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做好了,比肉都好吃

原文,

茄二法吳小谷廣文家,將整茄子削皮,滾水泡去苦汁,豬油炙之。炙時須待泡水乾後,用甜醬水乾煨,甚佳。盧八太爺家,切茄作小塊,不去皮,入油灼微黃,加秋油炮炒,亦佳。是二法者,俱學之而未盡其妙,惟蒸爛劃開,用麻油、米醋拌,則夏間亦頗可食。或煨乾作脯,置盤中。

淸 袁枚《隨園食單》雜素單

茄子做好了,比肉都好吃

《隨園食單》是乾隆朝才子、詩壇盟主、美食家袁枚先生集四十年美食實踐所著,以隨筆的形式,細膩地描摹了乾隆年間江浙地區的飲食狀況與烹飪技術,是我國一部非常重要的飲食名著。《隨園食單》出版於1792年(乾隆57年)。全書分為素須知單、戒單、海鮮單、江鮮單、特牲單、雜牲單、羽族單、水族有鱗單 、水族無鱗單、雜素單、小菜單、點心單、飯粥單和菜酒單十四個方面。在須知單中,提出了既全且嚴的二十個操作要求,在戒單中提出了十四個注意事項。用大量的篇幅詳細地記述了,我國康乾盛世時流行的 326種南北菜餚飯點,也介紹了當時的美酒名茶。他推崇的美食,從選料到品嚐都有所敘及,如今仍然廣受追捧,非常實用。不過,在隨園食單研究會出版《在現隨園食單》時,將食單逐句推敲發現,不是326種,實際有389種,因為有的菜一條就是若干個菜,如海鮮單的海參三法就是三個菜,還有寫二菜而不是兩菜的,如雜素單茄二法,實際是四個菜,1吳廣文家煨茄子、2盧八太爺燒茄子、3蒸茄泥、4煨茄脯。好了,在做茄子之前,讓我們先了解一下茄子。

茄子做好了,比肉都好吃

茄子,別稱落蘇、紫瓜、崑崙瓜,是為數不多的紫色蔬菜之一,也是餐桌上十分常見的家常蔬菜。茄子最早產於印度,公元4-5世紀傳入中國;魏晉南北朝時,《齊民要術》中記載茄子做法是用文火燜熟。考慮到當時人們喜歡用醬,估計與今天大多數成都人都會做的醬燒茄子類似。不過,剛傳入中國時,茄子乃是“進口蔬果”,當時十分金貴,一般平頭百姓根本吃不到它。據說,原產印度的茄子,狀如雞蛋。南北朝栽培的茄子為圓形,與野生形狀相似;元代則培養出長形茄子;到清朝末年,這種長茄被引入日本。

茄子做好了,比肉都好吃

茄初傳入中華時,它叫“伽”(音qie)伽乃梵文的譯音字,這說明茄子是來自印度。有人認為它是草本植物,因而就移“伽”為“茄”。然而,這裡的“茄”字讀音為“伽”(qie)而非其本音(jia)。從此,“茄”一字而有二音。古代,伽茄互用,後來則統一寫作“茄”。《酉陽雜俎》中,張周封告訴段成式:伽子又叫落蘇;段成式問他落蘇出典,張回答:事具《本草拾遺》。意思是:張周封講伽子又稱落蘇是從《本草拾遺》一書中看來的。《本草拾遺》是盛唐開元時人陳藏器所撰;該書“崑崙瓜”條下雲:茄子也,一名落蘇,一名崑崙瓜。茄子引入中華後,人們把它當成瓜。南北朝時期的《齊民要術》中,即把茄子附在“卷二·種諸色瓜”之後。據說,隋煬帝楊廣就稱紫色茄子為“崑崙紫瓜”。又因其無論圓形、卵形,抑或條形,皆以紫色為多,因此它有時又被稱為紫菜。自然,這不是我們現在吃的紫菜,你可以把它理解成“紫色的蔬菜”。

茄子做好了,比肉都好吃

茄子的花為兩性花,茄子果實為漿果,形狀圓形、長棒狀或卵圓形,顏色紫色、紅紫色、綠色、白色等。種子扁圓形,外皮光滑而堅硬,茄子是一種物美價廉的蔬菜,也是餐桌上十分常見的家常蔬菜。古代曾將茄子列入皇帝的膳單,近年的研究表明,茄子中含有龍葵鹼、葫蘆素、水蘇鹼、膽鹼、紫蘇甙、等多種生物鹼物質,其中龍葵鹼、葫蘆素已被證實具有抗癌能力,茄花、茄蒂、茄根、茄汁皆為良藥,茄根從古代就有治療腫瘤的記載,因此茄子可以稱作是“抗癌的強手”。

