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備考筆記(必修三)|專題二 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

請您在閱讀本文之前,點擊右上角的“關注”,以後您就可以免費收到吃貨界最佳仙女每天推送的高中各科知識點最新內容了。如有問題請私信小編,謝謝您的關注與轉發!

◇ 【考綱要求】

1、科技成就;

2、漢字的起源演變和書畫的發展;

3、文學成就;

4、京劇等劇種的產生和發展。

◇ 【課程標準】

1、以四大發明為代表中國古代科技燦爛輝煌,曾經長期領先於世界,對世界文明的進程產生了巨大影響。

2、古代的文學藝術,異彩紛呈,從不同側面反映了不同歷史時期的社會風尚,是奉獻給世界文化寶庫的瑰寶。

3、京劇等發展的影響。

◇ 【知識整合】

一、科技成就:

1、四大發明:(重點)

(1)、造紙術:(西漢、東漢)促進了歐洲文化的發展。

(2)、印刷術:(隋唐、北宋、西傳)提高印刷效率,加速文明進程,推動歐洲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促進思想解放。

(3)、火 藥:(唐朝、宋朝、西傳)加速西方封建騎士階層的衰落;

(4)、指南針:(戰國、北宋、西傳)在地理大發現中起了重要作用;

(5)、馬克思關於三大發明作用的論述:“火藥、羅盤針、印刷術,這是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大偉大發明,火藥把騎士階層炸的粉碎,羅盤針打開了世界市場並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術卻變成了新教的工具,總的來說,變成科學復興的手段,變成對精神發展創造必要前提的最強大的槓桿。”

2、天文學:

(1)、天文學著作:

(2)、天體測量:東漢——唐代——元代

3、數學:

(1)、計算方法:

(2)、數學著作:

(3)、圓周率:

4、醫學:

(1)、醫學成就:《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華佗。

(2)、藥物學:李時珍。

5、農 書:《齊民要術》——《農書》——《農政全書》

6、古代科技發達的原因:

(1)、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農耕經濟的高度繁榮。

(2)、政府鞏固統治的需要和對科技的重視與支持。

(3)、各民族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廣泛的對外交往,推動了中國古代科技進一步發展。

(4)、中國古代一些著名科學家的不懈探索。

7、明清科技落後的原因:

(1)、對中國而言:

A、中國腐朽的封建剝削制度和重農抑商傳統阻礙和壓制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使科學技術的發展缺乏物質基礎和動力。

B、封建閉關政策既使中國失去了外貿主動權,更隔絕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C、明代的八股取士制度使讀書人不講究實際學問,清代的“文字獄”更禁錮了知識分子的思想,這些文化政策使中國科技的發展失去了客觀條件。

(2)對西方而言:

A、新興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為科學技術的發展積累了物質基礎,提供了動力,工業革命使科學技術得到迅速發展。

B、文藝復興和啟蒙思想的傳播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為科學技術的發展提供了思想武器。

C、資產階級革命不僅鞏固和發展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確立了資產階級文化,而且為科學技術的發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8、歷史啟示:

A、科技的發展受政治、經濟、教育、科技工作者的努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

B、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技進步必然推動社會的進步;

C、科技能否轉化為生產力或轉化程度取決於當時的社會環境。

二、中國的古代藝術:“出鬼入神”的書法藝術

☆ 中國書法的四種主要字體:

1、小篆創始於秦代,字體略長,筆畫圓勻 ,富於圖案美 。成就最高的是秦代的李斯 。

2、隸書始於秦朝代,成熟並通行於漢魏 ;字體結構平衡對稱 ,整齊安定 。

3、楷書也稱形成於漢末,字體方正 ,規矩嚴整 。書法家有唐代的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

4、行書盛行於晉代,東晉的王羲之擅長草書、行書,號稱“書聖”。以行書名世,號稱北宋四大書法家的是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

☆ 畫中有詩

1、中國畫以題材的不同,可以分為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 三大畫料;藝術風格上,可以分為工筆重彩畫和水墨談彩畫兩大類型。

2、文人畫,是北宋以後中國畫的主要藝術形式,創作上強調主要藝術表現,集文學、書法、繪畫及篆刻藝術藝術為一體,集中體現出畫家多方面的文化素養。 蘇軾的詩,反映傳統中國畫注重詩意的特點。

☆ 金聲玉振

1、秦漢設立樂府機構,廣泛收集民間歌曲和四鄰諸民族的異域音樂 ;

