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鄉愁——章丘古村落之文祖鎮三德范村

章丘古村落之文祖鎮三德範村

尋找鄉愁——章丘古村落之文祖鎮三德範村

寧靜是這裡的常態,住慣了經十路旁的喧囂小居,乍來到這片古樸的村落,頓覺得每一聲鳥啼、蟲鳴和陣陣不經意的微風都是無價之寶。這裡的寬敞是一眼不見高樓遮天的通透,這裡的靜謐是河水潺潺沒有車來車往,這裡的芳香是層綠疊染野花綻放的清新,這裡對土生土長的居民來說一切太過正常,但對於初來乍到的我而言,新鮮、欣喜、愛慕。

初春還未褪去,夏雨悄悄來臨的季末,來到章丘區文祖鎮的三德範村,它是全省歷史文化名村,也入選國家級傳統村落和省級傳統村落,村裡現存玄帝閣、禹王廟等眾多遺蹟,還有部分原汁原味的泥土房,不知道這些在風雨中歷經百年的房子裡有多少耐人尋味的故事。

村的主幹道旁是一條縱貫南北的景觀河,河上有四座橋,由南到北分別為勝利橋、三孔橋、中心橋、北大橋,河岸柳樹剛吐新芽,微風乍起,河面皺起絲絲漣漪,彷彿置身江南,於煙雨中尋著撐油紙傘的姑娘。中心橋是通向玄帝閣最近的橋,橋上佇立著刻著十二生肖的大理石護欄,給溫婉的鄉景增添了幾分壯美。

尋找鄉愁——章丘古村落之文祖鎮三德範村

尋找鄉愁——章丘古村落之文祖鎮三德範村

中心橋

玄帝閣是閣樓式高臺建築,上殿下洞,高約10米,站在玄帝閣上向北望去是中心大街,可惜去時恰好趕上道路施工,沒能感受這條街的歷史感。據悉這條街是莊內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章萊南北通衢之要衝,莊內歷代管理機構均設此街內,一直延續至今。玄帝閣下為太平門,石板路下面是宋元時期的兩座古橋,與巴漏河相連。中心大街西南側為三德範石刻館,可惜大門緊鎖,錯失了觀賞機會。

尋找鄉愁——章丘古村落之文祖鎮三德範村

玄帝閣側面

尋找鄉愁——章丘古村落之文祖鎮三德範村

齊家巷

尋找鄉愁——章丘古村落之文祖鎮三德範村

從玄帝閣北側東路上行,踩在石板路上彷彿穿越一般,這條約長300米的齊家巷形成於明清時期,巷以齊家命名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漫步齊家巷,進入到被樹木環繞泥土房包圍的古村落,被風蝕雨淋的泥土牆露出小石礫瓦礫,舊黃的土磚大概是後來翻新的樣貌,幾家農戶半掩著大門,鮮紅的對聯未因風雨漸舊而是在古老門框的映襯下越發的鮮豔。這裡家家戶戶貼的對聯還保留最原始的生命力,不像市場上印刷出來的那般透著一股“劣質感”,而是在飄逸質樸中感受到骨力之美,彷彿紅紙上的濃墨未乾,嗅出一絲墨水的味道。

尋找鄉愁——章丘古村落之文祖鎮三德範村

尋找鄉愁——章丘古村落之文祖鎮三德範村

尋找鄉愁——章丘古村落之文祖鎮三德範村

沿齊家巷而上的老屋

尋找鄉愁——章丘古村落之文祖鎮三德範村

尋找鄉愁——章丘古村落之文祖鎮三德範村

在山村的衚衕裡,磚瓦泥土便是這個村子最堅實的記憶,這裡的人代代更替,如今在村子裡轉上一圈卻不見幾個年輕人,偶爾路遇幾個年長的人,他們也說不上這個村子裡的一些故事,也是從他們的父輩、祖輩口中傳下一些故事。青苔著石階,叢草繞柴門。院內何人憶,垂首問故人。

