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对手降维打击,饿了么凭什么这么大口气

领个红包点外卖,这是很多人再熟悉不过的场景。刚刚进入夏季,饿了么CEO王磊便宣布 7至9 月投入 30 亿元人民币在用户补贴,目标将市场份额提升至 50 %以上。除此,还有针对商家、消费者和物流三端进行升级。

高额补贴一直是O2O战场最锋利的武器,然而正如大家所熟悉的剧情,只靠烧钱的玩法只有显而易见的弊端:市场难有成长,为了考核而开的新店逐渐死亡,用户忠诚度难以维系,难道进入竞争下半场的饿了么仍要坚持重蹈覆辙?

首先,该如何解读"30亿"、"50%"两个数字?

现阶段的用户行为,不知不觉就从日夜兼盼外卖巨头补贴大战,转变为对新零售多场景体验的挑剔选择。所以,单纯靠高额补贴的竞争路径是必然要改变的。

看似"30亿"、"50%",饿了么并不会单纯追求数字,否则,直接投入更多的资金,简单粗暴的补贴一定能更加迅速的达成目标。此前,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饿了么CEO王磊在接受媒体专访时明确表示,现阶段本地生活是一个生态体系的竞争。

饿了么和身后的阿里为此做着充分的准备

给予对手降维打击,饿了么凭什么这么大口气

在被阿里收购的130天里,饿了么对内部架构进行优化调整,实行区域负责人制度,最直接的结果是各地商户、物流、团队互融沟通更顺畅。近期的数十亿元投放,对用户消费、商家服务体系、物流体系等全方位升级,间接推动市场成长。与阿里新零售各生态的频繁互动,包括开放多场景入口,打通阿里88会员,支付宝的金融助力,口碑的资源共享等等。

不断吸收阿里赋能的饿了么,开始不停对外释放能量。在推进特定餐饮行业的技术和服务升级方面,饿了么的做法卓有成效。有了其配送体系的"撑腰",星巴克将在北京和上海试运行外送业务,并计划于今年年底前覆盖30个主要城市超过2000家门店,达到8分钟制作,22分钟配送。

接入阿里巴巴零售通、阿里健康后,饿了么对商户门店进行反向改造,不断优化仓储及配送速度。在北京,部分药房上线仅一个月,线上交易额占比已超过20%。此外不断通过智能调度系统赋能骑手,优化线路,让更多骑手在同样时间内送更多的单,增加收入。7月13日饿了么更是宣布,平台此前一天在上海日交易额突破1亿元,创下外卖行业单个城市日交易额历史新高。

完成自身升级,才具备实现所谓降维打击的可能

如王磊所言,如今的饿了么已经从原来的"一楼看二楼"逆转成"站在六楼看二楼的美团"。背靠阿里新零售生态布阵,饿了么足以对仍在二楼驻足的美团进行彻底的降维打击。

在起家业务外卖市场,美团用一些激进的手段来做高利润,抢占市场份额;新业务上,美团靠补贴起来的打车业务并没有足够坚固,"天价"收购摩拜让美团现金流吃紧,即使拿到牌照,新城市的业务也无法展开,美团打车陷入两难。

内部各业务条线吃紧,外部商户投诉霸王条款、骑手罢工、司机反戟等等,麻烦也一直没停。腹背受敌的美团,好像一个知道自己做错事的孩子,看到估值区间下调至投前350-400亿美金时候,回应也只是:不予置评。

降维打击,以何打击?还需回归本质,自身业务的充分升级,促进生态市场的动能成长,才具备实现所谓降维打击的可能性。显然,饿了么正做好准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