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後海參首個捕撈季,價格上漲,苗卻難銷,產量市場兩相憂

中國水產頻道報道,高溫災後的首個捕撈季,幾家歡樂幾家愁。面對無論是資源端的鮮參,還是銷售終端的成品海參都在悄然上漲的價格,有的人對海興嘆,有的人卻在暗暗盤算海參的價格到底會走多高,行情還能走多遠。

《證券日報》記者瞭解到,遼參一般有春、秋兩個捕撈季,由於今夏圈養海參受災,給今年秋參的產量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養了十幾年的海參,今年又擴大了規模,本來想著能“多收三五斗”,沒想到夏季的一場高溫讓在錦州凌海養海參的王先生幾乎顆粒無收。

“我早就清圈了,一根都沒有了。”王先生接到朋友買參電話時無奈地表示。據瞭解,由於受災較重,王先生準備看看明年春天的行情,籌劃到時候直接投點“大苗”。

“目前海參貨源很緊張。”瓦房店海參協會會長王明利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瓦房店海參養殖以圈養為主,在今夏的災情中受影響較大,目前鮮活海參的出水價格大概在110元/斤-120元/斤,漲幅在50%以上。”

一位普蘭店的海參養殖業戶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夏季持續長時間高溫,造成了海參大量死亡。高溫過後,大連又下了幾場較大的雨,對近岸的養殖圈造成了進一步的打擊。

“高溫會死參,急降雨造成養殖圈鹽度降低,也會死參。十幾年了,頭一次碰到這樣嚴重的情況。”上述養殖戶告訴記者。

記者在大連採訪時瞭解到,有些未清的海參圈,現在也只有少量海參能撈上來。有養殖戶告訴記者:“海參有夏眠的習慣,受災時沒找到海參,有些是躲起來了,夏眠結束,海參就會出來活動,現在有少量的海參出現,也是正常的情況。”

圈養海參的受災減產,也讓大連長海縣的底播海參市場跟著緊俏起來。

住在大連馬欄廣場附件的王先生每年冬天都會從長海縣大長山島的一個養殖戶那裡購買底播海參,由於品質好,價格也遠高於普通的圈養海參。王先生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去年的價格是鮮活海參130元/斤,今年雖然還沒有正式開捕,但初步報價已漲至175元/斤,較去年每斤上漲了45元。

“以往都是開捕的時候直接過去撈,今年我和我的一些朋友都已經提前預定好了,怕到時候不好買,價格走的更高。”王先生如是說。

“往年長海的海參大概價格為100元/斤-150元/斤,海洋島、獐子島海域的海參價格還要更高,雖然11月份後才會正式開捕,不過,現在的報價至少也都漲到了150元/斤以上。”大連壹網漁海洋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遲飛躍告訴《證券日報》記者:“長海縣每年大概能出產3200萬根海參,如果按大連本地的消費習慣,冬天進補季,一個人大概需要100根海參,這些優質的海參也只能供應32萬個消費者,絕對是稀缺資源。”

獐子島集團海參事業部負責人劉明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一般圈裡的海參採捕結束後,海里的底播海參才開始採捕。以往大連圈養海參產量非常大,今年圈參受災減產造成的市場緊張情況,已經在向底播海參傳導,由於貨源緊缺,有的長海底播海參已經提前進行採捕了。

圈養海參的大面積減產推動市場供需關係變化,海參市場的價格已漸漸走高。不過,和上游原料端的緊張氛圍不同,記者在一些終端銷售市場看到,即食海參、淡幹海參、鹽漬參等成品海參價格漲幅還算比較溫和。

“目前漲幅還不大,但現在不買,日後肯定會貴的,現在原料參都漲的快翻番了。”一位銷售海參的大姐極力勸記者買海參要趁早。一家海產品供應鏈公司負責銷售業務的宋先生告訴記者,由於今年春季的海參價格比較低,很多加工流通企業囤貨量大,現在市場上銷售的基本都是這部分庫存,加上還未到傳統的銷售旺季,終端價格的變化並不大。

“去年鮮海參的價格就是60元/斤-70元/斤左右,現在雖然有的喊出了110元/斤或120元/斤的價格,但最後價格會怎麼樣,還不好說。”宋先生認為今年海參漲價是肯定的:“大連海參銷售旺季主要集中在11月份到12月份之間,到時候促銷活動多,力度也大,更能看出實際的價格。”

獐子島海參事業部劉明認為目前還只是圈養海參的採捕加工期,價格還沒有完全傳導至市場的終端。劉明告訴《證券日報》記者:“獐子島的海參銷售價格目前保持穩定,但隨著供需關係變化,後期也會根據市場情況進行調整。”

相比個人消費者的淡定,目前的海參價格還是讓下游的流通、加工企業緊張糾結。即怕買貴了又怕下手晚了無參可收。記者日前在大連參加一場海參業的論壇活動時瞭解到,來自國內幾家大型保健食品企業的電商採購人員也對今秋海參的價格和產量表示了擔憂。

由於遼參生長週期長,除了今秋立竿見影的減產,未來幾年遼參的產量也不容樂觀。

“現在正是投苗旺季,在這個季節本來應該供不應求的海參苗,現在看,銷量卻並不是太好。”王明利告訴記者:“今年苗的產量本身就不高,由於災後養殖業戶手裡沒有錢了,一些苗還沒有銷下去。而從海參苗投下去到收穫,需要兩年到三年的時間,因此大連海參市場,至少還要再緊張兩年。”

此外,一些海參業內人士更擔心一些劣質海參會趁虛而入。“海參產量下滑,也就是陣痛三年到五年,市場對於海參品質的混淆,才是對遼參產業的最大傷害。”中國遼參產業聯盟秘書長陶鋼在日前召開的中國遼參產業發展論壇上提醒,要警惕那些打著遼參名義謀取暴利的異域海參。

“一些人連自己的養殖海域都沒有,就打著大連海參、長海海參的名義在網上叫賣。”一位家在長海的人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日前,有人打廣告在網上賣海參,說自己在獐子島有養殖海域,還發來了在東獐港的定位,當其表明也在島上,想見一面的時候,對方就直接拉黑,再也不回應了。“獐子島周圍沒有個人的養殖海域,這個人很可能是售賣劣質參的騙子。”

京東生鮮相關負責人日前建議,行業應加緊建立相應的標準和規範,要讓好的產品賣出應有的價值,讓長期投入、規範經營的誠信企業得到應有的回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