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系生長不好,原來是「窩」里不得勁


根系生長不好,原來是“窩”裡不得勁


對於蔬菜栽培,土壤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我們可以把土壤比作是根系的“被窩”,柔軟舒服的土壤能夠讓根系快速生長,延長根系的壽命。而當這個“被窩”又冷又臭又悶時,就會導致蔬菜紮根慢或者生長的根系快速死亡。因此無論是剛定植還是在生長期中,都需要將土壤環境調節到最適宜根系生長的狀態。

1、控制好土壤的溫度

蔬菜生長、光合作用進行都需要在適宜的溫度範圍之內,根系的生長也不例外,大多數蔬菜的根系喜歡的土壤溫度在12℃-22℃之間。土壤溫度過低容易導致根系生長受到抑制,根系短而弱,形不成壯棵,而土壤溫度過高如達到25℃以上,根系的呼吸效率增加,極易出現根系早衰的情況,最終導致植株早衰。

如在低溫季節應採取先澆水提溫,後定植的方式。即在定植之前澆水,短時間內地溫會降低,但受2-3天陽光照射以後,地溫就會提高上來,此時定植最為合適。在生長季節澆水要縮小土壤溫度與水溫的溫差,否則會因為溫差過大而造成傷根。

2、保持好土壤的溼度

大多數蔬菜適宜的土壤溼度範圍在60%-80%之間。過乾的土壤容易導致根系失水,而過溼的土壤透氣性差,抑制根系的呼吸導致根系生長受到抑制。由於根系有向水向肥性,在培養根系時要注意保持土壤不同深度的水分。

對於剛定植的蔬菜而言,要保證土壤上幹下溼,以此引導根系向土壤深層下扎。在栽培中,立即覆地膜雖然可以保持土壤水分,但對培養深根系不利。因此在晚覆蓋地膜基礎上,定植水、緩苗水要大,最好滲透到30-40釐米的深層土壤中,以此培養較深的根系。

而一些黏性較大的土壤以及板結土壤,透水透氣性不良,土壤的水分和氣體的比例不協調,因而對根系的影響較大,應該在蔬菜栽培之前做好土壤的改良工作。

3、避免養分過於集中

當糞肥用量較大時,如果使用旋耕機翻地,在翻耕深度較淺(不超過20釐米)的情況下,大量肥料集中在地表0-20釐米的土層中,那麼這對於蔬菜根系將會產生非常大的影響。由於肥料過於集中,澆緩苗水以後會出現土壤溶液濃度過高的情況,根系在高濃度的土壤溶液中發生質壁分離,從而出現缺水的情況,最終導致根系死亡。所以,底肥使用後翻耕深度最好超過30釐米,既能保證肥料在土壤中分佈均勻,又可以打破犁底層,降低肥料過於集中的危害。

4、土質問題要重視

粘性的大棚土壤雖然保水保肥性好,但是由於土壤中缺乏空氣,也不利於根系生長。而在一些沙性大的棚室中,由於漏水漏肥非常普遍,造成根系缺乏各類養分而導致蔬菜更容易發生早衰。因此無論是黏性土還是沙性土,都不是適宜蔬菜根系的良性“被窩”,都需要通過多種方式增加團粒結構形成。可以說,團粒結構是根系最舒服的“被窩”。

菜農之家聯合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