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租房过得像大爷,我们买房为何还活得像孙子?

遇一人白首,择一城终老,还一生房贷,做一世房奴。

在2016年,有这样一则新闻:

一位29岁的湖北姑娘,在苏州一家企业里面从事会计工作,月收入在四五千元左右。为了结婚后有个安稳的家,便与丈夫在苏州买了房。

可是生活并没有安稳,反而迎来了一场悲剧。两人的工资加起来每月一万元不到,买房加装修费基本耗费了多年来的存款,之后每月的房屋贷款与日常消费让生活捉襟见肘。

为了尽快还上房贷,她在公司请了几天假,跟着朋友一起到了扬中卖淫,希望能赚点“外快”,没想到最后被抓,落得家庭破碎的悲剧。

美国人租房过得像大爷,我们买房为何还活得像孙子?

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但不难想象房奴生活的巨大压力下,往往让人奔溃,更何况现在是2018年,房价与两年前只高不下!

面对这样的社会现状,有钱的无所谓,但毕竟是少数;没钱的不少,也根本不会考虑;那些有些能力与存款的,能够付得起首付的人,往往最纠结,到底是买房还还是继续租房呢?

A,92的女性,已婚,房奴。

有一次去菜市场,她为了5毛钱与小贩争得面红耳赤,最后小贩直接甩脸扔下一句话:“让你好啦,快走吧走吧,别影响我生意,看你穿得还有点档次,没想到这么抠!”

回家的路上,小贩的话不断在她脑海中回放,那鄙夷不屑的表情更让她心酸,不禁思考:什么时候变得这样市侩?这真的不是我十年之前想象的生活啊?为何会这样?

买房前,她的早餐荤素搭配,还有甜点、水果牛奶;买房后,两个包子就够了。

美国人租房过得像大爷,我们买房为何还活得像孙子?

买房前,上班滴滴一下就到了,根本不用早起半小时;买房后,天天敢死队一样踩点追公交、挤地铁。

美国人租房过得像大爷,我们买房为何还活得像孙子?

买房前,买衣服只看喜不喜欢、好不好看;买房后,不止是看便宜,更是尽量不买,够穿就行。

买房前,每年计划着一次旅游,追求诗与远方;买房后,有空还是去兼职吧,或者在家刷剧也好。

.........

其实这不止是她的生活,也是大多数80、90后房奴的真实写照——被房子“绑架”的一代人。

据了解,我国通过银行贷款买房的家庭大约有2亿户,单算家里的主力“还贷”者,房奴人数应该高达4亿多!

西班牙的《世界报》曾有这样的评价:中国的高房价毁灭了年轻人的爱情,也毁灭了年轻人的想象力。

美国人租房过得像大爷,我们买房为何还活得像孙子?

很多人就是在不知不觉中沦为房奴的:买房后,不敢请假、辞职,面对领导的无端责骂都无动于衷,生怕顶嘴后丢失了饭碗;不敢随意花钱、对父母不敢买礼品、对孩子也变得很吝啬、请朋友吃饭都得小心翼翼,更别说给老婆美容化妆了……

但是买房热潮永远没有下降的趋势,因为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大部分都将房视为家的意义。

听过这样一句不入流的话:还房贷的日子就像被房子“蹂躏”一样,痛并快乐着。这种快乐大多因为爱情与责任,可以简单说成:“家”带给我们的愉悦感与安全感。

所谓“遇一人白首,择一城终老,还一生房贷,做一世房奴”,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

美国人租房过得像大爷,我们买房为何还活得像孙子?

其次,还因为我国的租房市场极不规范,合同如厕纸。比如房东儿子要结婚,你就得提前走人了;租金可能随时会上涨,不管是不是在合同期内等等。

而在美国,租户是“上帝”,租房法规齐全、严格,租户受法律保护。通常,合同一年甚至几年一签,房子租给你,就是你的家,完全不用担心突然被赶走,房客租房的安全感要比在中国高很多。

数据显示35岁以下的美国人,只有36.3%的人买了房,而在中国这个比例超过了70%。

同样,欧洲一些发达国家中也是如此,接近1/3家庭住在租赁房中,其中,德国、瑞典和捷克三国租房率超过50%。

因此有人调侃说,美国人租房子过得像大爷,我们买了房却活得像孙子。

美国人租房过得像大爷,我们买房为何还活得像孙子?

所以,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如果买不起房也没必要倾尽全力,如果租房那就尽量找好一点的房东。

就像王小波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生活的好与坏在于你的态度,拥有自己的房子只是锦上添花。

你要知道,房子就算是租的,但生活不是,也不是拥有一个大房子就是家,就是美好生活。

美国人租房过得像大爷,我们买房为何还活得像孙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