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論別被一驚一乍的「套現榜」綁架

10月25日,馬雲正在以色列發表創業演講,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興奮得跑上臺說:“跟你一起瘋!”但是,與此同時一口鍋從天而降。

舆论别被一惊一乍的“套现榜”绑架

馬雲本人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近日,胡潤研究院發佈《2018胡潤套現企業家30強》,其中稱馬雲及其家族減持美國上市公司阿里巴巴股份後獲利110億,成為“2018套現大王”。海康威視的龔虹嘉、陳春梅夫婦套現79億元位列第二。楊惠妍從香港上市公司碧桂園獲得分紅63億元排名第三。

在中國股市動盪的當口,套現、減持在輿論場裡可能被“敏感化”,被自媒體帶節奏,成了標題黨的最愛。

之後,阿里巴巴做出回應:首先質疑了胡潤榜的真實性;其次,強調過去一年,馬雲和蔡崇信按公開計劃減持股票用以公益,是兌現公益承諾的必要執行動作;中國需要的是具有“家國情懷”和“世界擔當”的企業家精神,但中國不需要富豪榜。

其實,早在阿里巴巴赴美IPO前的2014年4月25日,馬雲和蔡崇信就一起宣佈,將捐出他們在阿里巴巴擁有的、總體規模為阿里巴巴集團總股本2%的期權,用於成立個人公益信託基金,支持環境保護、醫療健康、教育發展和公益生態。這次卻被榜單、自媒體故意帶“節奏”,指向了唱衰經濟。

原來就是企業家在兌現益承諾,卻被無事生非了。既要呼籲企業家承擔社會責任,正常的股權處分又要被扣帽子,“既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哪有這種便宜事?

其實,只是沒有違背禁售承諾、沒有違背證券法規,減持、增持都是企業家正常處分自己的財產權,這是受到法律保護的;如果動輒被帶節奏、混淆視聽,這隻會綁架了企業家的決策,惡化了市場經營環境。不能人為地把正常的事,弄成不正常,這不利於保護產權,不利於保護企業家精神。

之前,中國外國企業家都根據自身需要,做出過股權處分。比如,庫克在2017年獲得蘋果的56萬股股票,隨後幾日就選擇了拋售一部分,套現金額超過4300萬美元;亞馬遜創始人貝佐斯在2017年11月也曾賣出部分亞馬遜股票,套現價值近11億美元;馬化騰自從騰訊上市以來,已經減持了不下40次,總共套現了約218億元……而這次被胡潤掛上了“套現榜”的碧桂園的大股東——楊惠妍甚至不是減持,只是拿了上市公司的分紅,卻也遭遇了“誅心”之論。

《新民週刊》剛剛報道過,自媒體敲詐房地產企業的問題。碧桂園就是受害者之一,自媒體故意曲解碧桂園的“負債”指標,靠博眼球賺取流量,再以流量為籌碼挾持企業。事實上,各種榜單、排名以及自媒體的搖唇鼓舌,已經讓很多企業不勝其擾。之前,新華社的調查發現,一些自媒體靠“黑公關”獲取高額利益,有的一年能收數千萬元“保護費”。

胡潤榜本質是一家企業,發佈榜單是一個商業行為,也是自媒體行為,也就必須承擔傳播責任。但近年來,其客觀性飽受質疑,甚至為了爭奪“細分市場”,胡潤榜還開設出了“35歲以下的創業者榜單”、“40歲以下的40位精英”、“30歲30佳創新者”等等層出不窮的榜單,以實現“量身訂作”。

曾幾何時入選榜單是中國企業家的榮耀所在,而如今很多榜單異化成了一門赤裸裸的生意。自媒體、財富榜不應該成為一驚一乍、博眼球、騙流量的道具,對於專業財經術語、財務指標的排名、公佈,應盡職守信,首先應做出全面調查,掌握真實信息,更不能揣著明白裝糊塗,假裝不知道公眾會誤讀、會對相關企業產生惡劣影響。

總之,榜單也必須講傳播責任,自媒體不能異化成“流量拜物教”,脫離了真實性這個根本,變成危言聳聽的道具,就可能從“企業之友”走向“企業之憂”,更要警惕一些“黑公關”藉機綁架輿論,唱衰經濟,這個嚴重後果是全社會承擔不起的。(王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