茄子做好了,比肉都好吃

茄子做好了,比肉都好吃

中醫認為:茄子性味古寒、有散血瘀、消腫止疼、治療寒熱、祛風通絡和止血等攻效。茄子中主要成份有:葫蘆巴鹼、水蘇鹼、膽鹼、蛋白質、鈣、磷、鐵及VA、VB、VC、尤其是糖份含量比番茄高一倍,而茄子纖維還含一定量的皂草甙,並且在紫茄子中含有較豐富的VPP。生吃茄子可以使血液膽固醇含量不致増高,因不易患黃疸病,肝臟腫大、動脈硬化等疾病。茄子肉頗厚潤,善吸味,能藏油。有人考證生吃,能使血管變柔軟,多吃生茄子有助於減少老年斑;茄子有化瘀作用,能降低腦血栓發生。茄子還能減肥,於是乎,前幾年有個養生專家號稱綠豆制百病,生吃茄子吸油去三高,愣把綠豆炒成了金豆,虧了政府及時拿下,否則估計茄子也比牛肉貴了。


茄子做好了,比肉都好吃

茄子雖好,但茄子就是茄子,茄子就是菜,茄入膳可做很多菜,最有名的當屬茄鯗,此菜出在《紅樓夢》第四十一回 櫳翠庵茶品梅花雪,怡紅院劫遇母蝗蟲。劉姥姥二進大觀園吃的茄鯗,是所有紅樓宴不可少的一味。賈母笑道:“你把茄鯗(讀音:xiǎng)搛些喂他。”鳳姐兒聽說,依言搛些茄鯗送入劉姥姥口中,因笑道:“你們天天吃茄子,也嚐嚐我們的茄子弄的可口不可口。”劉姥姥笑道:“別哄我了,茄子跑出這個味兒來了, 我們也不用種糧食,只種茄子了。”眾人笑道:“真是茄子,我們再不哄你。”"劉姥姥詫異道:“真是茄子?我白吃了半日。姑奶奶再餵我些,這一口細嚼嚼。”"鳳姐兒果又搛了些放入口內。劉姥姥細嚼了半日,笑道:“雖有一點茄子香,只是還不象是茄子。 告訴我是個什麼法子弄的,我也弄著吃去。”鳳姐兒笑道:“這也不難。你把才下來的茄子把皮簽了,只要淨肉,切成碎釘子,用雞油炸了,再用雞脯子肉並香菌,新筍,蘑菇,五香腐乾,各色乾果子,俱切成丁子,用雞湯煨乾,將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裡封嚴,要吃時拿出來,用炒的雞瓜一拌就是。”劉姥姥聽了,搖頭吐舌說道:“我的佛祖!倒得十來只雞來配他,怪道這個味兒!”......


茄子做好了,比肉都好吃

茄子是一種典型的蔬菜,顏色多為紫色或紫黑色,也有淡綠色或白色品種,形狀上也有圓形、橢圓、長形、梨形等,根據品種的不同,吃法多樣。下面介紹一下茄子的挑選辨別方法。一看顏色好的嫩的茄子應該是紅紫或黑紫色為主的,顏色比較烏黑光亮,一眼看去非常漂亮,這樣的茄子才好。相反,如果茄子顏色暗淡,呈現褐色,說明茄子老了,或者馬上就要壞了,這樣的茄子不要買。二找花萼

在茄子的花萼與果實連接的地方,有一條白色略帶淡綠色的帶狀環,這個帶狀環越大越明顯,說明茄子越嫩,越好吃。反之,茄子就比較老了,口味、品質就差了很多。三看外觀。好的茄子開起來粗細均勻,沒有斑點或裂口。 尤其要注意有沒有腐壞的地方。對於那些粗細不一,有很多褶皺的茄子不要買,這些都已經放置很長時間了。四摸茄子摸起來軟硬適中的茄子比較好,很硬的說明有些老了。

