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越來越難做!「流量去哪了?」,還是「流量去哪找?」

生意越來越難做了,越來越多的企業提出疑問:客戶需求一直增長,我們的商品也隨著市場需求在優化,可是為什麼客戶注意不到我們呢?

廣告圈有一句赫赫有名的的沃納梅克感言:我知道我的廣告費有一半是被浪費的,但我不知道究竟是哪一半。但對於很多企業來說,浪費一半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最好的推廣就是投下去的每一分錢都有立竿見影的效果。而目前企業推廣所面臨的狀態是:傳統推廣模式被互聯網絞殺,現代推廣模式遭遇瓶頸期,企業與客戶的關係越來越薄弱,企業不知道要怎麼跟客戶取得聯繫了。


企業跟客戶“失聯”了,問題到底出在哪?

1.信息過載,企業推廣處於劣勢

我們處在一個信息過載的時代。身處嘈雜的環境中,客戶接觸大量的媒介渠道,每天要收到大量的信息,大量的廣告試圖吸引客戶的注意力。但事實是,大部分人對看到的信息過目即忘,甚至很多信息完全沒有被注意的機會,客戶的眼球被大大分散了。

生意越來越難做!“流量去哪了?”,還是“流量去哪找?”

舉個例子,現在有誰能夠每天看完自己關注的所有微信公眾號的文章?那就更別提企業公眾號了。多數企業公眾號的發展並不順利,帶著吸引流量、樹立品牌、導流粉絲的任務,其內容帶著天然的銷售傾向,可讀性不高,定位擰巴,最終被尷尬地忽視。

2.消費行為線上化,自有渠道競爭大

回想一下,你近期的購買行為都發生在什麼時候?週末?睡前?上下班路上?好吧,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現代人的購買行為已經發生變化,並且集中表現在購買場景和方式的變化。以前更多的是以體驗方式去實體店採購物品,但近幾年經過互聯網的洗禮,如今更多的購買場景是沙發、枕頭、馬桶上,並且手機端消費的行為佔多數。

生意越來越難做!“流量去哪了?”,還是“流量去哪找?”

以前購物都在線下,所以門店之間的競爭很大。如今更多人在手機端進行消費,說白了就變成了app之間的瘋狂競爭。比如,購物平臺就有淘寶、京東、拼多多、網易考拉、唯品會、聚美優品,等等。銀行也逐漸取消了在學校、寫字樓等設點的方式,隨之出現的是各個銀行app之間的流量競爭。包括股票,取代股票交易所的是各個證券公司的app之間的競爭。

3.外部渠道分流,流量轉化不理想

流量在持續增長,線上引流渠道多樣,流量分發平臺越多越多,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客戶流量卻越來越分散了。企業不知道客戶到底在用什麼方式購買,這才是生意最難做的地方。

生意越來越難做!“流量去哪了?”,還是“流量去哪找?”

即便是已經有著巨大流量的天貓、淘寶,也還需要不斷地從外部引入更多流量來保障平臺流量的持續增長。阿里收購優酷、向今日頭條投入巨資買流量,亦是如此。今年618很多天貓電商企業的困惑就是為啥天貓、淘寶的流量在增,而自己的流量卻感覺比去年少了一半。原因就在於僧多粥少,而流量又被今天日益增長的細分渠道分流了。京東與微信在渠道引流方面的合作越來越深和寬,核心原因還是大家對流量的搶奪異常激烈。

生意越來越難做!“流量去哪了?”,還是“流量去哪找?”

但是,就算各個平臺的大數據算法越來越精準,可你能確定某個平臺計算出的目標受眾就是你的客群嗎?對於企業來說,算法平臺看似流量很大,其實卻不可控,因為粉絲不在自己手裡。再加上一些流量運營平臺作弊造假,企業花了錢,卻未必能獲得理想的投放效果。比如前段時間的藍標給BMW找刷水自媒體的事件,試想如果沒被捅破的話,BMW最終獲得的宣傳效果就只是一堆好看的KPI數據吧。


“流量去哪了?”,還是“流量去哪找?”

企業如果無法跟客戶近距離觸達的話,再好的產品都是死。但現在的問題是,目前自有渠道流量不足,外部渠道流量大卻不可控,企業如果只是等著平臺來供給流量,那生意肯定越來越難做。平臺不可能永遠是你爸爸,企業也需要自我長大和成熟,為自身和平臺引流,從而形成相互促進作用。天天追問平臺持續增長的流量去哪兒時,不妨問問自己有沒有主動做什麼。

生意越來越難做!“流量去哪了?”,還是“流量去哪找?”

舉個簡單的例子。所有人都忽略了一個事實:無論是自有渠道或是其他外部流量平臺,用戶基數再大,都是以用戶下載app或註冊登陸為前提的,能覆蓋所有人嗎?不能。不管是哪個app或者網站,用戶的註冊使用都是以綁定手機號碼為基礎的。否則無論是哪個渠道或平臺,一旦用戶卸載或取關,如何與用戶取得聯繫?只有手機號碼才是保證企業不會徹底失去這個用戶聯繫方式的最佳辦法。而基於手機號碼而存在的短信,是目前大多數企業自己都在發的,但大部分也只是用來觸達和通知客戶。現在智能終端普及下,短信也發生新的變化,變成類似微信公眾號一樣帶有底部菜單的短信公眾號,可以為企業提供獲客、拉新、促活、業務轉化的互聯網能力。你不打開公眾號、不刷朋友圈,但你一定會查看短信。你的企業是否先知先覺意識它是一個非常好的流量入口呢?而目前一些大平臺,如淘寶、京東、唯品會、攜程等的短信引流就做得很好,用戶在收到短信時可以直接從底部按鈕跳轉至平臺。

生意越來越難做!“流量去哪了?”,還是“流量去哪找?”

所以說,流量創新的例子有很多,敏銳的企業家和市場運營人員,則會快速地找到今天更多創新渠道,為企業不斷增長的流量需求創造條件。生意越來越難做,但今天手段也越來越多。我們要發問的不是“流量去哪了?”,更多的應該是“流量去哪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