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輕鬆養中蜂:江彬

要養好中蜂必須熟悉並尊重中蜂經長期進化形成的自然屬性。筆者廣泛收集相關書籍和經驗信息,進行了標準箱、涪陵蜂箱、三峽蜂桶、格子箱等中蜂的多種飼養對比和改進,將三峽蜂桶與格子箱及活框飼養的原理相結合改進效果較好。現與大家分享,望能為中蜂事業出點力。

一 、關鍵蜂具的製備

1. 蜂箱(桶)

做一個內徑寬 27 cm,高 48 cm 的長方體無底、無蓋的蜂箱(桶),上下與箱口齊平處各以寬厚均為 2 cm的木條做箍條加固,選同一面的上下距箱口 2 cm 處各開一高 0.8 cm,長 3 cm的巢門。箱內前後壁距箱口 0.8cm處各釘一厚 0.8 cm,寬 2 cm,長 27 cm的木條以承放巢框。巢門內兩側壁以 24 cm處為箱體上下的中線,距中線 5 cm處各釘一厚 1 cm,寬 2 cm,長 27 cm與中線平行的木條(該木條所佔的寬度包含於 5 cm之內),其外側隔 1 cm再平行各釘一根相同的木條,放上四根寬 2cm,厚度不超過 1 cm,長度為 26.7 cm的竹片,調整使兩邊距前後箱壁約 9 cm後以木屑固定。

2. 箱蓋與箱底

以厚 1 cm以上的木板釘成寬 40 cm的正方形平面,選一相對的兩側邊沿各釘一寬厚均 2 cm的木條為墊條,清潔箱底衛生時交換使用。

3. 繼箱與巢框

繼箱為內徑寬 27 cm,高 15 cm的無底正方體,上口前後內壁距箱口 0.8 cm處各釘一厚 0.8 cm,寬 2 cm,長27 cm的木條以承放巢框。巢框上樑長 26.7 cm,寬 2.5cm,厚 0.5 cm;邊梁長 14 cm,寬 2.5 cm,厚 0.5 cm;下樑長 24 cm,寬 1 cm,厚 0.3 cm。框內拉 22 號鐵絲兩道,裝上巢礎或巢脾即成巢蜜框,巢框單面有效面積為 23.7cm×14 cm=331.8 cm2。

二、飼養要點

1. 佈置蜂巢

引入蜂群時,先用已去掉邊梁和下樑只留上樑的巢脾放在箱內承放巢框的木條上,與箱內四根竹片呈多個“井”字交叉,蜂群擴巢後,竹片就形成貫穿巢脾的狀態,與箱壁共同起到固定和承載巢脾的作用。

2. 平時不用繼箱

將蜂箱立式飼養,由蜂群自治,只做清潔箱底衛生和預防蟾蜍等工作。

當蜂群擴大到第一排的兩根竹片時,其群勢約 3.2 標準框;達到箱體中間線時,群勢約 4.5 標準框,已有兩 根竹片與巢脾呈貫穿狀緊密相聯,在保持巢脾與地面 垂直的狀態下,可隨意將其上下翻轉,以觀察有無王臺 等。當群勢達到 5.5 框時,箱內四根竹片均與巢脾呈貫 穿狀相聯,保證轉地運輸的安全。

3. 加繼箱生產巢蜜

流蜜期間,將箱頂部引入蜂群時留下的巢脾上樑全部去除,加上裝好空巢脾或巢礎框的繼箱,不用隔王板,使繼箱內巢框的下樑與原箱(桶)中巢脾上沿只有0.5 cm距離或直接相聯,形成貯蜜圈的自然延伸,蜂群貯蜜並封蓋後便成為巢蜜。在無盜蜂的大蜜源期,如蜂群進出擁擠,可將箱體前面墊離箱底 0.8 cm,使進出暢通。巢蜜部分封蓋後,及時在繼箱與主箱之間加入第二個繼箱。

4. 分蜂熱的處理

此法使蜂群下部始終有充足的造脾繁殖空間,上部最適合貯蜜的空間亦足夠,蜂群能達到該群的最大群勢,當發現有雄蜂出房或王臺出現,就要因勢利導,提出繼箱中的封蓋蜜脾,安置巢門隔王器,待王臺成熟後及時分蜂。

分蜂時如前佈置好新巢,放入子蛹脾和成熟王臺,安置於原箱的位置。原箱移置一旁,通過對原址距離的調控來調節飛進兩個蜂群的蜂量。待新王出房交尾成功,便又新增一群。

5. 使用繼箱換王

要換王的蜂群,先在巢門上安置好巢門隔王器,然後在蜂箱上口安放平面隔王板,隔王板上面安放已佈置好巢脾的繼箱並引入成熟王臺。繼箱前面墊離隔王板 0.8 cm,留下 3 cm的寬度供新王交尾出入,封閉餘下部分。待新王交尾成功後去掉平面隔王板,數天後再去除巢門隔王器。此間有時可在巢門隔王器處看到被新王殺掉的老王。

此法立式桶養,蜂群始終成結團狀態,最符合中蜂能高度自治的自然屬性。平時不加繼箱,清潔箱底衛生、預防蟾蜍、檢查王臺等都非常方便,大大減少了養蜂人的工作。蜜源期間加繼箱生產巢蜜。


怎樣輕鬆養中蜂:江彬


文獻僅供參考學習!如有不正確請糾正與補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