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城市”时代到来:未来中国也许只有19座城

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西接广东珠海和澳门,总长55公里,是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

这项被誉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的工程将成为珠三角城市一体化的大动脉。

在北方,被称作最没存在感省会的济南,半个月前首次发布了“三环十二射”路网规划,其中外环全长约272公里,比北京六环还要长85公里。

毫无疑问,中国的城市格局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京沪两大巨型城市在疏解非核心功能,新一线、二线大城市却在快速“长胖”,区域中心城市向“超级城市”扩张成为主旋律。

二线城市加速扩容,超级城市成大势所趋

城市化本质上就是人类社会的中心化发展之路。

从村到镇,从镇到县,再到地级市、二线城市、一线城市,最终变成中国的北京、日本的东京这样的巨型城市,中心化是永远的趋势。

几个月前,《经济学人》绘制了中国19大城市群,中国经济活动总量的90%都集中于此。

而在这19大城市群中,中心化的趋势并没有减弱,反而在加速。

省会首位度倒数第一的济南最近几年奋起直追,先是于2016年把东部的章丘市改区,今年又把黄河北的济阳撤县设区,成为济南的第8个区。

截至目前,济南辖8个市辖区、2个县。市辖区是市中区、历下区、天桥区、槐荫区、历城区、长清区、章丘区、济阳区;2个县是平阴县、商河县。

近期更是传出济南合并地级市莱芜的消息,而德州的齐河、滨州的邹平也都在大济南的扩张版图上。

今年8个月新落户人口就已经达到50万的西安,疯狂引人的同时也在快速扩张城市版图,去年代管了西咸新区。

中国高铁枢纽郑州,2017年市域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830.97平方公里,相比上一年“长大”了11.6%,人口净增15.7万,还计划将辖下的中牟、荥阳、新郑等全部县市撤县设区。

房价涨幅曾位居全球第一的合肥,早在2011年就与芜湖、马鞍山“三分巢湖”,实现了滨湖新区的梦想,扛住了南京都市圈的虹吸效应。

成都向东越过龙泉山脉,把资阳纳入麾下;武汉始终惦记着地级市鄂州……

为什么各省都热衷于建设这样的“超级城市”?

因为城市竞争首先是规模与体量的竞争,块头不够大,连上牌桌的机会都没有。

“超级城市”时代到来:未来中国也许只有19座城

从山东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其中的端倪。

尽管身为第三经济大省,但目前山东尚无一个城市进入到城区人口超过500万的特大城市行列,省会济南的城区人口规模仅列第22位。

无论济南还是青岛对人口吸引的力度相较周边省会城市明显偏弱。因此,山东不但没有像广东、江苏、浙江等东部发达省份一样吸引人口流入,去年反而流出人口超过40万。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认为,山东处于北部京津冀城市群和南部长三角城市群的中间,西部则面临郑州、武汉、西安等国家中心城市的强势崛起,对人才、资金、技术的争夺已经趋于白热化,都可能对山东产生“虹吸”。

数据显示,去年济南GDP占全省比重仅为9.9%,在全国27个省会城市首位度排名中是倒数第一。而同期西安和武汉这一比重分别达到了34%和37%左右。

所以,山东虽然明面上继续高喊“济青烟”三核齐头并进,支持青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但实际行动上却对建设强省会济南非常侧重,诸多的政策支持要远超其他两个核心。

拿近期兼并莱芜的传言来说,跨区域的兼并一般是县级,一口吞掉一个地级市实属罕见。虽然莱芜体量比较小,仍能看出山东省对做大济南的支持力度。

山东更大的动作在交通尤其是高铁方面。

中国第一条地方高铁济青高铁马上就要通车,这条路的重大意义不仅仅在于打通了山东经济发展的主动脉,更在于让济南、青岛不再生死相争成为可能。

仅仅1个半小时的路程,谁说济青不能相容?

而鲁南高铁、雄商高铁、京沪高铁东线、环渤海高铁,让山东在高铁2.0时代编织起一张密集的高铁网络,这张网的中心正是济南。

其实对北有京津冀、南有长三角的山东来说,被京沪吸血是不可避免的,山东能做的就是:

自己吸的血比被吸走的多。

所以,撒胡椒面儿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山东需要群山,更需要一个超级城市。

中国的超级城市会越来越多

也许有人问,北京、上海都在严格控制人口规模,还会允许其他超级城市出现吗?山东这种均衡发展不是挺好吗?

要看明白这个趋势,不妨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深入了解一下中国。

首先,中国的城镇化远未结束。

虽然中国已经有了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四座常住人口超过2000万的超大城市,但这个数量与中国的经济和人口规模显得不成比例。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一直慢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速度,城市化水平只有58.52%,仅有不到六成的人口是城市居民,而生活在超级大城市的人口不到总人口的十分之一,距离发达国家80%的平均水平还有很大差距。

这意味着城镇化的潜力,更意味着在广大的农村和四大一线城市之间,将有其他城市巨大的发展空间。

区域中心城市正是弥合二者鸿沟的自然选择。

在四大一线城市人口相对饱和、产业开始大转移的当下,强省会战略的盛行正在于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时机,承接、争夺溢出的产业、资源、人口,城市的快速扩容是必走之路。

一线城市容不下,三四线的中小城市吸引力又偏弱,强二线的区域中心城市将成为未来人口聚集的主战场。

其次,高铁正在重塑经济格局。

为什么各大都市都在依托高铁网络大搞一小时、两小时经济圈?

