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別被「放養式教育」坑慘你家娃

小心,別被“放養式教育”坑慘你家娃

近日,“放養式教育”再度成為人們爭議的焦點,原因是一位高三家長替女兒向老師申請免寫作業。其女兒尹同學高三時因完不成作業而倍感壓力,為此父親給老師寫信申請讓女兒自主完成部分作業。他一貫“放養”女兒,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允許女兒上網。這位父親表示:“想讓她獨立,可能會遇到挫折,但那都是一種經歷。”如今,伊同學成功考取了上海財經大學。

小心,別被“放養式教育”坑慘你家娃

許是多年來的“應試教育”“棍棒家教”飽受詬病,故而近年來在部分家庭中悄然興起了“放養式教育”,有人稱其為舶來品,是一種源自歐美澳等發達國家的教育理念。

世界著名兒科專家斯波克曾在其《Baby and Child Care》一書中將“放養式教育”解釋為:“父母要相信自己,更要相信孩子。放手讓孩子自由發展,不要過度干涉孩子的成長,父母不要提前制定周密的教育計劃,總之,要相信孩子。”

這種放養式教育本意是讓孩子按照自己的節奏自由發展,不壓制孩子的天性和愛好,是一種較寬鬆的教育理念。

小心,別被“放養式教育”坑慘你家娃

在此,不得不說,伊同學算得上是“放養式教育”的成功者。然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在成功者的背後,我們決不能忽略其身後還站著一眾熊孩子、小混混以及違法犯罪者等“放養式教育”的“受害者”。

誠如一位清華教授曾憤慨:中國教育的最大騙局就是快樂教育、學歷無用以及釋放孩子的天性,這三個騙局,正在一步一步扭曲中國孩子的成長。

關於教育問題,曾極力推崇“放養式教育”的美國亦在不停反思其弊端,如今取而代之的是“精心栽培型教育”,要求父母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深謀遠慮為子女做教育投資,並且很早就有意識的培養孩子認知能力、社交技巧和文化素養,密切關注孩子的發展,主動了解孩子在學校、在社區中的表現,合理挖掘孩子的潛能。

解釋為我國的教育理念便是“因材施教”,即要求老師要從學生的家庭背景、性格差異、興趣愛好等實際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行針對性教育,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發揮長處,彌補不足,激發學習興趣,樹立信心,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小心,別被“放養式教育”坑慘你家娃

“放養式教育”也好,“虎媽狼爸式教育”也罷,縱能培養出零星的傑出人才,亦屬偶然之少數,此兩種教育方式皆過於偏激而不可取。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孩子的成長成才,絕非一個“自生自滅”“嚴絲合縫”“棍棒相加”“壓力山大”的過程,而是取決於一種相對“自由”中的科學引導,在學校中體現為在堅持統一標準和共同要求的前提下,善於發現、注意培養、鼓勵發展學生的某些專長;在家庭中則體現為父母言傳身教樹家風,讓孩子在知敬畏、不越界的前提下,鼓勵創新、支持興趣、尊重選擇、配合學校、合理引導,從而讓孩子在逐夢路上有所為,有所不為。

小心,別被“放養式教育”坑慘你家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