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头,拿什么拯救你的“大城市病”?

水头,拿什么拯救你的“大城市病”?

鹿角巷、一芳、九分茶到、KOI、泡面小食堂、亲爱的麻辣烫……追求潮流新事物的你,对这些名字是不是都耳熟能详?

水头,拿什么拯救你的“大城市病”?

今年以来,水头镇时代新城直径1公里范围内,网红店一家多过一家,普通餐饮经过故事包装或重磅推出某一创新产品,转眼变成了大排长龙的“明星店铺”。

尽管虚火过后很快遇冷,背后却折射出水头日趋高水平的消费支出,以饮料为例,单品均价都在20元上下浮动,要知道,台湾起家开遍全球的鹿角巷在城市布局中,也才于8月份第一次开进北京三里屯。

水头,拿什么拯救你的“大城市病”?

▲8月份开业的北京首家鹿角巷

消费水平向一线城市靠拢,但水头的收入水平是否也与当地物价一样齐头并进?

答案是否定的。

2014年,福建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促进中小城市和城镇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提出第一批选择南安水头镇等15个中心镇开展“小城市”培育试点,条件具备的可设立“镇级小城市”。意见还通过多条政策措施,推动70%左右的农业转移人口在中小城市和城镇聚集。

4年过去了,如今,水头户籍人口12万,常住人口已达20多万,工业产值远远超过中西部很多县甚至地级市的水平。但另一方面,水头作为全国最大的石材生产集散基地,城市吸引力强,环保严查下的专业市场拆迁促成大量石材人回流,进一步加剧水头的市场竞争,僧多粥少的情况下,人均收入上升减缓。

水头,拿什么拯救你的“大城市病”?

▲从小镇到城镇,水头正在经历许多考验

尽管人口的大幅增长有效扩大了当地消费需求,促进餐饮等第三产业的繁荣,但部分原本被忽视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例如从业人员的教育问题,基础公共设施配套不足,来往客商的商务配套不完善等,甚至连商业会晤后的休憩场所都被动嫁接到隔壁的厦门,娱乐休闲项目单一是不少石材人对水头的普遍印象。

与城市化过程中的农村“空心化”现象相反的是,水头的住宅“空心化”多发生在城镇内部。本地石材人买房在水头多以投资为主,刚需性不强;而生活质量的下降造成许多在水头创业的外地石材人“工作在水头,居住在厦门”的特色模式,但与此同时,水头房地产又在高举“厦门东”旗帜,这组矛盾实在是资本运作的有趣映照。

水头人一边期盼着石材产业欣欣向荣,一边又对它的“大城市病”怨声载道,有什么办法能改变这种现状吗?

就目前而言,还没有一种被证明有效的方法,因为这等于要石材产业及相关从业者“革自己的命”,同时也需要政府从既得利益的守护者向社会福利的促进者进行转变,而在巨大的社会变迁面前,城市中的每一员也都该成为自我约束的执行者。

如何拯救水头的“大城市病”,打造更宜居的石材重镇?欢迎您在评论区中留言探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