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开东:林志颖儿子被读书会劝退,不能让孩子错在起跑线上

王开东:林志颖儿子被读书会劝退,不能让孩子错在起跑线上

林志颖

有一年,林志颖带着儿子小小志到法国里昂旅游。正赶上了里昂的读书节。里昂市立图书馆开展了一项活动——两周内,谁读书最多,谁将会获得一份神秘大礼包。

林志颖当然不在乎什么大礼包,但他觉得这样的活动很好,赶紧给孩子报了名。

领到书之后,小小志放弃了一切活动,变成了一个啃读者,一周就读会了三本书,而其他的法国孩子,连一本书还没有读完。林志颖和所有中国父母一样,高兴极了,鼓励孩子下一周再接再厉,再创辉煌。

但万万没想到,市立图书馆工作人员赠送给小小志第一名的礼物后,劝说林志颖让小小志退出读书活动。

工作人员解释说:“因为你的孩子为了读书而读书,只想争第一,而不理解内容,没有感觉到读书的乐趣。读书不是比赛,没有功利性。他这样疯狂地读,要是得了第一,会给其他孩子作出不好的榜样。所以我们提前发给你礼物。他退出了,别的孩子就没有了忧虑感,才会用心去感受读书的快乐。”

林志颖带着小小志退出了这次比赛,并且受到了深深的教育。我第一次读到这个故事,也被震撼了。东亚式的勤劳革命,使得外国人都不愿意和我们玩了。

这么多年来,我们读书的唯一目的就是竞争,把别人打趴下,独占鳌头,一马当先,蟾中折桂……我们从来没有想过读书是让我们的心灵更加滋润,眼睛更加清澈,世界更加宽广,人生更加美好,读书可以让我们成为一个更美好的人。

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可以挣大钱、娶美女,或者读书可以钓到金龟婿,做人上人。这就是我们读书的目的,目的就是争第一。

从孩子还在肚子里,我们就开始了成功教育,成功教育必须要竞争,并美其名曰: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什么是起跑线?终点是什么?和谁赛跑?奖牌是什么?凭什么让孩子用活生生的生命,去追求所谓的奖牌?这样成功的奖牌对孩子的生命究竟有什么意义?

这一切,没有谁来告诉我们。在一个全民被成功学裹挟的时代里,大家都变成了傻子,轻而易举地就被成功学忽悠了。

一个简单的道理是,只有在短跑中,起跑才显得重要;而在长跑中,也许更重要的是保存实力和耐力比拼。除了在比喻之中,生命注定是一个漫长过程,非但起跑不重要,甚至过程跑也不重要,生命中的体验才最重要。

孩子没有阅历和体验,给其灌输与年龄不符的知识,孩子对知识非但不会产生深刻的共鸣,而且还会产生厌恶。很多厌学的孩子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扬子晚报》曾经在六一儿童节采访过一位儿童,问他最大的梦想是什么。那个9岁的小男孩苦着脸说:最大的愿望是像爷爷一样,早一点退休,那就不用上学了。

想想看,这多么可悲,孩子学习生涯还没有真正开始,就想着要退休,老之将至了。这一切都源于压迫式教学的罪孽。在我看来,生命不是为了成功,甚至也不是为了成长,而是为了绽放,向世界开出自己的花来。

王开东:林志颖儿子被读书会劝退,不能让孩子错在起跑线上

bbaquna

这么多年,中国的孩子,从妈妈肚子里就开始早教,孩子出世以后,更是层层加码。金色的童年变成了灰色的童年,灰色的童年又变成了黑色的童年!可怜的孩子们,哪里有什么童年?我们的孩子简直就是童工!每天背着沉重的书包,上课、下课、补课、作业、订正、辅导,小小年纪就被升学压弯了腰,就算是兴趣小组的兴趣,也几乎都是家长们的兴趣。

这是一场比抗日战争还要悲壮的一段历程,从幼儿园到高中,整整十五年,孩子们过着暗无天日的日子,生不如死的日子。不说那些被淘汰的倒霉蛋,就算是竞争中的佼佼者,也对这段经历不堪回首。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重要。”孩子在最富有想象力的时候,提前进行知识教育会扼杀孩子的想象力,会在无形中把想象力驱逐出境。一旦失去了想象力的滋养,孩子注定会失去创造性。

在美国,曾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1968年,内华达州一位叫伊迪丝的3岁小女孩告诉妈妈,她认识礼品盒上“OPEN的第一个字母“O”。这位妈妈听后非常吃惊,问她是怎么认识的。伊迪丝说是“薇拉小姐教的”。

令人想不到的是,这位母亲一纸诉状把薇拉小姐所在的幼儿园,告上了法庭。她的理由令人吃惊,竟是说幼儿园剥夺了伊迪丝的想象力。因为她的女儿在认识“O”之前,能把“O”说成苹果、太阳、足球及鸟蛋之类的圆形东西,然而自从幼儿园教她识读了“O”后,伊迪丝便失去了这种能力。诉状递上去之后,幼儿园的老师们都认为这位母亲大概是疯了,一些家长也感到此举有点莫名其妙。

3个月后,此案在内华达州州立法院开庭,最后的结果却出人意料,幼儿园败诉,因为陪审团的23名成员都被这位母亲在辩护时讲的一个故事感动了。

这位母亲说:“我曾到东方某个国家去旅行,在一家公园里见过两只天鹅,一只被剪去了左边的翅膀,一只完好无损。剪去翅膀的被放养在较大的一片水塘里,完好的一只被放养在一片较小的水塘里。当时我非常不解,那里的管理人员说,这样能防止它们逃跑。

