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教授梁瑩曾被學生聯名舉報不屑於教學,你怎麼看這件事?

湖城影像



第一,當事人師德淪喪。

南京大學的這位梁瑩教授,年紀輕輕就晉升教授,說明她本身學有所成,不僅在南京大學讀了博士,並且留學國外完成了博士後的學業。從個人經歷來看,無疑梁瑩是成功的。但是,作為一個老師而言,她卻是失敗的,因為她缺少了一樣為人師表最重要的東西——師德!


《禮記·學記》這樣寫:為人師者,必先正其身,方能教書育人,此乃師德之本也。意思就是說,教師在教書育人中,除了言傳,便是身教,用自己的日常行為來影響教育學生這便是為人師表。而這位梁瑩教授,不僅上課處理私務,更是狂言“我上一學期的課還不如去外面作一次講座,一小時好幾千(元)了”“我現在也是身價3000萬的人啊。”


這樣的言傳身教,這樣的拜金虛榮,哪裡像一個老師,哪裡像一個受過高等教育,沐浴過知識和理性光輝的人類靈魂工程師!對於梁瑩教授,只能送3個詞給她——失格,失德,枉為人師!


第二,南大是不是該臉紅一下。

南京大學一直是我心目中非常優秀的一所名牌大學,但是,通過樑瑩教授的事件,不得不讓我們社會大眾對南大的教學和管理水平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出了這麼一個師德淪喪的老師,學校難道沒有責任嗎?


通過新聞報道,我們可以知道,在梁瑩教授涉嫌學術不端的行為被媒體曝光之前,早就有學生聯名舉報(南京大學社會學院社工系2014級全體18名學生曾聯合向校方提交書面舉報材料),而事情過去了這麼幾年,梁瑩教授卻未受到任何的查出和懲戒,為什麼南大任由這位教授如此的行為。難道南大不該為此羞愧一下,臉紅一下。


我們不妨從人性本惡的角度來揣測一下,是不是有人在幫其做掩護並從中收受好處,否則,為什麼如此不端的老師,還能這麼大喇喇地公然發表失德言論。當年的聯名舉報為什麼石沉大海,難道南大不需要再去好好查查看!


第三,一點反思。

韓愈在《師說》中說得很好: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老師的責任,就是傳道、授業、解惑。


傳道,傳什麼道;授業,授什麼業;解惑,又解什麼惑?看起來,在物質第一的今天,所謂的“道”已經變成赤裸裸的利益,所謂的“業”已經變成了不擇手段,所謂的“惑”僅僅只是聚焦如何獲得利益上。


掙錢,誰不喜歡,但是,請不要用讓銅臭玷汙以精神純潔著稱的校園。感慨啊感慨,這塊最後的淨土,還能保持多久,亦或是還有多久就被全面侵蝕!!!


一家之言,敬請指正!歡迎批評,謝絕謾罵!


雪天驚雷


梁瑩這個事件,單純從教學層面講,其態度和責任心的缺失並不意外。

為何會如此說呢?

我們先來看一下樑瑩教授的簡歷。本科南化工,碩士博士分別為蘇州大學,南京大學。30歲以發表論文30篇的業績躋身名校教職隊伍。幾年間平步青雲:講師,副教授,教授,博導。單純看這個簡歷,還不算最牛,因為絕大多數老師一般只要足夠努力,都能達到這個高度。最牛的是她拿到的各種國家層面、省部級層面的人才稱號,見下文:

(1)2015年度入選首屆教育部長江學者青年學者 (2)2016年度獲得國家優秀青年基金項目資助 (3)2017年入選中組部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 (4)2011年度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5)2014年度被評選為首屆江蘇省青年社科英才 (6)2017年被評為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層次人才 (7)2016年度入選南京大學登峰人才支持計劃B層次人文社會科學領域首批校內人選 (8)2010年度被評選為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優秀青年骨幹教師

這些人才項目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在“重科研、重排名、輕教學”的高校,你幾乎站到了金字塔尖的位置;意味著學校得“屈就”著你。不說別的,一個長江學者給學校帶來的無形資產至少抵得上10個普通教授的分量。不僅如此,包括211、985等各所學校對“院士、長江、黃河”等稱號的學者也是非理性崇拜到極點。手段無所不用其極展開“挖角”大戰:豪宅、百萬千萬年薪,子女配偶解決入學工作等各種優厚條件和待遇不一而足。



在這種“唯科研論”的高校評價體系下,“人才”、“大腕”的“挖角”大戰中,梁瑩現象很容易出現。“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只要科研做得好,項目拿到手,你就是在課堂上睡大覺學校領導也不能太拿你怎麼樣。“大腕”、“人才”給本科生上課,教學秩序和管理監督“形同虛設”,教學流程全憑教師自身的責任心和自律在約束,這種情況下,教學得到學生高度認可,教學效果能好才是怪事。

對於“梁瑩們”而言,本科教學是一件“得不償失”的苦差事:收入低、過程累心累力、又不能得名得利,何苦累心為之?有這時間,還不如製造一些論文走走穴賺點外快呢!



