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坚守,天堑变通途: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林鸣不断奔跑,只为成功

十年,对一个人来说,很长,长到抬头仰望岁月漫长;十年,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很短,短到颔首沉思只争朝夕。时间,总会给一件坚持很久的事情,一个满意的答案,也同样敦促着我们,要回归初心、铭记使命。

十年坚守,天堑变通途: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林鸣不断奔跑,只为成功

董卿《朗读者》。

2018年7月,第11期的《朗读者》以“十年”为主题,请到了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林鸣讲述“十年”的心路历程。在过去的十年间,林鸣将自己全部的心血都投注在了这座大桥上。

十年坚守,天堑变通途: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林鸣不断奔跑,只为成功

林鸣朗读汪国真的散文《我喜欢出发》。

林鸣,男,汉族,1957年10月出生,1978年考入南京航务专科学校(后更名为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并入东南大学)港航系学习。1981年5月入党。

中国交建总工程师,自2010年12月起,担任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总工程师,率领数千建设大军奔赴珠江口伶仃洋,开始了攀登世界工程技术高峰的创新之路。2015年4月28日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2015年“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14年 4月21日荣获“2014年感动交通十大年度人物”称号。2018年4月,获得2018年“最美职工”荣誉称号。

十年坚守,建成一条集桥、岛、隧道于一体的跨海大桥

十年坚守,天堑变通途: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林鸣不断奔跑,只为成功

林鸣,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总工程师。

林鸣是岛隧工程的总工程师,而岛隧工程是整个大桥“最难啃的骨头”。沉管预制、人工岛成岛、深海安装、隧道贯通、全线亮灯……七年来,瘦削的林鸣带领着上万人的团队一起“走钢丝”,经历了96小时鏖战、三征伶仃洋、“深海穿针”等诸多艰辛,终于建造出一条世界最长的外海沉管隧道,推动中国外海沉管隧道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十年坚守,天堑变通途: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林鸣不断奔跑,只为成功

港珠澳大桥开工效果图。

强力台风到来时,可能引起大桥的共振,导致大桥损坏甚至崩塌,科学家就给大桥加装涡流板,减弱大桥的共振效应,能抵挡16级台风。光是在大桥的建设过程中,我们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就取得了540多项技术专利,形成了40多项创新成果。

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届时大桥通车后,由香港驾驶至珠海及澳门,路程从4至5小时大幅缩减至约30分钟。

十年坚守,天堑变通途: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林鸣不断奔跑,只为成功

港珠澳大桥日出景象。

“就像养了一个漂亮的女儿,她马上要出嫁了,又高兴,又舍不得。”2017年12月底,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亮灯前夕,林鸣这样形容自己的心情。

十年坚守,天堑变通途: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林鸣不断奔跑,只为成功

港珠澳大桥亮灯调试,通车进入倒计时。

港珠澳大桥被英国《卫报》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更是迄今为止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十年间,林鸣在建造港珠澳大桥过程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第一”,实现了中国建设从“跟跑”到“领跑”的蜕变。他说:“人生只有一种态度,那就是不断奔跑,把每件事做好。”

被逼走自我研发之路,每一步,都是第一步

在港珠澳大桥项目成立之初,中国的技术还无法比肩国际水平。所以最开始,林鸣一直希望能够和国际一流的公司合作。

林鸣曾带着工程师们,去全球各地桥梁工程考察,当时世界上只有2条超过3公里的海底沉管隧道工程,一条是欧洲的厄勒海峡隧道,还有一条是韩国釜山的巨加跨海大桥。

当林鸣带队前往韩国、荷兰等地考察学习时,不想,在韩国他们只带回了一张远远拍摄的照片,因为韩国人只允许他们在距离大桥300米远的地方拍摄。

而到了荷兰公司之后,对方一开口就要求支付1.5亿欧元的咨询费,当时差不多约合15亿人民币。与荷兰公司的谈判过程异常艰难,最后一次谈判时,林鸣跟我方的谈判员说:“你给他们说一个价,三亿人民币。”

十年坚守,天堑变通途: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林鸣不断奔跑,只为成功

林鸣带队考察韩国巨加跨海大桥,只能远远拍摄。

十年坚守,天堑变通途: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林鸣不断奔跑,只为成功

荷兰人简单而又戏谑地回复:“我给你们唱首歌,唱首祈祷歌!”

