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江: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贫困誓不还

“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群众不富、寝食难安,小康不达、誓不罢休。”今年是印江自治县整县脱贫“摘帽”的关键之年,当前已进入百日攻坚、百日冲刺的关键阶段,该县广大党员干部深入脱贫一线,把“干”落到实处,让“实”凸显出来,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贫困誓不还”的坚定决心,向贫困发起了总攻。

升起“中军帐”擂响“脱贫鼓”

印江辖17个乡镇(街道)374个村(居)3103个村民小组共45万人口,其中深度贫困村28个、贫困村76个,现有贫困人口3.45万人,贫困发生率为8.55%,贫困面大,脱贫时间紧、任务重。

为进一步压实攻坚责任,凝聚脱贫共识,该县升起脱贫攻坚“中军帐”,组建县、乡、村、组四级指挥体系,设立17个作战部和15个工作组。实行脱贫攻坚“指挥长”制,任命17名在职县处级领导干部分别担任该县17个乡镇(街道)脱贫攻坚“指挥长”,实行指挥长包片工作责任制,县领导挂帅出征,在17个乡镇(街道)分别设立作战指挥部,靠前指挥,深入脱贫“火线”,集中火力,擂响了脱贫攻坚、整县“摘帽”的脱贫“战鼓”。

“红旗引路、黄旗问责”。为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摘帽目标,该县还建立脱贫攻坚整县“摘帽”流动红、黄旗评比机制,采取“三按月、三按季”流动红、黄旗评比来倒逼责任落实,让广大党员干部切实担负起脱贫攻坚的伟大政治责任,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当前,印江自治县脱贫攻坚进入倒计时,该县各级党员干部率先垂范,身先士卒,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战斗的姿态和敢于拼搏的精神状态投入到脱贫一线,一场没有硝烟的脱贫战役在邛江大地愈演愈烈。

扎起“阵前营”勇当“急先锋”

为进一步充实脱贫一线攻坚力量,凝聚起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强大合力,该县在前期选派2623名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的基础上,继续充实干部到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将该县6802名结对帮扶干部编入3103个村民小组的脱贫攻坚“尖刀班”,实行周一、周二在单位开展业务工作,周三至周六吃住在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牢牢扎起了脱贫攻坚的“阵前营”。

安营扎寨,粮草充足,需将士不惧艰难、不畏困苦,勇当脱贫“急先锋”。而该县委组织部部务委员谭永贵就是其中一人:“百日冲锋,需要全民实质性的参与,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紧盯群众幸福指数,向整县‘摘帽’高地冲锋。”谭永贵进驻该县杉树镇杨家村的第一天就在日记本上坚定地写下自己“攻克杨家村”的誓言。

据悉,该县共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2623名,374个村(居)分别设立一名乡科级以上干部担任攻坚队长,在3103个村民小组分别设立“尖刀班”,每个“尖刀班”配备2名干部,真正实现了“万人攻坚”的强大态势,决战贫困的战火在该县村村寨寨如火如荼。

绘就“作战图”吹响“冲锋号”

印江排兵布阵,将该县17个乡镇(街道)分为东线、南线、北线、中线4个决战贫困的“主战场”,各级攻坚队伍充分运用“76554”工作方法,紧紧围绕“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目标,高度关注重点人群、重点地区和水、电、路、房、医、学等重点要素,集中火力、精准发力、竭尽全力补齐短板,各个“主战场”捷报频传。

“组组通”项目开工率达100%,工程整体进度达84%,行

政村饮水安全工程,开工率达100%,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稳步推进;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方面,达到了“不因贫困而辍学,不因就学而返贫”的贫困家庭学生教育保障目的。

今年以来,该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达91.06%;“四改一化一维”开工34594户,开工率达92.41%,全面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在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合力攻坚的同时,广大人民群众也不甘落后,积极主动参与到脱贫攻坚中来。该县合水镇高寨村高丰组精准扶贫户吴国户,用勤劳的双手,达到了脱贫标准,主动申请撕掉“穷”标签:“曾经穷困不为羞,奋力脱贫最光荣。”“我们家有6口人,月收入6000元以上,吃穿已不愁,住房医疗教育有了保障,感恩党的好政策,我自愿申请脱贫,恳请金城村脱贫攻坚队批准。”天堂镇金城村水井组的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史祖恩向村脱贫攻坚队交上脱贫申请书。“达标不退出,很不像话。”板溪镇凯塘村团结组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任明群主动申请脱贫……

众擎易举,独力难支。脱贫攻坚涉及千家万户,随着一批批贫困村脱贫,一户户贫困户出列,在一张张脱贫户笑脸的背后,凝聚着印江广大党员干部率先垂范的强大合力,浸润着扶贫一线干部的心血,是他们的热血与激情,拼搏与担当,吹响了决战脱贫的冲锋号角,让这片贫瘠的土地开出了希望之花。

冲锋的命令已经下达,总攻的号角已经吹响,决战的序幕已经拉开,印江自治县45万党员干部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贫困誓不还”的坚定决心向贫困发起了总攻,誓要打赢这场输不起的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聚力量,消除贫困上战场,不见硝烟见炊烟,村村寨寨齐奔忙……”一曲《脱贫攻坚战歌》响彻在邛江大地每个角落。(田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