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刊登黃岡市區共青團改革經驗做法《黃岡團組織:打造一張城市公益服務地圖》

中国青年报刊登黄冈市区共青团改革经验做法《黄冈团组织:打造一张城市公益服务地图》

中国青年报刊登黄冈市区共青团改革经验做法《黄冈团组织:打造一张城市公益服务地图》
中国青年报刊登黄冈市区共青团改革经验做法《黄冈团组织:打造一张城市公益服务地图》

↓全文如下↓

黃岡團組織:打造一張城市公益服務地圖

潘拯 胡林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雷宇

中國青年報(2018年10月10日 07版)

每個週末,湖北省黃岡市黃州區赤壁街道青雲社區的孩子和家長,都會早早地來到社工服務站。他們被分成兩組,家長在一旁學習傳統國學,而孩子們則按年齡段被分成擇菜組、洗菜組、切菜組、炒菜組等10個小組,在志願者的協助下,親自動手為父母做飯,體會父母養育自己的艱辛。

看著4歲多的兒子和其他同齡的孩子一起洗菜、淘米、煮飯,社區居民龍敏驚訝不已,“他在家就洗過一次菜,從沒洗過碗,以後要多帶他來這裡”。

長期以來,“資源少、組織難、缺能力”等問題困擾著基層公益服務發展。2017年,在團黃岡市委的指導下,團黃州區委以赤壁街道26個社區為試點,充分發揮橋樑和紐帶作用,探索多元主體參與社區治理,優化公益資源合理佈局,將志願服務做到群眾的心坎上。

赤壁街道三清社區是一家新興社區,有10多個小區。週末,孩子們大都在興趣班和電視機前度過,社區公益服務力量有限,親子活動形式單一。

團組織利用屬地優勢,積極尋求附近優貝閱讀、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團委、清風志願服務隊等社會組織的支持,找準社區、社會資源與社區服務的利益結合點,由社區出場地、商業教育機構提供師資力量,每週輪流來社區開展志願活動。

“教育機構有資源有能力,也想通過公益活動讓居民感受他們的服務質量。”三清社區團支部副書記歐一帆介紹,現在社區推出了親子閱讀、幼兒早教、讀書會、寶媽互助會等項目,涵蓋志願服務、心理疏導、親子教育等8大類別。

不久前的一節親子課堂上,一場音樂劇《海馬先生》讓孩子們看得目不轉睛,“小魚姐姐,海馬先生真是個有責任心的爸爸,我爸爸也一樣”。

創新的服務理念,讓群眾對公益不再陌生。團組織突出引領作用,挖掘已有的公益元素融入社區文化,在服務中傳承志願精神。

2015年夏季大雨,四海社區內孫家衝地勢低窪,內澇積水達1.5米深。救災過程中,一批老黨員衝在前面,發揮了重大作用。社區藉此以老幹部、老模範、老教師、老黨員、老醫生“五老”居民為基礎,培育出“五老減災預警隊”,並整合太極舞蹈隊等資源,成立了“五老領跑公益聯盟理事會”,建立居民自助互助機制,協助社區治理。

在當地工作4年的社區團工委委員袁倩說,“五老”志願隊從最初的15人發展到如今120人,越來越多的青年志願者也加入其中。去年,這個項目還拿到了湖北省第四屆社區公益創投大賽一等獎。

居民的參與是社區治理核心。藉助於省、市、區公益創投大賽,動員居民挖掘公共服務需求,調動大家的積極性,一大批優質項目興起。

在二機社區,64歲的退休教師李瑞蘭,辦起了免費教老人識字的“夕陽紅課堂”;在體育路社區,黃岡剪紙非遺傳承人蘆華老師,每個月免費教居民剪紙藝術;在東門社區,一支由退伍軍人組成的志願巡邏隊,為居民日夜巡查,成功消除20多起安全隱患。

去年7月,赤壁街道舉辦首屆面向社區居民和社會組織的公益項目大賽,三個月徵集到25個社區131個點子,其中的20個優秀項目在現場就被簽約,獲得資金扶持。

志願服務也讓參與居民收穫了成就和快樂。

徐釗經營一家音樂培訓機構之餘,免費教安居社區10個留守兒童架子鼓、吉他等音樂課。給那些想學音樂但家境困難的孩子一個擁抱夢想的機會,在他看來,“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赤壁社工”的培養同樣值得借鑑。近年來,當地面向社區公開招考社工31人,兼任社區團組織負責人有11人,充實街道公益服務的基幹力量。同時,啟動“星空學社”等社工培訓班,先後培訓60餘場,有12人通過了全國社工資質考試。

團黃岡市委書記饒彬說,“團幹+社工+志願者”的新隊伍模式,以市區團委為“中心點”、街道(鄉鎮)為“中心軸”、社工和志願者為“輻射線”,實現“掛圖作戰”,下一步將鋪開市區公益項目、志願幫扶全覆蓋,拉近了團青距離,服務了青年群眾,推動各項工作直達基層。

他表示,接下來,“城市公益地圖”還要向鄉鎮延伸,推動建立城區“點射狀”、鄉鎮“網格狀”的“大公益地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