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歲的老人,詮釋了對職業的熱愛便是一生相隨!

一剪一推,一生所愛;

投身公益,不問將來。


就在幾年前,每當沈財良看到理髮師揮舞剪刀理髮時,內心都非常羨慕。

因為自2009年理髮店拆遷之後,曾經奮鬥在理髮第一線四十年的他,已經好多年都沒有接觸理髮了。

直到2013年,沈財良成為了一名銀絲坊的志願理髮師,開始為老人免費理髮,才終於將自己熱愛的理髮事業重新拾了起來。在五年的時間的裡,每個月平均有15天,沈財良都需要趕到銀絲坊公益理髮所在的各大社區點為老人理髮,人最多的社區點多達40多人來排隊,一個上午需要理完。

65歲的老人,詮釋了對職業的熱愛便是一生相隨!

如今服務過的老人已經超過上萬人次。

每當輪到沈財良去理髮的那天,他早上五點多就要起床,忙完家裡事後趕過去,最遠的有20多公里,常年騎電瓶車。

來到理髮點,早早便有老人在此等候。

“沈師傅早!”

“您早,來,先坐一下,大家按順序來!”

這是每次常說的,五年如一日。

65歲的老人,詮釋了對職業的熱愛便是一生相隨!

從早上的八點多開始,到中午的十一點左右,絲毫沒有停歇的沈財良,盡力為每位到場的老人理一個滿意的髮型。

每當理完一位老人,老人必定站起身豎起大拇指,口稱:“剪的真好,謝謝沈師傅。”沈財良自然也露出孩子般的微笑,這是對他工作的最大褒獎。

有時在上午理完髮之後,下午還要去到有些行動不便的老人家中,為他們上門服務。

有時一天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奔波為老人理髮,但沈財良毫無怨言,只因他對理髮這門手藝的熱愛。


65歲的老人,詮釋了對職業的熱愛便是一生相隨!

1969年,16歲的沈財良開始學習理髮,並在村裡開了理髮店。雖然中間略有波折,但在2009年理髮店被拆遷之前,一直都奮鬥在理髮的第一線。

沒有了理髮店的沈財良,只能外出打工,找了一份附近小區的保安工作以維持生計。

但對理髮這門手藝的熱愛,沈財良在心中實在是難以割捨。每當經過街道兩邊的理髮店時,還是會忍不住多看幾眼。

他說:“我這門手藝很好的,那段時間,雖然不理髮了,但還是會想念。”


65歲的老人,詮釋了對職業的熱愛便是一生相隨!

所謂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從2009到2013年,沈財良一直在尋找機會重拾這份熱愛,直到在小區當保安的他,從報紙上看到了關於銀絲坊的報道——專門為老人理髮的公益項目組織,這才燃起了希望!

想著:不僅能夠重新握起那把理髮剪,還能助人為樂,這不正好嘛?

下定決心後便聯繫上了項目負責人,一拍即合,更因為多年來的理髮經歷,讓沈財良擔任起隊長的職位。

從參加公益理髮的第一天開始,五年來沈財良從未缺席一次公益活動,即使同時還需要照顧重病在院的父親,以及兼顧自己的保安工作。

五年的時間,有過風吹日曬的洗禮,更有過騎電瓶車摔倒的經歷,但沈財良從來沒有說過退卻和放棄,最重要理由便是自己對於理髮的熱愛。

65歲的老人,詮釋了對職業的熱愛便是一生相隨!

沈財良曾說:“我帶過的幾個徒弟,他們都是想要為這些老人做點事而過來學習的。我當然樂意教了,做公益本身就是正能量的,好事嘛,但做自己擅長不是更好嗎?你們不要因為公益而學習理髮,而是熱愛理髮才來從事這份公益,這樣才能持久,才更真誠。”

事實上,那些因為善良、愛心而來學習理髮的徒弟,大多都沒能堅持很久。不夠熱愛,也就難以持久。

所以,當別人說他多熱心之類的好話,不如說一句,理髮手藝真好,或許還讓他更開心。

正如短片最後沈財良所說:“我打算做到七十歲左右,如果身體還好,也可以堅持下去,直到剪不動為止。”

一剪一推,一生所愛;投身公益,不問將來。願熱愛生活的人都能被歲月溫柔以待。


65歲的老人,詮釋了對職業的熱愛便是一生相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