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落——慶源

慶源又名小桃源,簡稱小源,位於婺源縣東北部的段莘鄉。建村於唐開元間(公元674年),是一個有1300多年曆史的古村落。這裡峽谷深幽,寬如太行之盤谷,美如武陵之桃源,地處萬山之巔,阻外而溢中,是始祖幾經選擇的避亂勝地,素有“小桃源”之稱。慶源村口“別有天”古亭內現仍留有古人絕句“空山隱臥好煙霞,水不通舟陸不車,一任中原戎馬亂,桃源深處是吾家”。原亭大門口兩側有聯為“車馬絕喧闐憶前人三徑怡情託跡不殊陶靖節、雞犬聲相聞惟此地四民安堵落花猶似武陵源”。橫聯為“桃源深處”。說慶源古村是小桃源,亦源於此。

古村落——慶源


相傳古村始祖小八公尋幽探奇來到此地,見高山環抱之下竟有如此開闊地帶,遂結廬建村於下水口。當年太平軍的一支部隊,前鋒進入慶源村頭隘口,看到這裡山閉澗斷,疑為山谷盡頭,於是折回梧村,下嶺經段莘方向而去。後人在此建一路亭,亭壁題有“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二句古詩。面對慶源地理形勢,竟是如此貼切神合。

古村落——慶源

進入慶源,一條小溪串村而下,溪中建有7處石碣,沿溪人家在漪漣中時隱時現,27座石橋木橋將二岸連為一體,溪磅由條石疊建形成二華里長的青石街面並間有10餘處涼亭,二側溪埠在上下橋底斜相對應。小橋、流水、粉牆、黛瓦、藍天、碧嶺,體現出人與自然融合和諧的最佳境界。在村的中心有一株千年銀杏,樹高30餘米似船形村貌的桅杆,本地稱喬木裡神樹。原樹畔建有喬木裡獅子樓,供奉白果仙子,香火十分鼎盛。樹冠枝繁葉茂,蔭澤方園一里,每年結果累累,而雄本卻遠在二十里開外的裔村西安,奇妙的大自然造化之功,為這二株相隔萬米的神木架起了空中鵲橋,風媒的傳塵送粉使古老的白果注入生機,這位“身效菩堤樹,心朝明鏡臺”道骨神韻的仙子也無法解脫世間塵緣而敞開情竇。

慶源在一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湧現出不少鴻儒名流、鉅商富賈,明清期間最為鼎盛,如明代翰林大學士詹養沉、武將詹天表,清進士詹軫光,其他如撫臺、知府、知縣等有數十人之多,均有譜可究。村中至今還保存著“大史第”、“大夫第”、“資政第”等達顯貴人的舊居,昔日官邸、尋常巷陌,雖幾易其主,但古韻猶在。

古村落——慶源

在民居方面,現存的慶源村民居,不論是新建的還是祖傳的,都基本具有徽派民居建築特色。而至今尚存的數十棟明清時期的古建民居,更是徽派建築特色的經典代表。這種建築特色集中表現為:外部青瓦蓋頂,青磚砌牆外抹石灰,白牆黑瓦形成鮮明對比;馬頭牆,飛簷戧角;石庫門青石磨面,門上方有往外突出的“鰲魚戧角”;牆面黑墨勾線,轉折處、門馱腦、窗口上方均繪圖案,有對鉤雲、“歲寒三友”、梅蘭竹菊、漁樵耕讀、福祿壽禧、仁義禮智信等。

古村落——慶源

古村落——慶源

慶源村山高氣清,土肥霧重,空氣清新不染纖塵,泉水清澈賦含靈氣。“山地種茶、水田種稻、家庭養豬、房前種果、流水養魚”這種封閉式的家庭原始勞作模式一直沿續至今,產品賦含生態與傳統特色優勢。每年春天黨滿山遍野的油菜花、梨花和桃花盛開之際,慶源人家籠罩在一派“金山、銀海、胭脂雲”的景象之中,田園牧歌式的農耕文化,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示。特殊的生態環境小氣候使這裡物候較縣城推遲半個多月。大有“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的感嘆,休驗到這處世外小桃源的真正內涵。


古村落——慶源

古村落——慶源

古村落——慶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