他们的解释是,剪去一边翅膀的天鹅无法保持身体的平衡,飞起后就会掉下来,因此可以放在大水塘里;而在小水塘里的天鹅,虽然没有被剪去翅膀,但起飞时因没有必需的滑翔路程,也会老实地呆在水塘里。

当时我非常震惊,震惊于东方人的聪明和智慧。可是我也感到非常悲哀,今天,我为我女儿的事来打这场官司,是因为我感到伊迪丝变成了幼儿园的一只天鹅,他们剪掉了伊迪丝的一只翅膀,一只幻想的翅膀,他们早早地把她投进了那片小水塘,那片只有26个字母的小水塘。”

这段经典的辩护词后来竟成了内华达州修改《公民教育保护法》的依据,其中规定幼儿在学校必须拥有的两项权利:1.玩的权利;2.问为什么的权利,也就是拥有想象力的权利。

孩子智力被过早开发并不是一件好事情,家长必须给孩子的大脑留下想象空间。过多的知识会使孩子的大脑变成了计算机的硬盘,长此下去,孩子的大脑就慢慢地变成了储存器,不会主动思考了。

知识到时候可以再学,想象力一旦失去就永远失去了。孰轻孰重,不是一目了然?

德国甚至通过立法干预。翻开德国《基本法》,其中第七条第六款明确规定,禁止设立先修学校。匈牙利也通过立法规定:严格禁止教授幼儿园期间的孩子学习写作、阅读、计算等。

孩子在小学前的“唯一的任务”,就是快乐成长。因为孩子的天性是玩耍,所以要做符合孩子天性的事情,而不应该违背孩子的成长规律。

人生的各个阶段皆有其自身不可取代的价值,没有一个阶段仅仅是另一个阶段的准备。但我们常常忘记了本源,我们从孩子一睁开眼睛开始,千军万马,就越过起跑线,呼啸而过,奔走在通往成功的独木桥上。所有人的眼里都露出了攫取的光,都巴不得别人掉下河去,好让我们独自闯过奈何桥,直捣黄龙府,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王开东:林志颖儿子被读书会劝退,不能让孩子错在起跑线上

对于这个世界,他们有耳朵,却不能谛听;有眼睛,却不能观看;有嘴巴,却不会说话,他们是一群木偶人,麻木、自私、狭隘、偏激,就是缺少自由、勇气、爱、光明、勇敢、真诚、善良……这是一群被我们集体谋杀的死魂灵。而且找不到凶手。所有的人都在爱他们,都在牺牲自己帮助他们。

等到这样一群孩子终于离开中学,翻身农奴得解放,这些孩子们撕书、毁书、烧书,就差把天掀起来了。

这些年来亏大了,一旦踏入大学之门,第一件事,当然要把失去的找回来。把睡觉时间补回来,高校里不乏嗜睡大王;把打牌时间捞回来,高校里从来不缺“赌王”;还有要把游戏的时间抢回来,高校里也绝对不缺《传奇》人物。

高校里真正缺少的是读书人,文化人。

由于中国大学的宽进宽出,因此,在中国大学很少有读书的学生。大学就是实质的养老院,很多学生知道毕业即失业,不如早一天享受,醉生梦死,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无酒明日忧。少部分读书的人,是要被另类化的,甚至是要被孤立的。他们是校园里的孤独的一群,形单影只,边缘化得惊人。

反观西方教育,孩子们的童年是完整的,彩色的,任性的。让国人骄傲不已的是,欧美的基础教育不如我们扎实,他们的孩子考不过我们,只是,人家根本不在乎什么考试,他们只在乎孩子会不会玩,会不会交朋友,是否懂得礼仪,是否合群,是否阳光健康。至于成绩,鬼才管他呢!

他们的孩子们就这样与自然接触,与社会相连,与整个世界在一起,无忧无虑,无法无天,一天天健康快乐长大。他们磨炼了成功学中占80%的情商,他们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需要什么,在乎什么,将来要做什么,这一切都是他们自己的选择,自己的追求。他们都能独立给自己的人生赋予意义。

为了这样的理想,他们自然要精心选择心仪的学校。美国的大学是宽进严出的,孩子们进了学校以后,他们身体健康,心态阳光,他们是在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更何况一不小心就不能毕业,这是最重要的。因此,美国的孩子到了大学之后,才开始勤奋学习,而且这种勤奋完全是他们的自主选择,很多学生为了将来,甚至修了好多学分,给自己增加砝码。他们大都是积极心理学,都是良性动机,都是心智成熟之后的有自主方向的学习。这才是真的教育,而我们的教育颠倒黑白,简直就是一个怪胎。

本应该是天真快乐,充满朝气的少年,却被作业、补课、升学,压得抬不起头来,喘不过气来,活不过神来。

本应该是努力钻研科学,满怀理想人文的大学生活,却早已经厌倦了学习,根本不和我们玩了,一味地吃喝玩乐,等毕业之后做啃老族。就像上帝看不到中国足球的希望一样,我也看不到我们教育的希望。

伟大教育家卢梭说:“误用光阴比虚掷光阴损失更大,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未受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

与其说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如说,不让孩子错在起跑线上。从这个角度来说,林志颖的醒悟还不算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