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制定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行动方案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昨日,在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市国土资源局发布了《威海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2018-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和《威海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三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到2020年,我市矿山地质环境管理工作长效机制将逐步完善,绿色矿山格局基本形成。

根据《规划》,我市将在2025年前,建立健全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体系及监督管理体制,强化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体系,全面掌握和监控全市矿山地质环境动态变化情况。同时,落实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责任,新建和生产矿山地质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及时治理。

“《规划》将目标聚焦于‘三区两线’可视范围内历史遗留矿山和2013年以来关停露天开采矿山。到2020年,矿山地质环境管理工作长效机制逐步完善,绿色矿山格局基本形成;生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率达到60%,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率达到60%,‘三区两线’可视范围内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率达到80%,2013年以来关停露天开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达到50%。”市国土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三区两线”是指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县级以上城市规划区等重要居民集中区周边;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重要交通干线,海岸线直观可视范围。

作为《规划》的具体落实和扩展,《方案》将目标任务进行了细化。据该负责人介绍,按照《方案》,到2020年底,全市重点区域及可视范围内的废弃矿山治理工作全面完成,生态地质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治理模式基本形成,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水平也将显著提高。

“《方案》将对我市全市重点区域及其道路可视范围内的所有废弃矿山进行治理,任务量由《规划》中的36处增加为151处,治理时间也由《规划》确定的2025年底前完成提前至2020年底前完成。”该负责人说,我市矿业开发历史悠久,引发了较多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下一步,我市将以《规划》和《方案》的实施为契机,进一步加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力度,全面提高全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水平,不断擦亮威海生态环境名片,为打造精致城市做出新的贡献。

治理矿山环境

到2020年,矿山地质环境管理工作长效机制逐步完善,绿色矿山格局基本形成

◉生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率达到60%

◉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率达到60%

◉“三区两线”可视范围内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率达到80%

◉2013年以来关停露天开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达到50%

威海晚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