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情》有一种爱从不表达,却刻骨铭心

《父子情》有一种爱从不表达,却刻骨铭心

对于导演王超在电影作品中关注普通人的独到视角,一直很热衷。并且,对于其电影叙事的手法也很是喜欢。和前一阵公映的《西小河的夏天》中略带轻松调侃的味道不同,这部《父子情》则从普通人生活的另一个视角出发,演绎出一段让人刻骨铭心的父子情感。

《父子情》有一种爱从不表达,却刻骨铭心

还记得前者中老人顾宝明调侃的一句“父子不和,天经地义!”的台词。的确,无论是不善表达的东方人,甚至在情感直接的西方文化中,父与子的关系以及情感交流,总逃脱不开沉默甚至对立的形容词。《父子情》里更是用一段“两世相隔的父子交流”展现出这种情感,这种爱的鲜明特质。影片中,王超巧妙运用若隐若现的双线叙事的方式,说是双线叙事,其实儿子余老师那一条线,更像是整个故事中的闪回片段,几近无台词的工艺中,更显导演的叙事功力。

《父子情》有一种爱从不表达,却刻骨铭心

看得出,导演将整部电影都处理成对白稀少,画面灰暗的效果,也是在侧面烘托故事中这对余姓父子的沟通不畅甚至冷漠边缘的亲情关系。一个是事业重于沟通的老父亲,一个是梦想高于家庭的年轻人,却终于在儿子为救学生而落水遭遇不幸之后才最终“见面”!一条河,一座山,一片林,一个贫穷的村落,一个孤儿……儿子留下的除了沉默不语似倔强的牛,只有被救的孤儿学生的可怜身世,以及校长和村长们的片片回忆。

《父子情》有一种爱从不表达,却刻骨铭心

王超的超现实手法在这部《父子情》中再次力道十足。几次出现的小牛,儿子余老师频频出现时的寻找和回首,以及从父亲手中接过吉他时那一句“对不起”后步入河水急流中的身影……当然还有老余父亲苦苦寻找的脚步,对孤儿对村民对学校的一次次帮扶,还有那痛彻心扉的河边哀嚎之声……都让这对父子的情感在一次次走向沉静的书写中瞬间爆发!

对于现代人亲情的一种深刻写照,《父子情》的真实感,以及故事中艰苦的地域环境,堪称是相辅相成,大河的边缘除了有吃苦耐劳的人们,更该有情真意切的关注和关心。

《父子情》有一种爱从不表达,却刻骨铭心

难道只有等到有不可悔意的大事件发生后才要表达?只有等到一个不在后才愿意努力去真正理解?电影中的父子关系虽称不上极具代表性,却在潜移默化中具备浓厚的同时代人们的父子关系缩影意义。沟通也好,理解也好,大时代的衬托也好,父子情感的魅力和动人之处,甚至可以说是缺憾之美,不正是如影片中的悲痛之情一般汩汩传达出来吗?!

现实中又有多少人经历着与父辈的沟通不畅、情感难达,相反,放在心底的父爱虽重如山,却也难以收到爱的反馈。或许,这就是父爱的魅力与珍贵吧!

《父子情》有一种爱从不表达,却刻骨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