現有的評價體系下,“梁瑩們”學術鑽營名利雙收,幾乎無往而不勝。在“梁瑩們”的盛名和光環之下,無數辛勤工作在教學一線老師的教學努力和責任心幾乎被完全抹殺!這是真正讓人悲哀的地方。


孫衛華


南京大學是眾多莘莘學子夢寐以求的目標,但梁教授這一席話,深深地刺痛了我們:“我上一學期的課還不如去外面作一次講座,一小時好幾千(元)了”。她甚至說:“我現在也是身價3000萬的人啊。”這就是一個年輕教授說的話?難道現在大學教授都這樣市儈了,“窮”得也只剩下錢了?先看看她“美麗的光環”:

梁瑩,39歲,是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計劃等多個人才支持計劃的入選者。從南京化工大學畢業後,她先後在蘇州大學和南京大學獲得碩士、博士學位,在北京大學和美國芝加哥大學做過博士後研究,並於2009年起在南京大學社會學院任教。這樣的人怎麼能“混”走到今天的成就呢?

有的人在學校裡熬了一輩子就是個教授,她卻年紀輕輕就評上教授了,真是令人豔羨。但看起來,進步太快也不是件好事,她有點得意忘形了,也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了。

一個年輕的教授,不搞科研,不做學問,不認真教學,卻混身銅臭,以金錢來衡量教學,衡量身價,可憐可笑可悲,難道現在的大學教授也“窮”得只剩下錢了嗎?如果你們這個群體都這樣了,我們孩子怎麼辦?就你們這樣,還能把我們的孩子教好?如果年輕人都這樣了,這個社會還有希望嗎?

說實話,搞了幾十年教育改革成功與否,那是要打上問號的。家長不滿意、孩子不滿意、連老師自己都不滿意,這不是很可悲嗎?大學行政化,那隻會越來越市儈。哪還有心思搞主業,整天迎來送往,點頭哈腰的,哪還有學校的獨立精神?老師評職稱,就看那些所謂“遮羞布”一樣的論文,就能代表真實水平?

即使連梁瑩自己都說,學術規範是2005年開始的,“你這樣查,全中國所有的人,很多教授、博導都有問題。”“如果你這樣追究下去,所有中國的學者,那麼多,人人都有問題了。”

我想她說的話,絕不僅是危言聳聽,她的問題只是冰山一角,這是廣大網友的共識。現在是所謂學術論文,像“老太婆的裹腳布,又臭又長”,除了能養活了那些雜誌,又有誰會看呢?除了為發表而發表,評職稱和孩子高考加分需要,還有什麼其它用處呢?

以上僅是我個人看法,同意的關注點贊支持,謝謝!


窗外的白楊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這個梁瑩是薩沙校友,不過素不相識。實事求是來說,梁瑩也屬於倒黴的人。

說白了,大學裡面像梁瑩這種人還少嗎?

誠然,也有專心教學,嚴肅搞學術的人,但已經不是校園的主流。

說白了,大學也是一種政府機構,本質上和政府機構沒有區別,也要搞那一套。

只要巴結好上級領導,什麼都有了,什麼論文,教學,想辦法糊弄過去就是,當然前提是不出大事。


之前梁瑩被別人檢舉過幾次,因為上面有人罩著,還不是不了了之。

這次之所以搞出事了,推測是派系鬥爭的倒黴蛋而已。

梁瑩這種人,就是大學的一種現象,沒什麼值得奇怪的。

其實對於大學的教學和學術問題,無數地方都可以暴露出來,比如著名的常凱申事件。

資料如下:某網站上,署名為“高山杉”的網友以一篇題為《“門修斯”之後又見“常凱申”》的批評文章再度“炮轟”中國學界。文章指出中央編譯出版社於2008年10月出版的清華大學歷史系副主任王奇所著《中俄國界東段學術史研究:中國、俄國、西方學者視野中的中俄國界東段問題》一書中幾十處名字謬誤,其中費正清、林同濟、夏濟安等學術名人紛紛被誤譯為了“費爾班德”、“林T.C”、“赫薩”等讓人摸不著頭腦的“洋名”。而最為荒唐的是,蔣介石(採用韋氏拼音的原文為Chiang Kai-shek)也被改名為“常凱申”

大家想想看,作為清華大學歷史系副主任,連蔣介石能夠搞成常凱申,這都是什麼水平?這種人也能成為副主任?


