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欲放宽并购重组,小盘股的春天又到了?

证监会欲放宽并购重组,小盘股的春天又到了?

恰逢A股上周五反弹,周末政策密集出台。继10月19日金融监管高层就股市等当前热点问题集体给出回应后,10月21日下午,沪深交易所也纷纷表态,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全力维护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关于并购重组方面,继2016年6月证监会修订《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后,市场上又迎来了新的机遇。

10月20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常德鹏就IPO被否企业作为标的资产参与上市公司重组交易相关政策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支持优质企业参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推动上市公司质量提升,证监会将IPO被否企业筹划重组上市的间隔期从3年缩短为6个月。

专家认为,此次修订为并购重组市场提供了更多的大体量重组标的,叠加前期一系列并购重组政策的持续松绑,“放管服”市场化改革持续落地,将助力并购重组市场回暖。

21日,中国基金业协会表示,为支持私募基金管理人和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募集设立的私募基金和资产管理计划参与市场化、法治化并购重组,纾解当前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问题,协会自21日起将对符合条件的私募基金和资产管理计划特别提供产品备案及重大事项变更的“绿色通道”服务。

此外,基金业协会已与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建立密切的信息交换机制。私募基金、资产管理计划的产品编码将于完成备案后的次日向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进行数据同步,便于私募基金和资产管理计划开立证券账户。

种种迹象表示,这是继2016年监管从严之后,放宽并购重组标准的呼声越来越多,此次政策出台会给资本市场带来哪些变化呢?

遥想多年以前,A股应运而生的一个概念——壳资源板块在2016上半年也是曾经风光过的。彼时,“炒壳”蔚然成风,之所以借壳是因为许多企业为了规避IPO的排队,不肯花费三五年的排队时间而选择的‘捷径’,即利用并购重组的手法曲线上市。但是这种类型的兼并重组都会逆向增发,把股票价格抬高,从而实现IPO融资圈钱的目的。而当时的现有上市通道供不应求,借壳上市以及伴随其中的突击入股、估值过高、利益输送等问题也屡受诟病,构成了众多“借壳”乱象。

2016年6月17日,证监会就修改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主要针对借壳上市。本次修订旨在给“炒壳”降温。规则完善后炒卖伪壳、垃圾壳的收益将大幅压缩,投资者特别中小投资者权益将会得到更充分的保护。

从控股权转让市场的变迁看,2016年上半年出现井喷,而当年9月重组新规实施、交易所加大监管力度后又迅速降温,近年来的行情着实惨淡。按以前惯例,每年4月左右都是炒作ST股摘帽的重要时间窗口,尽管退市风险警示具有较强杀伤力,但2018年的5月摘帽行情甚是惨淡,个中原因除去疲软的市场,还有严厉的监管。

近年来,新股发行审核趋严是IPO市场的一大特征。数据显示,在本届证监会发审委任职的一年来,A股IPO的通过率为53.85%,否决率高达33.46%;而去年前十个月IPO的通过率是80.99%,IPO严格的审核门槛把不少企业拦在门外。该项政策的落地恰到好处的缓解资本市场新鲜血液不足的压力,给一些不够排队IPO的中小企业一个融资途径。

今年10月以来,监管层已多次释放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信号,监管政策正在逐步放松。8日,证监会推出提质增效的“小额快速”并购重组审核机制;12日,放开配套融资“补流”用途限制,规定并购重组配套融资可以用于补充上市公司和标的资产流动资金、偿还债务。时隔不到8个月,证监会再次调整IPO被否企业筹划重组上市的间隔期。直至近期针对上市公司存在的股权质押风险,银保监会、多地国资委以及银行险资筹集资金,驰援有股权质押风险的上市公司,展开“拆雷”行动。这些无一不在显示,监管层在稳定市场波动、修复市场情绪、提振市场信心以及刺激投资者入场等多方面下大工夫。

天鼎证券表示,发挥并购重组服务实体经济等政策接连出炉,为小市值公司提供更多腾挪空间,“壳资源”供求关系或得以改善; IPO被否到重组上市的间隔期大幅缩短,令相当一部分公司得以迅速转向并购交易,从而为市场提供优质收购标的;放松对配套募资用途管制,实施“分道制”审核等细节调整,为目前遭遇困难的公司快速脱困提供了条件。并购重组动作频频,体现了监管因地制宜的灵活性,意在增加市场活跃度,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利于优质企业参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

种种迹象表明,多项规则松绑及政策鼓励有望提升市场化并购重组的吸引力,有利于提振投行业务。不过,现今仍需要警惕“炒壳之风”再度兴起的风险,监管层面仍然需要公布细则规范并购重组市场,加强审核与监管。而投资者也需要擦亮双眼选择优质资产,谨防“讲故事”、“炒概念”的公司上市圈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