“三个亿,一个框架,能不能提供给我们最重要的、风险最大的这部分的支持。”

但是,荷兰人是这么说的:“我给你们唱首歌,唱首祈祷歌!”

“天价咨询费买不回核心技术。”林鸣说,我们是被逼走上了自我研发之路。

在几乎空白的基础上进行自主研发,他们面对的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需要将33节每节重达8万吨,长达180米,宽约38米,高11.4米的钢筋混凝土管,在伶仃洋水下50米深处安装成长达6.7公里的海底通道。为保证航道畅通,地形结构不被破坏,留给林鸣的选择只有一个:深埋。

十年坚守,天堑变通途: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林鸣不断奔跑,只为成功

设计沉管隧道位于大桥中部,长约7公里。

2013年的5月1日,历经96个小时的连续鏖战,海底隧道的第一节沉管成功安装。这是不平凡的96个小时,仿佛一个从来没有人教过,也从来没有驾驶经验的新手司机,要把一辆大货车,开上北京的三环。

十年坚守,天堑变通途: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林鸣不断奔跑,只为成功

每一次都是第一次。

十年坚守,天堑变通途: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林鸣不断奔跑,只为成功

每一节都是第一节。

第一节的成功并不意味着后面32节安装都可以简单复制。严苛的外海环境和地质条件,使得施工风险不可预知。这是个高风险的事情,林鸣说:每一次安装,都当做是第一次;每一节,都当做是第一节。

2017年5月2日22时30分许,重达6000吨的港珠澳大桥海底沉管隧道最终合龙,经过16个多小时的吊装沉放后安装成功。

十年坚守,天堑变通途: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林鸣不断奔跑,只为成功

深入海底46米,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

终于完成了,船上一片欢呼,而此时的林鸣,却在焦急地等待最后的偏差测量结果。

偏差16公分,这于水密工程而言算是成功。而中国的设计师、工程师、包括瑞士、荷兰的顾问……大多数人也认为滴水不漏,没问题。但林鸣说:不行,重来!

茫茫大海,暗流汹涌,把一个已经固定在深海基槽内、重达6000多吨的大家伙重新吊起、重新对接,一旦出现差错,后果不堪设想。

“算了吧。还是算了吧!”几乎所有人都想说服林鸣罢手。

此时,林鸣内心出现一个声音:如果不调整的话,会是自己职业生涯和人生里,一个永远的偏差。

他把已经买了机票准备回家的工程师,又“抓”了回来。经过42小时的重新精调,偏差从16公分降到了不到2.5毫米!缩小了几十倍的差距!那一夜,他睡了10年来的第一个安稳觉。

“大国工匠”,带病上阵,只为成功

在港珠澳大桥筹建期间,林鸣带领团队攻破无数难关,一起熬过无数个夜晚,但他也有熬不住的时候。就在第八节沉管安装的关键时刻,林鸣鼻腔大出血,情况十分危险。在做了两次全麻手术后,他立马又投入安装工作,医生只好跟着上船。10年来,几乎每到关键和危险的时刻,林鸣都会像“钉子”一样“钉”在工地。但海底隧道建设中的辛苦,这位“不听话”的病人谈得很少,只有外在的变化暴露了一切:他瘦了整整40斤。

桥的价值在于承载,而人的价值在于担当。对于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的建设者而言,总工程师林鸣就是他们的精神支柱。有人困倦难熬,有人想要放弃。而林鸣则是静静地守在安装船上,双目凝视着海面,纹丝不动,仿佛一根“定海神针”,稳定着建设人员的心。

十年坚守,天堑变通途: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林鸣不断奔跑,只为成功

世纪工程,中国奇迹。

十多年的时间,林鸣走完了港珠澳大桥这座世界最长、难度最大的“钢丝”。人能走多远?这话不是要问双脚,而是要问志向;人能攀多高?这件事不是要靠双手,而是要靠意志。时代的号召让像林鸣这样的科学家与工程师敢于迎难而上,他一肩扛着所有人的期望,一肩扛着工程建设的重任,在波涛汹涌的中国外海,架起了一道浩伟天桥。这是中国奇迹,更是人间奇迹。

(完)

关注“班马文章BMWZ”,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