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上位才知道老爹乾隆給他留的底子並不好,連海上都發生起義!

嘉慶上位才知道老爹乾隆給他留的底子並不好,連海上都發生起義!

浙、閩、粵地區的海盜活動由來已久。乾隆後期,朝政敗壞,水災連年,使大批漁民,船民鋌而走險,下海為盜。他們的活動一般是進行海上劫掠,開始時並沒有明確的政治傾向。

嘉慶上位才知道老爹乾隆給他留的底子並不好,連海上都發生起義!

嘉慶初年,閩、浙、粵海上各幫開始聯合,勢力逐漸增強。蔡牽成為其中的主要首領。當時清廷鑑於清軍船隻不足以出海清剿,採取岸上制之的方法,破壞海盜的岸上供應,並進行一定的招撫活動。

嘉慶上位才知道老爹乾隆給他留的底子並不好,連海上都發生起義!

從嘉慶七年(1802年)開始,蔡牽等人的活動出現新的變化。由於受到清廷的討伐,從而尋求內地支持,同內地的反清勢力建立聯繫。在其原來活動的基礎上增加了反清的內容,從一般性海上劫掠,發展成為反清的海上武裝起義。而且從原來的消極防衛轉為主動進攻。這年五月,蔡牽率數百人攻佔了廈門附近的大擔島、小擔島。

嘉慶上位才知道老爹乾隆給他留的底子並不好,連海上都發生起義!

蔡牽向浙江沿海進攻、遭到清兵的打擊,又轉攻臺灣。清廷採取措施竭力剿辦,迫使蔡牽退回海上。後來起義軍內部發生分裂,而清軍則各路合擊,在定海將蔡牽軍擊潰,蔡牽本人也投海淹斃,歷時14年的海上漁民,船民起義終於被鎮壓下去。

嘉慶上位才知道老爹乾隆給他留的底子並不好,連海上都發生起義!

蔡牽(1761-1809年),福建同安人,先率眾攔截商船為盜,進而反清,進攻閩浙沿海。嘉慶八年(1803年),閩浙總督玉德為防禦蔡牽海上義軍的襲擊,向廈門商行募款建蓋大小擔山城,並立此碑,載述嘉慶七年蔡牽率海上義軍進攻大小擔清軍防地始末,立碑處現為廈門大學。

嘉慶上位才知道老爹乾隆給他留的底子並不好,連海上都發生起義!

張師誠,字蘭渚,浙江歸安人。嘉慶元年(1796年)任山西蒲州知府,頗有政績。當蔡牽義軍在福建沿海十分活躍時,其他疆吏剿捕不力,朝廷調遣張師誠為福建巡撫,嚴防海口,籌備船隻,盡力搜捕。

嘉慶上位才知道老爹乾隆給他留的底子並不好,連海上都發生起義!

韓崶,字桂舲,江蘇元和人。嘉慶六年(1801年),授湖南嶽常道,後升為按察使,調福建任布政使。當時蔡牽襲擾臺灣,韓崶籌集軍款,竭力接濟清軍。

嘉慶上位才知道老爹乾隆給他留的底子並不好,連海上都發生起義!

秦瀛,字凌滄,江蘇無錫人。嘉慶五年(1800年)為按察使,嘉慶十年任浙江布政使。曾上疏陳言治理廣東海盜事宜,認為若使官兵剿捕有效,則必須解決官員“侵漁洋商,鹽商捐輸”的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