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一隻大閘蟹都以來自「陽澄湖」爲榮

不是每一隻大閘蟹都以來自“陽澄湖”為榮

不是每一隻大閘蟹都以來自“陽澄湖”為榮

每至農曆八九月,最是品蟹好時節。如今人們的日子越過越好,收入越來越多高,對於衣食住行的“標準”也在“水漲船高”。“不差錢兒”在帶來高享受的同時,一個問題也越發的凸顯,那便是高端的“贗品”,奢侈的“假貨”日益充斥著市場,不僅欺騙著消費者的味覺,更傷害了消費者的感情。

說起蟹,陽澄湖大閘蟹之名可謂是“如雷貫耳”。然據公開數據,2017年,陽澄湖大閘蟹真實產量為1600噸左右,市值約3億元。但2017年陽澄湖大閘蟹的總營銷額約為300億元。由此推算,市場上99%的陽澄湖大閘蟹是冒牌貨。今年陽澄湖大閘蟹的產量更有進一步減少的趨勢。9月21日,陽澄湖開湖捕蟹,據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預測,今年總產量約1300噸。

不是每一隻大閘蟹都以來自“陽澄湖”為榮

老話兒說:“外來的和尚會念經。”如今卻儼然成了“套牌的螃蟹好賣錢,假冒的螃蟹味更香”,乃至於“陽澄湖洗澡蟹”一詞笑談於坊間,諷刺之意溢於言表。

之所以如此,一則是消費者難辨真偽,認為“一分價錢一分貨”,花高價縱使被“坑”,買不到上乘的陽澄湖大閘蟹,起碼能買到正宗貨;二則是商家缺乏誠信,總喜歡通過一些華而不實、偷樑換柱、濫竽充數的小手段來以假亂真、以次充好,藉以謀取高額利潤;三則是陽澄湖大閘蟹被名聲所累,故而招致各種套牌、假冒行為的出現,外加一些監管盲區與漏洞,方使得這些冒牌蟹屢禁不止、屢賣不絕、屢屢得逞。

不是每一隻大閘蟹都以來自“陽澄湖”為榮

面對這些洗澡蟹、套牌蟹、假冒蟹,我們唯一值得慶幸的是,“陽澄湖”雖假,好在大閘蟹是真,品牌雖不正宗,但“味道”依然可口,錢雖花得冤枉,但蟹的營養價值、品嚐價值以及溝通情感的價值相較於正宗“陽澄湖大閘蟹”而言並不遜色,如此也算欣慰。

經濟學上講“穀賤傷農”,指的是在豐收的年份,農民的收入卻反而減少了。正是因為陽澄湖大戰蟹每年的產量有限,故而才導致“物以稀為貴”,進而引得八方蟹商紛紛來蹭名氣、借地氣、抬身價、賣高價。從而形成了一種劣性循環,即陽澄湖大閘蟹產量越低,欲購者越多,價格越高,假貨越多,消費者被“坑”的越慘。

不是每一隻大閘蟹都以來自“陽澄湖”為榮

作為淡水蟹,陽澄湖大閘蟹也好,其他江河湖蟹也罷,與其說是口感、營養價值決定了它們的身價,不如說是蘇州的蟹文化做的更成功。吃蟹,品牌第一,口感次之,而後才是營養、做法、吃法等等。對於普通消費者而言,能分清螃蟹公母者甚多,然能區分出螃蟹產地者恐寥寥無幾。所謂的講究根本不在於大閘蟹本身,全在於螃蟹身後的品牌價值文化。

既如此,各地何不深挖自身文化,打響當地品牌,同陽澄湖大閘蟹展開差異化競爭,既讓本地蟹商免於弄虛作假違法犯罪,也可帶動地方經濟更好更快發展,更能給消費者以多種選擇,進而均衡市場,提升大閘蟹的性價比,提高購買力,增強幸福感。

月是故鄉明,蟹是家鄉好,一方山水養一方人,一地螃蟹講述一地文化,一家獨大不算強,“百家爭鳴”才叫好。未來,我們更願見證的螃蟹市場是:陽澄湖大閘蟹好,太湖大閘蟹優,北方水塘大閘蟹口感好,南方河湖大閘蟹味道鮮美……

不是每一隻大閘蟹都以來自“陽澄湖”為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