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和北静王,多次隐晦联系成谜,曹雪芹这样写想表达什么?

林黛玉和北静王,多次隐晦联系成谜,曹雪芹这样写想表达什么?

林黛玉

林黛玉与北静王,是《红楼梦》小说里极其清雅的两性代表人物,二人并无直接联系,因为贾宝玉让二人有了交集。小说两次明写北静王赠送给宝玉两次东西。一次是在秦可卿葬礼上,北静王与宝玉第一次见面,将一串鹡鸰香串珠送了宝玉,在黛玉回南葬父归来后,宝玉迫不及待的将此珠珍重送给黛玉,黛玉说:

“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他。”遂掷而不取,宝玉只得收回。

另一次是在四十五回,宝玉冒雨来看黛玉,披蓑戴笠着棠木屐,黛玉夸宝玉这套雨具细致精巧。

宝玉说:“这三样都是北静王送的。他闲了下雨时在家里也是这样。你喜欢这个,我也弄一套来送你……”黛玉笑道:“我不要他。戴上那个,成了画上画的和戏上扮的渔婆了。”

全书宝玉多次给黛玉送东西,送茶叶、送元妃赐的物品、送旧的手帕子,这是写出来的,当然还有没写的,只不过,这些东西宝玉都是打发丫鬟们去送,送东西这些事往往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进展,比较特殊的是和北静王相关的这两次都是宝玉亲自来送,而且貌以无关紧要,就算删掉这两处情节,好像也并不影响小说表达,可是要说这两处是闲笔,怕也说不过去,因为我们知道,《红楼梦》里并无闲笔,那么北静王和林黛玉之间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呢?全书共有四处貌似二人存在互相影射的描写。

林黛玉和北静王,多次隐晦联系成谜,曹雪芹这样写想表达什么?

林黛玉 贾宝玉

一、名字称谓上

北静王名水溶,林黛玉为水芙蓉,黛玉居所称有凤来仪,别号潇湘妃子,而湘妃竹和潇湘妃子暗合娥皇女英的故事,黛玉全文并无与王族有纠葛的地方,称其为“凤”“妃子”略显突兀,但红楼未完,我们不能确定八十回后二人是否有交集,这是其一。

二、两处脂批令人产生遐想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宝玉对自已题“有凤来仪”时解释说这是第一处行幸之处,必须颂圣方可。这里有脂批曰:果然,妙在双关暗合。宝玉题中之凤当然指元春,脂砚所说双关是谁?又暗合什么呢?另一处在第三十二回,清虚观打醮又出来一金麒麟,让黛玉徒添烦恼,湘云去宝玉房中,黛玉便忍不住偷听他们要说什么,宝玉一番“林妹妹从不说这(仕途经济)混帐话”让黛玉彻底放下了心,确认宝玉自己没有看错,从此,黛玉就再也没有和宝玉闹过别扭了,此处有脂批曰:花爱水清明,水怜花色鲜。浮落随同流,空惹鱼龙涎。

花当然指大观园里的少女,这里特指黛玉,“水怜花”这个水又指谁呢?鱼龙又是指谁呢?

林黛玉和北静王,多次隐晦联系成谜,曹雪芹这样写想表达什么?

北静王

三、两次赠物黛玉的态度转变很大

在宝玉送她鹡鸰香串珠时,黛玉直接骂北静王为“臭男人”,到斗笠蓑衣时,黛玉的态度就变为赞赏了,拒绝时,失口说出了“渔翁渔婆”,别忘了,宝玉是穿着此衣的渔翁,北静王一到下雨也是这样打扮的渔翁呢。

四、玉在匵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这首出现在第一回的诗,旁也有脂砚斋批语说:表过黛玉则紧接上宝钗。就是说第一句说的就是黛玉没错了,匱(椟)就是木匣子,就是美玉藏在匣子里希望卖得好价钱。这两句诗在八十回内找不出任何的对照,只有一个人物貌似有点相关,就是蒋玉菡,“玉菡”和“玉在匱中”何等相似,蒋玉菡又的确和北静王交好,贾宝玉、蒋玉菡、北静王三人是共用一条汗巾子的,关系暧昧,可是这首诗脂砚斋表达的清清楚楚,说的是黛玉,不禁让人联想宝黛与北静王的关系。我们在这里得不出任何结论,只是以曹雪芹一贯的草蛇灰线和谶伏手法,他们之间有些因果联系实在有可能。

林黛玉和北静王,多次隐晦联系成谜,曹雪芹这样写想表达什么?

贾宝玉

那是不是就可推断北静王和黛玉就会有姻缘或感情纠葛呢?我个人认为首先黛玉不会,一是绛珠仙子下世目的很明确,就是还泪报恩,她不可能与除宝玉之外的男性产生姻缘或情感之事;二是红楼里男女情感传递的确借助信物为载体,但没有一处雷同,宝玉宝钗的通灵玉与金锁是分别拥有,并无交换,小红贾芸是互换手帕,巧姐板儿是柚子换了佛手,蒋玉菡和袭人是通过宝玉被动互换了汗巾子,两人都不知情,如果说因北静王的东西两次送至黛玉面前联想二人有什么关系,曹雪芹也断不会落入俗套子里。

林黛玉和北静王,多次隐晦联系成谜,曹雪芹这样写想表达什么?

林黛玉

北静王和林黛玉是贾宝玉分别对男性和女性形象的完美寄托,也可以说是他的精神家园,是他精神世界的两大支柱。我个人倾向二人或许在八十回后有交集,很有可能是被动的交集,曹雪芹会让二人后来有怎样的交集呢?红楼未完,徒留遗憾。《红楼梦》小说的主旨是谈情,这个情是脱离了皮肤滥淫、皮相之欲的“羡慕、爱慕、爱敬”之意。八十回内的多处线索给我们布下太多的谜团,具体怎样我们只有发挥想象了。


(我是屏山,欢迎关注、点评,为您探究红楼一梦。我的喜马拉雅FM:屏山讲读红楼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