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醫生給我帶來了滿滿的「獲得感」

2018-10-25 16:29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馮楠

当医生给我带来了满满的“获得感”

爽朗達觀是葉珊豐身上最鮮明的標記。在她身上,少見怨言,有的是一種當醫生的滿滿獲得感。“一個病人看好了,多年後在路上碰見,她還記得我,而且健康地生活著,這比什麼都讓我覺得開心。”葉珊豐說,從醫20年,雖不可能治癒所有上門來的病人,但想到至少能幫助到她們,也覺得很知足。中間儘管也受過不少委屈,但換位思考一下,也就釋然了。

在醫生之外,葉珊豐還先後承擔起上虞人民醫院門診部主任、上虞第二人民醫院業務副院長之職,這讓她對病患需求、醫療人才隊伍建設乃至本土衛生事業發展又多了幾分思考和發聲。

当医生给我带来了满满的“获得感”

心懷感恩,一路有良師相伴

自1998年從溫州醫學院(今溫州醫科大學)畢業至今,葉珊豐做了20年的婦科醫生。談起這20年的從醫之路,最讓葉珊豐感慨的是,無論個人業務水平的提高,還是達觀心態的養成,管理能力的提升,一路都有良師相伴,非常幸運。

從醫之初,葉珊豐記得,當時科室人雖不多,但大家團結齊心,做了很多臺重要手術,其中有不少還是疑難雜症。作為新兵蛋子的她,也獲得了不少放手鍛鍊,鼓勵切磋的機會。這讓她從中受益良多。採訪當天,有一名年輕醫生興沖沖地跑來,就一個面向手足畸形患者聯合開展公益 救助醫療的項目來徵求她的意見,葉珊豐聽後,表示全力支持。她認為,從病患一方來說,可以減輕他們的經濟負擔;從醫生一面來說,也可以就此獲得接觸更多類型病例的機會,對於醫生尤其是年輕醫生的業務提升大有裨益。

同樣,外出進修、對外援醫也被葉珊豐視為拓寬眼界,吸收養分的好機會。說起在浙江大學兒童醫院遇到的孫莉穎主任,葉珊豐對其充滿愛心和耐心的醫德醫風推崇備至,並將她對待病患的態度奉為自己的行醫準則,時時對照,三省己身。而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醫生們起早貪黑,不計個人得失的行事風格也給她留下了深刻印象;至於在援川醫療行動中,醫療隊跋山涉水,不畏艱險、齊心協力、毫無怨言的工作氛圍也深深感染著她。葉珊豐坦言,無論是個人行醫,還是搞行政管理,這些珍貴的經歷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他,激勵著她。

当医生给我带来了满满的“获得感”

心懷患者,調整優化門診佈局

2012年,葉珊豐在醫生之外,又擔起了門診部主任的工作。偌大一個門診樓,每天的病患人流加起來將近幾千號人。如何讓每一位患者都能在有序的秩序中,及時精準地看上病?成了擺在葉珊豐面前的一個大命題。

“季節不一樣,同一個科的門診量也會有明顯差別。”葉珊豐說,像現在天一冷,呼吸科、心內科、神經內科的日門診量就會跟著上升,就要適當增加門診排班。當然,除了季節,門診的安排,還要綜合考慮諸多因素,比如空腹檢查的必要性,就診的準確性,病患的隱私性,空間佈局的合理性等等。而這些都需要建立在對人流變化的長期觀察和對病患需求的準確把握上,也意味著這又是一個不小的工作量。

当医生给我带来了满满的“获得感”

有一度,葉珊豐發現,女童性早熟的新聞時見報端,身邊也有朋友曾就此事請教過她,但因為本地缺乏相應的門診和醫生,患者往往要跑杭州就醫。她敏銳地預感到,隨著飲食習慣的變化和成長環境的影響,兒童性早熟已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為此,她主動請纓,前去杭州進修,回來後牽頭開設了上虞第一個少兒婦科門診。對應的,後續又推動兒科組織力量,增設了兒童內分泌門診治療兒童性早熟、肥胖症等。

記者瞭解到,在葉珊豐的主導下,近年來上虞人民醫院新開或分離出了近20個專科、亞專科門診,比如精神衛生、風溼免疫、宮頸門診、不孕不育、乳腺外科、盆底尿失禁、少兒婦科、小兒哮喘、小兒腎病、兒童內分泌等,其中有不少為上虞首開。當然,門診不是想開就能開,得有足夠的人才和技術儲備,這又需要下一番內部協調和外部聯繫的功夫。不僅如此,為了幫助患者儘快適應自助掛號、繳費系統,葉珊豐還合力部門工作人員在人民醫院院內組建起一支志願服務隊伍,如今這一服務模式已在全區各大醫院推開。

当医生给我带来了满满的“获得感”

心繫醫療,為衛生事業積極發聲

作為九三學社成員,葉珊豐還是一位為我區醫療衛生事業積極發聲的政協委員,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已連續拿出了包括特病患者屬地化管理、上虞區兒科診療改進建議、促進民營醫院健康發展及儘快開放HPV疫苗等多份頗具分量的提案,為我區醫療衛生事業注入了來自專業一線的智慧和力量。

“享受特病待遇的慢性病患者多是老年人,為了買盒藥,公交車爬上爬下,實在不安全。”葉珊豐注意到,此前由於特病特藥只與區級醫院掛鉤,導致患者大老遠地跑城區,一來不安全不方便,二來又加劇了區級醫院與鄉鎮衛生院就診量不平衡的矛盾,而且隨著持特病卡患者的加速增長,這些問題將會更加凸顯。為此,基於促進全區醫療資源合理化利用,方便病人就醫的初衷,葉珊豐在現有的專家下沉、分級診療的背景下,提出了特病屬地化管理建議並分析了其可行性,受到了我區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並最終予以施行。據瞭解,這份提案還被九三學社中央、省委錄用。

不僅如此,得於多年門診部負責工作的經歷,葉珊豐還將目光對準了兒科診療服務短板。原來,因為兒科診療的特殊性,在現有的考核和評價體系下,兒科醫生的付出與所得往往不成正比,使得人才引進難,流失多,導致兒科常處於缺員狀態。葉珊豐遍訪各大醫院、衛生院,愕然發現兒科醫生短缺已成全區通病,“全面二孩放開都幾年了,對兒科的需求量必然要增加,補足兒科醫療短板刻不容緩。”很快,一則關於上虞區兒科診療服務現狀和改進建議的提案讓更多人開始正視關注並著手解決這一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