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橘”打劫:“扶危济困”课该咋补?

10月17日,陕西汉中。一辆货车遇追尾事故,车主贱卖满车橘子时遭哄抢。经警方严查,已经锁定3名涉事人员。事发地附近学校通过排查,确认4名学生在家长带领下参与其中。(10月24日 中央电视台)

近几天,一段不到10秒的短视频在一些媒体流传视频中,一辆车头损毁严重的大货车停在路边,车上装满用黑色帆布遮盖的橘子,很多路过群众爬在车厢一侧,不断从车内掏橘子,而车厢边还有身着校服的小学生。据目击者说:货主为了减少损失,一筐50斤的橘子只卖30元,有好些人趁货主看不到,就偷拿橘子,最后演变成路过的行人、开小车的、骑车接学生的都去哄抢,有的抢来拿到街上去卖。

扶危济困早已是中华几千年的传统美德,在危难之时本该伸出温暖帮助之手,而不该趁“橘”打劫,更不可思议的是参与此事的居然还有一些身穿校服的学生、家长。按当前市场价格来说,一筐50斤的橘子才卖100元,何况车祸货主王爱军才卖30元,价格不过0.6元一斤,可见个别家长、孩子及参与哄抢者的文明素质是啥“价”。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而面对遭遇车祸的外地货车司机,有父母不仅没有趁机用行动教给孩子如何“路遇需要帮助的人,及时伸出援手”,反而“趁橘打劫”,领着孩子哄抢,这究竟是要给孩子怎样的教育?如果我们的家长当时给受害司机积极帮助,或是大大方方买上一筐橘子,不仅能以身示范言传身教的给孩子上一堂生动的“扶危济困”课,还能让孩子从中学到高贵的品质。多么划算的一堂课,比你讲一千遍一万遍“要乐于助人”强得多。

“扶危济困”这课该咋补?那些“趁橘打劫”的家长没素质,但孩子是无辜的,因为,这些孩子正是学习做人的关键时期,家长的行为就像播撒在孩子心中的种子,很容易生根发芽。看来,“扶危济困”这课,不但孩子要补,家长更要补,还要好好的补一补。这不仅是党委、政府、学校的责任,而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趁橘打劫”永远不再发生,“扶危济困”随处可见才是补课的最好效果。(文/中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