薩沙


做為老師,感到憤怒,我們中學教師辛辛苦苦的把學生培養,學生辛苦學習,家長辛苦的掙錢交學費,結果,到大學就這樣被“糟蹋”,甚至“放棄”,教育到底怎麼了,錢難道真的能夠滲透一切?!

其次,看看網友們對此事的看法:

1這個女教授長得真不行;她的學術研究還是很有成果的;她在取得了很多成就後,確實得意忘形了;現在整個高校的老師氛圍就是如此,充滿了銅臭味。為了爭奪一點資源,打的死去活來;不單是老師有問題,是整個社會生病了,我們的高校培養的大部分都是向“錢”看的人;我們要反省…

2 你這樣查,全中國所有的人,很多教授、博導都有問題。”“如果你這樣追究下去,所有中國的學者,那麼多,人人都有問題了。” 我想她說的話,絕不僅是危言聳聽,她的問題只是冰山一角,這是廣大網友的共識。現在是所謂學術論文,像“老太婆的裹腳布,又臭又長”,除了能養活了那些雜誌,又有誰會看呢?除了為發表而發表,評職稱和孩子高考加分需要,還有什麼其它用處呢?

3 就應該取消大學本科的論文,取消醫生、教師評職稱的論文。現在都捂著,一旦揭開,宇宙級的笑話!我同事昨天一上午弄了3篇論文去參加評比。

4 這與各類激勵性獎勵評選方法和規則有關,這方面的規則往往不注重看實際而是論以前獲得過什麼獎、評選上過什麼做為重要的必要條件,這樣造成了一個人若一開始獲得一個高層次獎的話,那以後再評選什麼時就比同事高出一截,一次次疊加,一個單位裡個別人就會拿了大部分各種各樣的獎勵,而大部分人只能做冷板凳的份了。

結束語:這樣的大學老師對得起曾經為高考拼命讀書的孩子嗎?


遊戲大咖王


先說結論:一個人的好可能需要些時間、需要些機會才能表達,一個人的壞可真是方方面面都能體現得出來。

(說完這句話,我自己都覺得槓點很多)

有關梁瑩本身的探討,放在這時候已經沒什麼意思了,光討論她的人是改變不了什麼的,只有討論它所處的群體,它背後的制度才能發現問題。所以,八斗今天想和大家分享幾點文社圈的小故事,與梁瑩有關,但也不只與梁瑩有關。

1.社會對文社圈關注太少了。

談到VOD、亞洲虐待博士組織、博士圈等知名自媒體賬號,各位碩博朋友應該都不陌生。他們是由在校(碩)博群體自發組織建立的分享類賬號,旨在分享各類學習研究過程中遇到的開心事兒,糟心事兒,但基本都是以理工科類的探討與交流為主,很少很少有關於人文社科類的博士投稿吐槽/求助/樹洞等等。就連周圍一起碩博的朋友都覺得,“你們文科生根本不懂實驗跑不出數據的絕望”。我們自然也有我們的絕望,只不過說出來別人不信啊——大佬十年前的文章至今仍然讀不懂,研究農業稅的師姐在博三那年收到了國家取消農業稅的政策消息,文獻一百篇也憋不出來一百字。好吧,這一次總算是有個文社類老師“出名”了。


2.那些年,那些老師

有一句話不用我說,大家肯定也能理解——像梁瑩這樣的老師其實有挺多,上課從不講專業課內容,美其名曰“帶你們瞭解瞭解外面的世界”,出去做場報告也確實能拿到幾千塊錢。八斗本人也是輾轉念了三個不同的學校,這樣的老師哪裡都有。因此也不必罵南大,罵梁瑩也來不及了,吃相比梁老師難看的還大有人在。不過這樣的人有歸有,終究不是大學教師群體中的大多數,大家不要因為這個就對大學失望,對文社老師們失望,文社領域本來就挺窮的,我身邊還有一個腦回路氫氣的哥們兒跟我說,你們文社領域的老師才值三千萬?

3.論文數量、一作、帽子

這三者關係不把它給捋順了,國內學術一些習慣怕是難改。就梁老師爆出消息那天,國家相關部委已經發文處理“唯論文”做派了,八斗還是挺期待後續的。至於一作嘛,國內按貢獻重要程度排名,國外有些按姓名首字母(數學領域既如此),八斗還挺幸運,自己導師從不說掛名的事兒(也有可能嫌我文章寫的爛,怕丟人)。而所謂的帽子,什麼四青人才,還得和前兩樣牢牢掛鉤,論文數量就是大蛋糕的底盤,底盤夠大,才能放得下更多漂亮裝飾呀!

