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无界|AI在催收领域“大展拳脚”,市场无限广阔



AI无界|AI在催收领域“大展拳脚”,市场无限广阔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P2P网贷、消费金融等新兴行业迅速崛起,然而在表面风光的背后,大量的坏账桎梏着这些行业的发展。除此之外,传统银行、小贷公司同样因大量的不良贷款而苦不堪言。

为此,第三方催收行业迅速发展,但暴力催收、裸条事件的曝光,催收行业的薄弱环节及制约因素,引起行业及监管部门的关注。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催收行业需要法律法规监管的同时,更需要借助科技的力量来解决催收行业困境。

人工智能理性催债

AI无界|AI在催收领域“大展拳脚”,市场无限广阔



最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快速发展,正在融入社会生活多个领域。例如在催收行业TrueAccord 用算法分析用户行为,制定更合理的还债计划,以更友善的语气通过短信建议用户还款,并支持用户对还款计划的随时调整。

据悉,该公司通过大数据采集丰富的用户信息,进而帮助系统深度学习以接近消费者。一方面,其能够通过多种渠道与客户沟通(电子邮件、文本、电话、信件、网页),并估计与用户最匹配的通信风格;另一方面,Trueaccord建立了一个自动化系统,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机器学习和行为分析等,联系债务人,帮助他们确定支付计划,从而还清债务。

外呼机器人提高收债效率

AI无界|AI在催收领域“大展拳脚”,市场无限广阔


面对催收困境,2016年捷通华声推出国内首款智能外呼机器人,这款机器人可依据严密的业务逻辑完成信息验核、还款通知、催收警告等任务,并且能将客户与机器人的通话全文转写,为追款提供结构化数据线索,以此提高整体催收效率。并且这款机器人还在电话催收系统中添加声纹识别系统,一旦发现有辱骂现象,电话便自动断掉,以维护用户体验。

此外,深圳自主研发的云客呼电话机器人也受到了催收企业的关注。云客呼AI电话机器人通过专业的话术、真人式配音与借款人沟通交流,提醒客户按时还款,提高了催收效率同时还降低了企业的用人成本 。

AI并非催收行业的治本之策

AI无界|AI在催收领域“大展拳脚”,市场无限广阔


催收行业,AI一定不会是其“治本之策”。因为,催收的核心在于催收策略的制定和实际落地运用程度。AI所提供的一种形式,而最终的成效与应用情况,依然需要市场来检验。

换而言之,在一定的成本控制下,如何把潜在逾期风险或者实际逾期行为的伤害降到最低,这考验的是策略人员的业务能力与整体的专业建模。之于一般的消费金融公司来说,在逾期初期,并不需要高强度的催收模式。但是这是催收的黄金时期,催收策略效用要大于催收强度。随着时间的拉长,催收难度逐步增大,变成坏账呆账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加,这时候,应该把催收强大增大。

这一切,需要的是催收策略上的直击人心,AI包装下的催收形式仅仅能起到一定程度上的促进作用,而真正成功的催收是催收策略与用户心理探究上的成功。

而在识别高低风险客户领域,AI依然无法完全替代人类。传统金融机构,基本上会将高风险的客户派发给最有经验的催收员来处理。因为对于高风险客户,机构无法坐以待毙,或者逾期时间延长后再增加催收的强度,而是必须在早期就尽量的采取高强度的催收策略来让客户回款。

搭载AI,智能催收前景广阔

AI无界|AI在催收领域“大展拳脚”,市场无限广阔


虽然AI催收存在着部分问题,但AI仍然能够在催收领域“大展拳脚”。

根据贷款产生源头,中国不良资产可分为银行类与非银行类,按照银行坏账1.5%左右的水平,非银行坏账10%水平的保守估计,中国不良资产的规模已超过5万亿。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末,银监会公布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81%,仅银行的不良贷款已高达1.91万亿。

AI无界|AI在催收领域“大展拳脚”,市场无限广阔

企业想要收回坏账,如果单纯用人工电话催收,会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业务量。如果每天有一万件逾期贷款,每个人工坐席每天处理客户量在300件左右,全部处理完则需300名人工坐席,这将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人力成本。如果引进AI催债的话,目前一个机器人每天能够处理6000件逾期贷款,是人工的二十倍。

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AI催债的效率还将不断提高,能给企业省下成本数量也是不言而喻。

诚然,在人工智能的赋能下,催收方式将从劳动密集型转变为技术密集型,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驱动,越来越透明化、标准化。随着金融市场体量的扩大,工具化、系统化、批量化的催收方式或将成为未来的行业趋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