2、南北朝、隋唐時,民間音樂進入宮廷變為歌舞俗樂,總稱燕樂 。

☆ 宮廷舞和民間舞

1、夏商時代已經產生了宮廷舞蹈;周代制定出包括舞蹈形式在內的禮樂制度;漢代設樂府。

2、民間舞蹈反映的大多是與人們生產生活休慼相關的場景和喜怒愛憎的感情。

☆ 戲曲

1、 一人主唱、曲排聯套體的戲曲音樂,成為元雜劇的核心藝術形式。

2、崑山腔經藝人精研細磨形成“水磨調”;皮黃腔、梆子腔等地方戲曲聲腔興起,促成了京劇的出現和繁榮。

三、中國古典文學的時代特色

★ 詩的經典

1、詩經是中國最古老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自周初至春秋中葉大約500年間的305首詩歌。

2、《詩經》分為風、雅、頌三部分, 風是《詩經》的精粹,反映了社會下層勞動群眾的生活,《雅》是周王朝所在地的詩歌,分為《大雅》、《小雅》兩部分,主要反映貴族階級 的生活和思想感情;《頌》是國王和諸侯用於祭祀和重大典禮的樂歌,分為 《周頌》、《魯頌》、《商頌》、三部分,主要是對祖先和當權者的歌頌。

★ 楚辭的魅力

1、楚辭是公元前4世紀產生於 楚國 的一種新的詩歌體裁,與《詩經》創作方法不同,楚辭是現實主義的,人們又稱楚辭體為“騷體 ”。

2、 屈原是楚辭作者的傑出代表,他的代表作是 《離騷》 ,他的著名詩篇還有九章、天問、九歌。

★ 漢賦的風采

1、西漢早期的賦,有賈誼的《吊屈原賦》、《賦鳥賦》,枚乘的《七發》開漢武帝時代長篇賦的先河。

2、漢武帝時代,有司馬相如的《子虛賦》和《上林賦》是其中的精品。

3、西漢後期,最著名的賦作家是楊雄,

★ 李杜詩篇萬口傳

1、唐代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鼎盛時期。

2、盛唐大詩人李白,有詩仙的美譽。杜甫則有詩聖的美譽。

★ 宋詞

1、詞是由民間流行的長短句發展而來的一種新詩體,號為“ 曲子詞 ”。

2、在北宋詞壇上,出現了一大批詞人如辛棄疾、蘇軾 、 李清照等

★ 元曲

1、廣義的元曲,包括元代散曲和元代雜劇兩大類,即通常所說的“劇曲”和“散曲”。

2、元雜劇是融合宋金以來各種表演藝術而形成的一種完整的戲劇形式,它是用北方流行的散曲曲調演唱的,因此又被稱為北雜劇或北曲。著名雜劇作家關漢卿創作出多部揭露黑暗現實的劇目。當時在城市裡有固定的演出場所稱之為“ 瓦肆 ”或“勾欄”。

★ 明清小說

1、元末明初,在 宋元話本 體裁的基礎上,產生了章回體形式的長篇白話小說 。章回小說是中國古典長篇小說的主要形式。

2、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施耐庵的《水滸傳》為後來的歷史演義小說和英雄傳奇小說的創作樹立楷模。

3、清代小說代表有吳敬梓的《儒林外史》;曹雪芹的《紅樓夢》更是一部為後人“說不盡”的奇書,通過貴族家庭的變故,揭示了專制帝國和封建社會由強大到敗落的必然歷史命運。

4、清末四大譴責小說是《官場現形記》、《二十年之目睹怪現狀》、《老殘遊記》、《孽海花》。

★ 重點解讀

一、政治、經濟和文化的關係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物質生產方式決定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在觀念形態上的反映。初唐和盛唐政治的清明與經濟的繁盛反映在意識形態方面便是文化成果的燦爛;明清時期政治上的衰落和經濟上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此外,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也有反作用。比如諸子百家的思想是當時政治經濟發展在觀念上的反映,反過來它又為歷史變革起了推動作用。

二、文化發展繁榮的前提條件

分析某一時期文化發展繁榮的時候,首先要關注它發展繁榮的前提條件。要從下面幾個方面著手分析:

①、社會環境因素:分析當時的社會是否安定或相對安定。

②、政 治 因 素:分析國家是否統一,政治是否清明穩定。

③、經 濟 因 素:分析經濟是否發展繁榮。

④、文化政策因素:分析統治者的文化政策是否有利於文化的發展。

⑤、文化交往因素:分析各民族之間,中外之間是否存在有利於經濟文化發展的因素。

三、文化發展的總結:

A、經濟的發展,為科技文化的進步提供了物質基礎;

B、由經濟決定的政治狀況,為科技文化的發展提供了相應的社會環境;

C、統治階級重視教育事業的發展,培養了從事科技文化事業的人才;

D、統治者實行開明的對外交往政策,有利於我國科技文化的正常發展;

E、統治者對外來宗教採取開明政策,促進了各民族各地區的文化交流和發展;

F、前代科技文化成就為後化科技文化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

G、總之,我國各族人民的辛勤勞動,創造了大量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這是我國古代科技文化領先於世界的根本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