看後續國家打算怎麼理清這三者關係吧,不過八斗始終相信,未來的科研環境一定會越來越好的,我的同學們加油啊!


八斗問答


近日,深陷“抄襲風波”的南大教授梁某,聲稱自己已提交辭職申請。並且在媒體採訪過程中,承認自己早期的論文存在“學術不端”的問題。對於這樣的事情,社交媒體上再一次掀起“討伐抄襲的熱潮”。坦白講,就“抄襲”催發的個人危機,已經不在少數。記者,作家,教授幾乎都有過先例。

不過,從整體上來看,人們普遍對於“學術抄襲”的忍耐度較低。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只要出現“學術抄襲”,除卻教授本身會被圍獵,就連所屬高校也會被蒙上一定的汙點。於此,但凡出現“學術抄襲”事件,就算教授不主動提出辭職,所屬高校也會為平息輿論,進行“主動辭退”。

從某種程度上而言,人們還是對高校有一定的“敬畏心”。雖然,人們對於“學術亂象”早已心知肚明,但還是希望學術能保持一定的水準。畢竟,對於整個社會而言,學術的健康發展代表一種希望。所以,但凡教授被發現“學術不端”,結果當然是比較嚴重。

就如“梁教授”所講,惡意攻擊太多,自己難以承受,因此辭職。從這一點上就能看出來,當“學術抄襲”無法被規則較好的約束時,那麼道德上的懲罰,想必就會更加洶湧。雖然,通常來看,我們不主張“道德審判”,“道德消費”。但是,對於類似的“學術抄襲”,似乎沒有什麼更好的辦法。

當然,我們也很清楚,在整個高校生態中,“學術抄襲”問題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也當然不只是“梁教授”一個人有這樣的問題。但之所以她被拿出來“遊街”,不是因為她“倒黴”,而是因為其他(她)抄襲者相對走運。畢竟,在目前的“反抄襲機制”下,總會有人能“鑽空子”。

可無論如何,“梁教授”事件的意義,遠非她自己的落水,相信,在一定程度上,對高校學術的淨化有一定的作用。只是長遠來看,要想形成對“學術抄襲”的致命打擊,就要從源頭上,從力度上進行對“學術抄襲”的淨化,並制定出較為嚴格的約束程序機制。只有如此,才能更全面的打擊“學術抄襲”,而非只是輿論上的槍打出頭鳥。

說到底,無利不抄,在利益驅使下的“抄襲風潮”,最好的治理方式就是用“利益回擊”。無論是“學術抄襲”,普通創作抄襲,最大的驅動力就是利益。在自媒體盛行的時代,洗稿,抄襲,拼湊,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但是,對於多數創作者而言,因維權成本太高,基本上都放棄維權。

試想,因為兩千字的稿件,請個律師上訴,在一定程度上,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都不划算。所以導致很多人只能生悶氣。當然,也有一些機構開始開設創作維權通道,但就目前來講,效果還不是太好。能實實在在拿到維權收益的創作者真的很少。

甚至,對於抄襲者來講,除卻刪除文章,並沒有太多的致命打擊(經濟掛鉤)。甚至,有洗稿者和抄襲者私底下叫囂:“抄你是看的起你”。這種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的扭曲價值觀,著實讓人感到憤怒。這是一個創作者被賦能的時代,但同時也是抄襲者更加猖獗的時代。

回到“梁教授”的問題上,也存在一個微妙的問題。既然上文也提到“媒體抄襲”的事情,為何卻拿“梁教授”一個人硬開刀呢。這裡面有一個大傳統,“學術抄襲”歷來被看作是抄襲的底線。媒體或者作家,有抄襲行為,貌似人們見怪不怪,因為真的很普遍。可是“學術抄襲”屬於教育範疇,教育又意味著樹人。所以,但凡出現風波,人們便會持續關注。

所以,出現惡意攻擊“梁教授”的言論或行為,想必也就不足為奇。另外,“梁教授”強調是早期的“學術不端”,其實有迴避之嫌。但是,這裡也給我們認定“學術抄襲”提出一個新的問題。作為一個教授,如若本科時代的論文是“抄襲”和“拼湊”完成的,那麼是不是也意味著“學術不端”?

