘉之所以能對孫策做出的那些預測,是因為郭嘉非常瞭解當時江東集團的政治形勢,孫策是通過武力鎮壓才成功佔領江東,江東地區勢力矛盾重重,如果孫策不妥善處理,繼續到處征伐,一定會死於非命。因此說郭嘉主導行動,沒有依據。

再來說說曹操主謀。

曹操對於清理孫策具有足夠的動機,《三國志-孫策傳》記載曹操曾經說過這樣的話:

“曹公聞策平定江南,意甚難之,常呼‘猘兒難與爭鋒也’。”

曹操還和孫策結為兒女親家。從曹操的話再到通婚行為,都可以說明,曹操對孫策是又擔憂又提防。因此曹操完全有動機暗殺孫策,從而減輕自己東南方向的壓力。

另外,從時間角度來考慮,孫策被暗殺恰好發生在其準備北上進攻曹操期間,不得不說這個巧合,更是讓曹操的嫌疑加重。

史書有一段記載值得注意,《三國志-孫策傳》裴松之注引《江表傳》記載:

“廣陵太守陳登治射陽,登即瑀之從兄子也。策前西征,登陰復遣間使,以印綬與嚴白虎餘黨,圖為後害,以報瑀見破之辱。策歸,復討登。軍到丹徒,須待運糧。策性好獵,將步騎數出。策驅馳逐鹿,所乘馬精駿,從騎絕不能及...”

公元199年,孫策西征劉勳等淮南地區割據勢力,廣陵太守陳登偷偷派人聯繫吳郡豪俠嚴白虎等餘黨,密謀為自己的叔父陳瑀報仇。孫策回軍,又討伐陳登。

可能陳登密謀派人為叔父報仇只是一個藉口,實際上是要藉此機會圖謀孫策。

孫策與陳登在徐揚兩州地界展開了多次交鋒,陳登勝多敗少,還佔據一定優勢。陳登沒有動機一定要暗殺自己的對手。但是要注意,公元199年,曹操與袁紹矛盾異常激烈,無暇顧及南方事宜,而陳登是曹操委派治理徐州的代理長官,而陳登卻陰謀派人聯繫吳郡豪俠,不得不說,陳登這個委派行為非常可疑。
陳登聯繫吳郡豪帥,孫策不率軍進入吳郡,而是進攻陳登。結果孫策走到丹陽郡附近地界,被吳郡太守許貢的門客暗殺,種種行為感覺疑問重重。

綜上所述,本人分析孫策暗殺一案如下:

曹操授意陳登,陰謀暗殺孫策;陳登秘密派遣使者進入吳郡,尋找孫策仇家,成功聯繫許貢門客。同時陳登進攻引孫策前來,並給許貢門客提供暗殺條件,孫策成功上鉤,被許貢門客暗殺

孫策之死固然死於許貢門客之手,而歸根結底,是死於自己之手。孫策錯誤處理多方矛盾,從而引來殺身之禍。

歡迎大家關注討論!讀史明智!共同進步!


三國之我見


我認為是江東本土士族所派,從孫堅到孫策,都採取對江東本土士族打壓的政策,觸犯了當地世家大族的利益,尤其是孫策,靠武力征伐來獲取土地人口,在平定江東時殺伐果斷,被稱為小霸王,從根本上沒有取得江東士族大家的支持,這是被刺的主要原因,孫權在位後積極拉攏江東本土士族大家,比如重用陸遜等本土士族,使得淮泗集團和江東本土士族逐漸融合,才建立後來三分天下的孫吳集團!


偉嶺6


許貢家的刺客?這是歷史上關於這些刺客的記載,但是一直想對這幾個刺客打一個引號。

我為什麼會這麼說呢?原因就在於孫策死了,到底對誰的受益人最大,不然某些人吃飽了撐著,不會去幹這樣的事情。這幾個人是死侍,至少來說,當別人想去問他們一點兒東西的時候,他們已經被人給砍死了。

孫策這個江東小霸王曾經以最短的時間,最少的兵力統一了整個江東,在自己父親死了幾年以後,幾乎憑藉著自己一己之力拿下了整個江東要知道他的父親是長沙人。

在孫策死的那段期間裡面,當時的江東整個軍政都開始進行穩步的發展。孫策甚至開始意願著自己可以率領一隻軍馬直接突襲許昌,使得在官渡之戰裡面兩軍對峙的曹操跟袁紹殺他們一個措手不及,接著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就是他孫某人,而不是曹操了。但是曹操對此卻不以為然,因為郭嘉跟他說孫策這個人活不長久了。

