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老大」動真格的了,就問順豐、「四通一達」會不會慌?

隨著電商的發展,從2010年以來我們快遞的業務量年增長率達以50%,快遞業的整體收入年增長達到36%,這已經是一個非常恐怖的數字了,並且這種增長還在持續。

在2017年,中國快遞總共超過400億件,總體市場規模超過5000億,人均寄送快遞超過3個,人均寄送快遞的費用達到40來元,這個數字是不是很驚人?

“郵老大”動真格的了,就問順豐、“四通一達”會不會慌?

而在這盛大的狂歡和增長之中,最為出名的主要是順豐、四通一達,因為這6家民營公司基本瓜分了大部分的業務量和收入,這一方面得益於淘寶等平臺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因為服務、市場、價格等的原因,而市場原來的老大哥,中國郵政的市場份額不斷被這些民營快遞公司搶佔。

近日傳出作為物流業的“老大哥”,終於受不了,決定要動真格的了,將郵政與EMS這兩支隊伍合二為一,對內整合,對外統一品牌。

“郵老大”動真格的了,就問順豐、“四通一達”會不會慌?

而針對這次整合,郵政表示主要是為了降低整體運營成本,雙方可以共享很多資源與特權,其實我們知道EMS的速度非常快,而郵政的網點最豐富,覆蓋率全國第一,超過所有的民營快遞。

基本上所有的農村,山區都有點,目前郵政有6萬個郵政支局,有近60萬個村通郵,民營快遞公司沒有誰是其實對手,尤其在國際快遞上,郵政更有通關優勢,所以郵政合併是想整合這些優勢,再與民營快遞去競爭。

“郵老大”動真格的了,就問順豐、“四通一達”會不會慌?

當然像順豐、四通一達等快遞也不是吃素的,郵政和EMS合併,但並不代表就一定能行,畢竟目前競爭格局尚未固定,依然處於多變之中。

即使郵政和EMS合併後,優勢多多,但劣勢也一樣會有,更甚至像郵政與民營快遞企業並不是你進我退的敵對關係,雙方之間也存在諸多合作的可能性,但就郵政合併這件事情本身來看,民營快遞還是會有點慌張的。

你們怎麼看?歡迎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