因为高铁的速度深刻改变了时间和空间格局,经济要素的快速流动让经济发展的模式正在发生变化,米字型高铁的虹吸效应愈发明显,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所以,我们看到,这几年经济增速最快、抢人最凶、房价增长最狠的往往都是武汉、西安、郑州这些位于高铁枢纽的城市。

在高铁面前,过去的行政区划也在被打破。德州更喜欢京津冀,枣庄和徐州更亲近,安徽的马鞍山要傍着南京都市圈,而黄山市更是找到了浙江的杭州做大哥。

这一切都表明,高铁正在成为人口流动、经济发展的主线,自己省内如果没有区域中心城市做大哥,小弟们就会跟人跑。

再次,城市发展模式进入平台化阶段。

根据经济学的产业集聚理论,城市越大,产出越高。在一个大型的一体化劳动力市场中,雇主更容易为其岗位找到合适的人选。随着公司们聚集在一起,专门的供应链成形,知识也将更易传播。

对于城市发展来讲,无论是“撤县改区”,还是直接兼并,其布局和规划经济的空间都将得以扩大,更多的生产要素得以聚集到更大更统一的平台,无论是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是产业升级规划,都能够更加高效,这无疑为未来城市升级和容纳更多人口创造了条件。

中心城市的平台越强,其聚集的经济要素越多,才越能为周围的小弟们赋能,进而形成强有力的区域都市圈生态。

平台+生态,这是互联网给我们的启示,更是互联网带来的改变。

只有平台型的城市,才能发展成为北上广深之外的超级城市。

中国将诞生哪些超级城市

纵使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能容纳的城区人口过千万的超级城市也就在十几二十个,除了北上广深四大城市,其他省份都分不到一省一个。

所以,将来能够发展成为超级城市的区域中心城市,一定是跨省的竞争。

武汉、成都、西安、郑州、济南、合肥……,哪一个强二线会率先成为超级城市?

武汉

武汉作为九省通衢,曾经是上海之后的中国第二大城市。重工业没落后,武汉着力转型,信息技术制造、装备制造、能源及环保、生物医药四大新兴产业今年上半年总产值已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6.5%。武汉光谷更是成为中国高新技术聚集地。

“超级城市”时代到来:未来中国也许只有19座城

武汉的另外一大优势是高校教育资源,其丰富程度仅次于北京,每年培养100万大学生,这种优势不是其他二线城市可以比拟的。

成都

成都是典型的集全省之力打造强省会,首位度超过了35%。

“超级城市”时代到来:未来中国也许只有19座城

相较于其他城市,成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人文优势,城市吸引力持续增长,是仅次于北京、上海,位列全国第三的“海归”创业最热城市。成都毕业生在毕业之后留在本地的概率位居全国第三,对毕业生的吸引力全国第五。

拥有高校53所、国家级科研机构30家、国家级研发平台67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3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2个的大成都,正在着力打造黑科技之都,其新经济产值已经超过5000亿。

郑州

郑州去年GDP已经超过9000亿,更是一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郑州目前摊子铺的最大,目标就是超大城市,2030年规划的城市人口是1350万。

“超级城市”时代到来:未来中国也许只有19座城

郑州这几年后来居上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天时,拉来了宇宙第一工厂富士康;中国高铁大十字的中心,外加国际航空港,占尽了地利;中国最多的过亿人口则赋予了人和。

济南

济南作为弱省会的代表,这几年逐步发力,就算不兼并莱芜,今年GDP超越烟台跃居山东第二已是板上钉钉。虽然和青岛比还有差距,但资金汇集量已经超越青岛,各大银行的区域总部也都集中到济南。

“超级城市”时代到来:未来中国也许只有19座城

此外,济南还是中国东部高铁枢纽,高铁到达城市数量位居全国第二,其辐射能力远高于省内的青岛等城市。

目前济南正在北跨黄河,大力建设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城市扩容速度非常快,如能为新动能产业提供足够的科技、人力和资本支持,相信不久将迎来万亿GDP时代。

合肥

合肥是中国过去5年发展最快的城市,今年上半年增速也是全国第一,5年GDP增长率达到73.22%,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超级城市”时代到来:未来中国也许只有19座城

科技创新能力是合肥的强项,中国科技大学给了这个城市赖以发展的根基。量子通信、IC设计、人工智能、语言识别、显示技术等都是合肥的强势产业。

合肥将打造世界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打造中国IC之都、“中国声谷”、量子通信产业基地,建成国际一流的新型显示产业集聚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