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提出的“五新”,其中四新最终都会服务于新制造

马云提出的“五新”,其中四新最终都会服务于新制造

从2年前“五新”到现在新制造,为何马云今年重点提新制造?

2016年,马云提出了“五新”,即新零售、新金融、新能源、新技术、新制造。并强调,这五个新会对各行各业发动巨大的冲击和影响。

时隔两年,新零售以雨后春笋之势影响着各行各业,新金融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大数据作为新能源已成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资产,云计算、人工智能快速在各行业落地。唯独新制造,尚没有足够大的进步。

2018年的杭州云栖大会上,马云开始重点提新制造。他认为,新制造会重新定义制造业,重新定义客户市场,重新定义供应链,重新定义所有的制造和商业的运营和服务。新制造是一场技术的革命,新制造不是互联网企业和传统行业结合,也不是一个在产品中加上芯片。

未来定义新制造的新标准,在于按需定制、个性化及智能化。而驱动未来制造业的是数据,大数据是生产资料,云计算是生产力。

通过马云描述,可见新制造是融合了新技术,并能直接衔接新零售乃至新金融的全新制造模式,难怪马云会说它会重新定义制造业。

马云提出的“五新”,其中四新最终都会服务于新制造

新制造,从概念上来讲,就是近几年所谓的智能制造、工业4.0等。在海尔,新制造车间被命名为互联工厂。电子与家电企业的生产制造需要精密组装,所以这类工厂的设备很早之前就实现了互联。所以,在这一波新制造革命中,富士康、海尔、格力、美的等企业都走在了前面,并且各自推出了工业互联网平台。

在新制造车间,你会发现大量的机器人、机械手臂有条不紊的工作着。其实这只是表面,内部其实是有一些列的互联互通的技术、标准以及硬件在支撑。如果细心揣摩,你会发现新制造并不是因为新设备与新技术加持,而是一个系列的工程。

事实上,现在每个实现智能制造的厂商,已经有了基于互联网的新生产规则,除了融入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这些企业还将新零售及新金融都整合在了生产规则之中。

马云提出的“五新”,其中四新最终都会服务于新制造

消费者可以通过APP在前端定制产品,钱不够的话可以先用白条付款,订单直接下到生产车间,生产出来的产品不入仓库而是直接交付给物流,物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产品送到你的手里。如果你是忠实会员可以充些钱在账户里,在此平台购物可以打折或者付你利息。

同时,因为每个新制造厂商都已发展成为一个工业互联网平台,更多的供应商加入到平台之中,这些制造厂家就如阿里与腾讯一样,成为各行业的一地之主,未来做大之后单是服务收入就会是一个足够大的体量。

你看,像这样的新制造还能称作制造型企业吗?说它是新零售、新金融都可以。在新的生产规则之下,制造型企业都探索出了新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的改变,不是因为厂商的凭空设计,而新制造的生产规则让这些企业必须做出改变。

马云提出的“五新”,其中四新最终都会服务于新制造

在这样一个相互融合的超级商业体中,制造、销售、金融、技术、能源全都熔于一炉,新制造厂商已然打造出了特有的新经济模式。在这种新模式下,企业前端后端一体化、生产销售整合化、金融消费融合化、整体运营媒体化,企业经营的所有环节都融为一个有机整体。

所以,新制造的新并不在于机器人、3D打印、VR等这些新设备,也不在于这些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而是在于新制造缔造出了新生产规则下的新模式。重要的是,在新模式之下,未来每个新制造厂商都能衍生出自身的新工业生态。

而从“五新”的角度来看,用于新零售、新金融的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VR、移动互联网及物联网的相关技术,都是在为“五新”创造条件。也正是因为这些技术的突破,才能出现当前的“五新”。

可以说,新技术构建了新经济的前提,因为新技术才能让新的商业构想变成前提。新技术虽然不是“五新”的基础,但它启动了催化剂的作用,让新经济形态得以快速实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