茄子做好了,比肉都好吃

茄子的吃法葷素皆宜,既可炒、燒、蒸、煮,也可油炸、涼拌、做湯。甚至還有人做茄子宴,這一桌從涼到熱全是茄子,吃茄子最好不要去皮,因為茄子皮裡面含有維生素B,維生素B和維生素C是一對好搭檔,維生素C的代謝過程中需要維生素B的支持,帶皮吃茄子有助於促進維生素C的吸收。茄子切忌生吃,以免中毒。茄子日常可做許多菜,如魚香茄子、鹹魚雞粒茄子煲、茄丁打滷麵、油燜茄子、醬燒茄、肉末茄子、炸茄盒,北京有個獨鹹茄做法獨特,是在夏、秋兩季必食的家常菜,此時茄子在菜市是最常見的,因價錢便宜故為普通人家常吃。這道菜還叫“煮鹹茄”,確切講這個“茄”字應加兒化音稱為“茄兒”。至於“獨”字是個有音無字的土語,大概就是“煮”的意思。除了這裡用“獨”作“煮”意,還如其它菜也有這個“獨”,如“獨麵筋”、“獨豆腐”等。做這道菜要將黃豆提前兩小時泡上,香菜切末,蔥白切絲;茄子洗淨切滾刀塊,塊塊見皮,切好後放在太陽處曬蔫,不要曬乾;曬好的茄子和泡好的黃豆同時放在炒鍋里加水煮,水面與茄子持平,快熟時放醬油,鹽調好鹹淡,再煮一下,收汁,待汁濃時起鍋盛盤;撒上香菜末和蔥絲;炒鍋上火燒熱,加入香油,放花椒炸出香味,將花椒取出,然後將熱花椒油澆至茄子上即可。這道菜最好是放涼後冷食,如果以棒子麵窩頭或貼餅子為主食,再來碗綠豆粥才最相匹配。


茄子做好了,比肉都好吃

當然還有許多名菜,比如蘇東坡更是別出心裁地將茄子做成羹,用蘇東坡自己的話來說這叫“東坡羹,蓋東坡居士所煮菜羹也。不用魚肉五味,有自然之甘,用瓜茄皆切破,不揉洗,入罨,熟赤豆與粳米半為糝,餘如煮菜法。”。北京宅門有一道大茄缸,椐說是慈禧當年吃過的私房菜,做法並不複雜,原料有海茄,北京人把圓茄叫海茄、五花肉絲、黃花菜、木耳、冬菇絲、雞蛋。先準備一個深盆,要有一點像過去的大缸。海茄去皮,茄身改刀成條。盆中倒入雞蛋,然後將茄子放入拌勻。鍋上火倒入油燒熱,放入茄子炸製成焦黃色,撈出備用,將炸好的茄子條,先碼入缸底,再將其餘炸好的茄子條碼入四周,其它的碎茄子條墊底。配料改刀切絲,剩下的雞蛋炒熟備用。另起鍋放入油,炒制五花肉絲,變色後加入桂皮、大料調味。然後加入冬菇炒制,加生抽、糖等調料調味,之後加入木耳、黃花、雞蛋燒製。關火放入蔥蒜,然後放入碗中茄子內,放入蒸鍋蒸制40分鐘到一小時,取出淋入料汁即可。


茄子做好了,比肉都好吃

下面看看隨園菜茄子的製法,袁枚明寫茄二法,實際是四個菜,第一個菜吳廣文家煨茄孒。吳小谷廣文家,將整茄子削皮,滾水泡去苦汁,豬油炙之。炙時須待泡水乾後,用甜醬水乾煨,甚佳,此菜先同葷油炸茄子而加醬汁小火煨做此菜利用茄子自身水分,決不加水,侍茄子水分幹了,甜醬味也都入到茄子裡了,那味道用袁枚的話:“味甚佳”。第二個菜是盧八太爺燒茄子。盧八太爺家,做茄子茄不去皮,切作小塊,南方人吃茄子都不去皮,入油灼微黃,灼就是炸,然後加秋油佐料爆汁快炒,有些象紅燒茄子,袁枚評論味道亦佳。除此二法者,還有把茄子蒸爛劃開,用麻油、米醋拌之,這拌茄泥北方也有,不過佐料多用麻醬,茄泥在適宜在夏天食用。第日四道叫煨茄鯗,南方謂脯為“鯗”。鯗在江南原意指剖開晾乾的魚乾,有歇後語所謂“老貓聞鹹魚——嗅鯗啊嗅鯗(休想啊休想)”後泛指各種幹,如“牛肉鯗”、“筍鯗”等,都是醃成乾的片狀物。“茄鯗”是切成片狀的茄子幹。茄子是時令菜,並非一年四季都有,要在沒有茄子的季節,還吃到茄子,即可制脯。脯既能保持茄子清香,又能入厚味,且易於保存,脯經較長時間煨,鮮美入味,此菜可與紅樓“茄鯗”相媲美。從隨園四茄,能看出茄子性格,茄子是蔬菜,本身有清香,但非厚味,平易近人不擺譜,不做清新狀,紮紮實實,不避葷素,甘心被油炸,茄味清而淡,茄肉細而嫩,若加以佐物,則與其相契,與之乃相容,佐物味為上,有味似無味,茄味溶其中。


茄子做好了,比肉都好吃

文章原創,頭條首發,部分照片,摘自網絡,

特此鳴謝,若有侵權,敬請告之,馬上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