所以,有人就預測說是不是郭嘉派了人去殺了他,這當然也是一個陰謀的論調,在我看來,這個理論可信程度不高。首先,郭嘉這個人是在曹操的手底下認得什麼職務呢?並不是說他是一個情報科的科長,而是一個祭酒,他並沒有實際的權力和自己手底下的人馬去做這件事情,更沒有這樣的財力和人力去做這樣的事情,況且當時的孫策那個集團將整個江東圍的跟鐵桶一樣,外來人口想要進入其中,簡直就是難上加難,更何況是一個什麼身份都沒有的刺客想進入到一個軍演場裡面,那個是軍隊所在的地方,怎麼可能進得來呢?郭嘉出生於寒門子弟,在我看來,這些刺客是他派出來的?很顯然不可信。至於說曹操本人,他聽到這句話的時候,驚訝多於認同,就能想象曹操到底有沒有幹這件事情。在我看來,郭嘉跟曹操是肯定了解到了孫策內部某些內部的矛盾,因此,可以得出這樣的論斷。

那麼當時孫策的主要矛盾在哪呢?有的人就e側,說你看孫權當政以後將孫策的家人打壓的不成樣子,孫策甚至因此絕了後,而且按照一般的道理來講,孫策死了以後不應該把位子給他兒子嗎?怎麼會讓他弟弟來繼承這個東西呢?是不是孫權搞了這一套陰謀論呢?而且孫權在最緊要關頭的時候把孫策身邊的一個侍衛給調走了,他的名字叫周泰,日這是不是也證明了孫權曾經謀殺過,或者是組織了這幾個刺客去刺殺了孫策呢?

在我看來,這一點完全是有點無稽之談,我們說一下當時孫策在江東的整個形式,孫策毫無疑問是最大的一股勢力,但是他的勢力就有點像武林盟主一樣,而不是像中央集權的帝王一樣。所有家族都有各自的勢力,可以進行使用孫策也管不到這批人,但是孫策的實力確實是所有人裡面最強的,因此它可以用自己的武力去鎮壓這些其他的家族,況且孫策此時面臨的對手不只有當時位於長江以北的曹操和當時隔江而望的劉表,還有最大的一個難題,就是南越。

他有點像北方的遊牧民族一樣。這批人深居於深山老林裡面,每次到了自己山寨裡面糧食緊缺的時候就會下山劫掠周邊的城鎮。一旦有軍隊過來討伐他們就立刻躲在深山老林裡面不出來。可以說當時孫策的勢力在江東雖然說已經站穩腳跟了,但是仍然是危機重重。此時孫權這個人雖然說對於自己人下手狠了點兒,但是在大局觀的把握上還是十分有頭腦的。這個時候你讓他殺了自己的兄長,引來整個孫氏家族的覆滅。你認為他做的到嗎?孫權雖然後期打壓了一些老臣,但是毫無疑問是向各個家族之投降,因為孫策死了,他必須得像這些家族勢力投降。孫權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明白了這個道理。

那麼一群沒有依靠的刺客是怎麼進入這個軍演場,然後刺殺孫策的呢?要知道他可是江東的最高領導人。

矛頭就指向了當時江東的各大家族,許貢可以提供刺客,但是沒辦法將他們拉入到刺殺孫策這麼有利的條件裡面去,只有這批在江東稱王稱霸一方土才住的江東各大家族才有這樣的實力。

那麼孫策到底是幹了什麼事情,才會引起這些家族的忌憚甚至逼迫這些家族要殺了他呢。

首先,之前我說的孫策的勢力,相比較於江東各大勢力而言就像武林盟主的存在一樣。江東的各大勢力,只要不擰成一股繩子就沒辦法戰勝孫策,就算能擰成一股繩子跟孫策死剛到底!那到後來能便宜誰。江東各大家族要的肯定就是能夠在孫策的陣個陣營裡面拿到更好的權利,更好的地位,更好的收入。但是孫策這個人天性剛強。他做事情只靠自己,或者是父親那幫老臣對於各大家族而言,想要安插進這樣針都插不進,水都潑不進的權力中心圈而言是難上加難的。如果這個時候上他的一個人比較懦弱一點的呢?比如說他的兒子或者是他的弟弟江東的各大家族都看到了希望。

有人說這東西不都是你自己的臆測嗎?有什麼真品實據嗎?大家還記不記得孫策死的時候說的那句話,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為什麼要說這句話呢?

大家想想,孫權在面臨曹操大兵壓境的時候,第一個想起的是誰?張昭等一系列的江東家族都要求孫權投降,可見在這些家族的眼裡,這個江東無論誰當政都必須得為他們家族服務守則的話,這個人死於活都與他們無關。當時孫策死的時候都與江東而言是內事還是外事?臨死之前的孫策還是把自己的弟弟和整個江東的政權交代了他的兄弟。或者說交代的各大家族的手上。孫策不是傻子,什麼事情,他一個將死之人看的都比較清楚。


漩渦鳴人yy


我覺得吧,曹操劉表都有可能,孫權有可能,但是可能性不大。因為孫策一死,孫權未必就是繼承人,孫策有兒子,外邊還有周瑜,要不是孫策臨走囑託,周瑜能服他?要麼擁立孫紹,要麼自立為王,周瑜在江東的影響力遠大於孫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