尋找鄉愁——章丘古村落之文祖鎮三德範村

尋找鄉愁——章丘古村落之文祖鎮三德範村

路遇一位大叔給我們講房子的歷史

村子裡的老房子裡還住著幾戶人家,他們大多保留原建築的外貌,在此基礎上做了一些小的翻修,屋內大概的居住結構不太知曉,本想進一戶人家探訪,但覺有些冒昧便也走到門口折返回來。從天井裡生命力極強的葡萄架大概看出,這些房子的主人極為熱愛這一方淨土。村落裡的房屋高低不齊,由西向東地勢越來越高,房子大都依地勢而建,頗有一番韻味。有的房子牆高院大,看來曾是大戶人家,有些還被翻修繼續居住。有的房子院牆低矮,房屋較小,也不過是普通住戶。迂迴的小巷將東西南北的院落串聯起來,彷彿能夠看到幾十年前這裡家家戶戶炊煙裊裊,鄰里鄰外話語不斷,牛羊串巷,孩童追逐,薄霧籠罩初陽欲生時已有下田的農夫,暮日歸去天色向晚時家中已飄飯香,好一番“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田園風光。

尋找鄉愁——章丘古村落之文祖鎮三德範村

尋找鄉愁——章丘古村落之文祖鎮三德範村

尋找鄉愁——章丘古村落之文祖鎮三德範村

尋找鄉愁——章丘古村落之文祖鎮三德範村

從玄帝閣往南約三百米就是禹王廟,村裡的人都稱為“南頭廟”,具體建廟年代不詳,約為清朝康熙年間,有碑文記載乾隆五十七年重修禹王廟,另有碑文記載道光二十三年重修立。大門前似是新修痕跡,大門對面是影壁。遺憾的是去時大門緊鎖,不知裡面何景。有描述稱廟內壁畫幾十餘幅,畫面記載傳奇故事,色彩鮮豔,惟妙惟肖。從側面殘破的院牆望去,裡面已是荒草叢生,無人問津,若真廢之,實唯可惜。

尋找鄉愁——章丘古村落之文祖鎮三德範村

尋找鄉愁——章丘古村落之文祖鎮三德範村

尋找鄉愁——章丘古村落之文祖鎮三德範村

尋找鄉愁——章丘古村落之文祖鎮三德範村

尋找鄉愁——章丘古村落之文祖鎮三德範村

禹王廟院內

尋找鄉愁——章丘古村落之文祖鎮三德範村

禹王廟旁是月牙池,因形式月牙而得名,又名金龍灣。但彷彿被冷落了好久而有些“小脾氣”,原本該是納涼去暑的好地方如今看來也蕭條許多。

從玄帝閣往禹王廟走的途中可路過“人和”門,這是辛莊巷石砌的城門,於同治七年(1868)二月所建,曾任兩廣總督的濟南人毛鴻賓在童年辭歸故里,題下“人和”的匾額。由辛莊巷往東去便到艮峰門,與人和門同年建,拱形門由青石頭砌成,高聳巍峨,頗具氣勢。

尋找鄉愁——章丘古村落之文祖鎮三德範村

▲人和門

▼辛莊巷

尋找鄉愁——章丘古村落之文祖鎮三德範村

尋找鄉愁——章丘古村落之文祖鎮三德範村

艮峰門

艮峰門旁有一家農家樂,主戶做飯乾淨實惠,搬一小桌安於樹下,趁著微風享受別一番的愜意。

尋找鄉愁——章丘古村落之文祖鎮三德範村

村的主幹道西側有一條太平街,太平街青石鋪路,窄小的街道兩旁青石鋪路,民戶家門敞開,“道不拾遺,夜不閉戶”的民風猶存。太平街西頭有關帝廟,為供奉關羽而建,也是當地民俗民風的展示。

尋找鄉愁——章丘古村落之文祖鎮三德範村

尋找鄉愁——章丘古村落之文祖鎮三德範村

這裡的陳家巷、東溝巷、金家巷都別有風韻,走進古村的衚衕巷道,時間好似突然慢下來,聽村頭修剪花椒樹的奶奶講述房子的年代,看蒼老的院落裡枯樹長新芽,角角落落裡的小花愜意盎然的開放著,鏡頭下的光影無論如何都留不住內心湧動的情感,只有這不言不語的石板、房子、老樹一年復一年的承載著這個村莊獨特的記憶。

在這個城市住的略有煩躁的時候,去這些地方走走,片刻的寧靜能滋潤內心乾枯的記憶,大概幾十年、幾百年前,我的祖輩也生活在這樣民風淳厚、寧靜愜意的村莊裡,孕育了一代又一代。

尋找鄉愁——章丘古村落之文祖鎮三德範村

尋找鄉愁——章丘古村落之文祖鎮三德範村

尋找鄉愁——章丘古村落之文祖鎮三德範村

尋找鄉愁——章丘古村落之文祖鎮三德範村

尋找鄉愁——章丘古村落之文祖鎮三德範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