坦白講,本科階段的論文,十有八九是拼湊的,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甚至有的研究生和博士生,也有抄襲的情況。只要相關期刊沒有查出來,好像就意味著可以通過。總之,這個界限到底在哪裡,確實應該有一個確切的答案,要不然關乎“學術抄襲”的概念就會陷入“模糊化”和“極端化”。

說到底,無論是“學術抄襲”,還是“創作抄襲”,最大的難題就是鑑定問題。一般來講,詞句段落一樣,肯定屬於抄襲。但是,觀念表達要是一樣,或是詞句意思一樣到底算不算抄襲,這真的也是一個大難題。從某種層面上來看。“洗稿”屬於同語種下的“翻譯”,這很可怕,系統機器無法判別,法律條文難以界定,所以“抄襲者”往往會逍遙法外。

但是,這樣的事情確實是存在的。無論是學術研究上,還是文學創作上。甚至,在一些影視劇創作上也存在。過去,有個不成文的觀點,認為創作者之所以維權,就是因為利益驅動。要是抄襲帶不來利益,抄襲就好像沒什麼危害似的。

這種說法,看起來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不經推敲。因為,它只關乎維權者的利益,而沒有關乎抄襲者的利益。事實上,比起維權者的利益,抄襲者獲得的利益更多。起碼就現在來看,是這麼回事兒。而對於未來的“創作維權”而言,如若能做到“抄襲者”獲得的利益遠低於維權獲得的利益,想必也就沒人願意再去抄襲。


姬鵬


前兩天與海南一省級教師網上交流時,還涉及到老師是全身心投入教育,還是也需要社會反哺教育?我的觀點是:教師與醫生、公務員等原則上講是特殊行業,需要全身心投入的工作,不得含有半點兒索取回報的雜念!其待遇由國家審定,如接受不了,只能說明你不適合。


夏蟲2018


南京大學是我國著名的大學,在國內,辦學水平非常高,享有很高的聲望,很多學生以能夠進入南京大學讀書為榮,我們學校裡曾經有學生考入了南京大學,一家人非常開心,孩子也覺得南京大學教學氛圍非常好。

我說這個呢,是說這個學校的這種辦學水平離不開所有老師的努力。離不開所有老師的實力,所以說老師應該更加珍惜這種學校的榮譽,珍惜自己上課的這種權利。

梁教授,因為一些事情被學生舉報,這說明她對這個上課有自己的看法,主要的問題有上課時處理私人事務,表現出對教學的不屑。上課期間處理私人事務,這不應該,如果上課的時候處理私人事務,那麼學生上課就等於上自習了,大學裡學生會有上自習這種說法嗎?如果很多學生在等著你上課,老師自己出去了,自己去辦理自己的事情了,把學生晾在那裡,這非常的不應該。

梁教授有一次對學生說,我上一節的課還不如去外面做一次講座,一小時好幾千了。我感覺梁教授這樣說有點不負責任,如果你不是教授,如果不是南京大學的教授,你在出去講座,還能夠掙這些錢嗎?你能夠天天出去掙這些錢嗎?即使掙了這些錢,對學生說這個有什麼用嗎?學生會因為這個,高看你呢,還是低看你呢?學生崇拜你,是崇拜的你的人品,你的德行,而不是你掙多少錢,你一個小時好幾千,能趕上影視明星嗎?

梁教授還自我標榜,身價是3000萬。不知道這個教授的身價3000萬,是怎麼來的。標榜這個到底是出於什麼目的呢?是開玩笑,還是讓學生重視自己的學習呀?是不是怕學生不重視自己的課堂,而給人家炫耀一下?三尺講臺,兩袖清風,是老師的一種寫照,不是說老師不可以有錢,而是說老師不應該用金錢來誘導學生, 標榜自己。畢竟學生來學校裡學習,學的是你的學問知識,學的是你的品質量道德,而不是看中你有多少錢。

我是一位中學的老師,水平遠不如大學的水平高,孩子們進入大學,將來就要走向社會,這是到了一個關鍵期,我希望大學的老師能夠好好的做好孩子的引路人,讓孩子走正路,做正直的人,做一個對社會和國家有用的人。

拜託了,各位!


平原春秋


如今幹什麼都要寫論文,會幹活的不會寫,不會幹活的文章寫得天花亂墜,大學生要畢業論文,工程師要評職稱論文,中小學老師也要寫論文評職稱,現在的論文發表市場都是一條龍成行成市,只要出得起大價錢,什麼層次的論文都可以打包搞掂,抓刀寫論文專職寫手,專職發表文章的發手,專職論文翻譯成英文的譯手,還有專職攬客的!論文氾濫成災,絕大多數論文內容空洞毫無實際意義除了評職稱外只能用來擦擦屁股的草紙了,這還是物盡其用節約,否則這上千塊上萬塊草紙也太貴了又不好用,擦著屁屁痛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