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稱三天打到莫斯科喝咖啡 俄:歡迎試試,有來無回

前段時間,據美國《防務新聞》網的報道稱,五角大樓剛剛進行了一次大規模常規戰爭的兵棋推演和數字模擬,推演的頭號假想敵就是俄羅斯軍隊。推演的結果嘛,讓美國人十分滿意,在雙方都不動用核力量的情況下,美軍三天就消滅了“不堪一擊”的俄羅斯主力部隊,長驅直入打進了莫斯科喝咖啡。呃(⊙o⊙)……,美國人的樂觀精神讓小兵兵很感動,不過,要是按照這種計算方法的話,希特勒恐怕早已統治全世界了。而且,說戰鬥民族在全面戰爭時不動用核武器,誰會信?這樣的所謂推演,就像現在日本某些人鼓吹的“半小時擊沉遼寧艦”,“一小時內滅掉中國海軍”一樣搞笑。

美軍稱三天打到莫斯科喝咖啡 俄:歡迎試試,有來無回

這不禁讓小兵兵想起了抗戰時期,日本軍隊曾經叫囂的“三個月滅亡中國”。不過,彼時的日本人有這種“自信”其實並不奇怪,1895年甲午戰爭那一場豪賭的勝利,衝昏了這個國家的頭腦,2億3千萬兩白銀賠款直接把日本送上了工業化的道路。到了1931年,面對尚處在農業時代的中國,日本的優勢不是一星半點。然而,最後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中國十四年的全民族抗戰,徹底終結了日本人的春秋大夢。當然,說到抗戰,有一本書不能不提,那就是毛澤東著名的《論持久戰》。

其實早在甲午戰爭時期,持久戰思想就已經開始萌芽,不過那時的大清實在是爛泥扶不上牆,指望他們領導人民全力抵抗侵略,呵呵,還是洗洗睡吧,老佛爺修園子要緊。此後的幾十年,持久戰思想一直不溫不火,直到蔣百里的出現,在蔣百里將軍手中,持久戰思想開始系統化,正規化。最後到了毛澤東,持久戰思想終於正式成型,並真正付諸實踐。堅持統一戰線,以空間換時間,積小勝為大勝,雖然日軍想速戰速決,但是中國廣大的戰略縱深、複雜的地形和相對落後的基礎設施及交通方式,都成為了日軍進攻的障礙,加之中國的人口和資源優勢,決定了這場戰爭必然是持久戰、消耗戰。

美軍稱三天打到莫斯科喝咖啡 俄:歡迎試試,有來無回

有小夥伴可能覺得,說這麼多都沒用,抗戰的勝利全依仗美蘇的力量,如果沒有外援,美日之間也沒有開戰的話,那中國贏不了日本。這裡小兵兵要說,圖樣圖森破了,就算沒有外國援助,中國以一己之力對抗日本,日本戰敗的結果也不會改變,只是戰爭的時間會延長,可能要打到1950年。其實,在1938年10月日軍攻佔武漢後,兵力就已經捉襟見肘,抗戰從那時起就進入了相持階段,我黨的敵後抗日力量也開始發展壯大,如果仗繼續這麼打下去,日本早晚有一天要撐不住,而那正是《論持久戰》中預言的戰略反攻階段。日軍在中國戰場上進攻受挫,難以消化中國戰場之勝果以彌補自身虧損,加之美國開始對其石油禁運,日本終於轉向南洋,並在1941年偷襲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戰爭。當然,這一愚蠢的戰略決策最終讓日本走向了毀滅,先不說美日的實力差距,光多線作戰就一直是兵家大忌,2600年前,兵聖孫武在《孫子兵法》中就有詳細論述。

不過說起《孫子兵法》,懂行的小夥伴可能還會有疑問,因為“兵貴勝不貴久”正是《孫子兵法》的核心觀點之一,“夫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然而,抗日戰爭時奉行“持久戰”的中國,難道不正是“兵久而國利”嗎?那到底是兵聖錯了,還是毛澤東錯了?其實,兩位牛人誰都沒錯。解釋這個問題,我們必須要從交戰雙方的實力強弱以及攻守態勢入手。首先,作為戰爭的發起者,進攻的一方沒有人想打持久戰,都力求速戰速決,因為戰端一啟,錢糧、礦產以及人力等各種資源都要向戰爭傾斜,每拖一天,損耗都是巨大的。所以,必須速戰速決,防止戰爭久拖造成“國用不足”。

美軍稱三天打到莫斯科喝咖啡 俄:歡迎試試,有來無回

然而,作為被進攻的一方,情況就完全不同了,不僅是攻守身份的轉換,還包括實力的強弱。因為除了兩伊戰爭一類的逗比戰爭以及偷襲珍珠港的這種賭徒軍隊,被迫接受戰爭的一方在實力上一般都處於劣勢,比如越戰時的北越軍,還有兩次海灣戰爭時的伊拉克等等。對於弱勢方,保證自己不被打死可能都很困難,如果還想著速戰速決打敗敵人,那不是扯淡嘛!所以,對於被進攻的弱勢一方,在保證生存的前提下,粉碎敵人的速戰速決計劃,進而拖垮敵人,就成為了最可行的方案之一。這一點,除了“現代游擊戰爭之父”的毛澤東外,曾經的北越軍隊、阿富汗武裝力量也都深諳此道。所以,當年的美國人在越戰泥潭裡陷了十幾年,搞了一身土之後,只能灰溜溜地走了,1973年美國國會還專門制定了《戰爭權力法案》,限制總統發動戰爭的權力。還有顯赫一時的超級大國蘇聯,在阿富汗戰場足足折騰了十年,把阿富汗的政府從上到下都打癱了,可是阿富汗的抵抗仍然激烈,最後蘇聯傷亡數萬人,消耗了巨量資源,卻毛都沒得到。戰爭結束兩年後,蘇聯也解體了,雖然不能把這麼大個鍋全甩到這場戰爭頭上,但此役仍然是蘇聯的戰略性失敗。

所以說,戰爭中強勢的進攻方,應該採取的策略是《孫子兵法》中的“速戰速決”思想,而作為弱勢的防守方,《論持久戰》的理論就派上大用場了。兩部著作反應的是不同情況下的戰爭形態,二者不僅不矛盾,還可以相互補充,從而更加全面地描述人類戰爭規律。時至今日,兩部兵學聖典仍然在方方面面指點著國家的戰略決策,不管是去年的邊境對峙,還是當前同某國的經貿摩擦,我們都能從這兩本書中得到啟示。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我國國力的增強,在未來戰爭中,我軍很可能不再是弱勢的防守方了,戰略決策也要隨之調整。在未來可能的渡海登島作戰中,我軍也必須牢牢把持“兵貴勝不貴久”的原則,粉碎敵人的“拖延待變”戰術,將一切可能的外部干涉扼殺於萌芽,以雷霆手段完成祖國的統一大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