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獎果農告訴你,最好的有機肥原料居然是大豆


金獎果農告訴你,最好的有機肥原料居然是大豆

“木美土裡“杯2017中國好蘋果大賽金獎獲得者——李晨松

李晨松很忙,忙得連飯都顧不上吃。這段時間正忙著配製底肥,他把有機肥、菌肥、複合肥及中微量元素肥按照一定的比例倒入攪拌機中攪拌混勻,然後重新灌裝後運到果農家。

2002年,李晨松子承父業,在山東省蓬萊市大辛店鎮龍山店村最熱鬧的十字街口開了家名叫“果農之友”的農資店,一干就是16年。同年,他還種了幾畝蘋果,算作副業。不過這個副業倒讓他收穫了一項全國性的榮譽——獲得2017 “木美土裡”杯中國好蘋果大賽的金獎。

與陳學新一樣,李晨松獲金獎的品種也是“響富”。

01

“老爺子,你覺得現在的蘋果好吃,還是以前的蘋果好吃?”我問李晨松的父親。

“肯定現在的蘋果質量好,那個時候不套袋,後來才轉成套袋。”李晨松的父親在大集體的時候就在村裡當技術員,負責村裡一片七八十畝的60年代初種植的蘋果園,主栽品種還是“國光”。

“外觀和顏色肯定現在好看,但從口感上講,很多人都覺得沒有以前的好吃?”

“我還是覺得現在的蘋果好吃。”李晨松的父親說。


金獎果農告訴你,最好的有機肥原料居然是大豆

張宗坤(右)和李晨松在蘋果園

“應該這麼分,上世紀80年代之前,蘋果是好吃的;90年代到2010年,這段時間的蘋果是不好吃的;而2010年之後,尤其是近幾年,蘋果的品質又明顯改善了。”煙臺市農科院果樹研究所張宗坤研究員在一旁補充道:“主要原因還是肥料,80年代之前都用農家肥,90年代到2010年都用化肥,2010年之後又開始重視有機肥和菌肥的使用,所以品質也越來越好了。”

“你賣農資的時候,種蘋果用什麼肥料?”我仍然問李晨松的父親。老李是從1996年前後開始賣農資的,知道的情況會更具體些。

“那個時候連複合肥都沒有,都是些尿素、磷酸二銨之類的,有機肥也很少,有養雞場堆的雞糞用一些就不錯了。”


金獎果農告訴你,最好的有機肥原料居然是大豆

李晨松在觀察蘋果樹的生長勢


“那你開始賣農資的時候用什麼肥料?”我轉身問李晨松。

“那個時候開始用複合肥了。”李晨松指著牆上的產品宣傳圖說:“豐收三要素:陽光、雨露、撒可富,秋季底肥六七斤,生長季十五六斤,一年到頭都用這個肥料。”

“真正的轉折點是農村不養豬了,土雜肥沒有了,以前每家每戶都有一個豬圈。”張宗坤說。

“你們傢什麼時候不養豬了?”我沿著張宗坤說的轉折點問李晨松。

李晨松想了想,說:“大概是1996年。”就在那個階段,煙臺蘋果進入“大化肥”時代。

02

“這三個配方有什麼差異?”見店裡掛著蘋果優質高產推薦方案,我指著那張圖詢問李晨松。

“第一個方案營養全面,用的有機肥、菌肥、複合肥、中微量元素都是國內頂級的品牌,出來的果品品質應該也是最好的;第二種方案屬於懶漢肥,廠家把有機肥、菌肥、複合肥、中微量元素全部組合在一起,省工省力不用攪拌;第三種方法屬於中下檔,只用複合肥、鉀肥和有機肥,沒有像‘木美土裡’那種複合微生物肥料(菌肥)。”


金獎果農告訴你,最好的有機肥原料居然是大豆

李晨松在為果農配製底肥

“蘋果的表光與有機質含量關係密切,為了讓有機質含量高一點,最好配上有機質含量可以達到90%的‘紫牛’有機肥,這樣菌肥也好了,有機質含量也高了。”

“光含量高應該還不行吧?有機質還要看質量的。”我對肥料品牌瞭解甚少,除了“木美土裡”的菌肥。

“有機質最好的原料是糧食(大豆),純糧食(大豆)做的有機肥的純度高。”

“比牛糞、羊糞這些都好嗎?”

“要好得多得多!”李晨松強調:“像‘紫牛’有機肥就是用大豆做的,用了之後蘋果的果皮又光又亮。”


金獎果農告訴你,最好的有機肥原料居然是大豆

“響富”蘋果的表光

“那我們能不能用大豆自己發酵?”我突發奇想。

“可以啊!現在有一部分果農就是這麼幹的。”李晨松介紹了方法,先去飼料店買養雞用的豆粕,然後添加木美土裡生產的“發糞寶”進行漚制,春天漚,秋天用。

“這個效果比‘紫牛’還好。”李晨松說。

清揚,1991年畢業於原浙江農業大學園藝系,南京農業大學碩士學位,高級農藝師,《中國果業信息》專欄作者,2014年12月創辦《花果飄香》微信公眾號,2017年12月入駐《今日頭條》。

金獎果農告訴你,最好的有機肥原料居然是大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