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计量支付的怪圈,FIDIC 合同条款的水土不服

众所周知,FIDIC 的最大特点是程序公开、公平竞争、机会均等 , 对任何人都没有偏见 , 至少出发点是这样。从理论上讲 ,FIDIC 对承包商、业主、咨询工程师都是平等的 , 谁也不能凌驾于谁之上。并且,FIDIC 条款计量支付的宗旨是 : “承包商做工要得到支付 , 而业主付款要物有所值”。显然 , 这对承包商和业主都是合理的 , 保障了买卖双方的基本权利。因而,理论上,FIDIC合同条款是一个公平公正的计量支付规则。

中国工程计量支付的怪圈,FIDIC 合同条款的水土不服

FIDIC合同条款

辛辛苦苦干3年,算2年,讨账又1年

在中国的工程建设过程中,FIDIC合同条款则好像出现了一些水土不服的现象。据了解,以某高速公路北段项目为例,10 个土建国际招标段 , 土建标合同总造价18 亿元 , 项目竣工结算总价为 25 亿元。该项目执行 FIDIC 合同条款,合同工期为3 年 , 各承包商均在合同工期内完成了施工任务 , 结算时间为完工后 2 年半。难怪有人用“辛辛苦苦干3年,算2年,讨账又1年”形象地表达了中国工程项目的计量支付怪圈。

滞后支付金额占合同价款的 18 %

据相关统计显示,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从项目的计量支付运作来看 , 仍有很多承包商施工过程中所拿到的工程款远远低于实际工程进度。 通常在项目的初期 , 情况略好一些 , 随着工程的进展 , 问题日益严重 。当项目进行到中期 , 业主支付的工程款滞后的金额占合同价款的 10 % 左右。而到竣工时,滞后支付的金额则占到合同价款的 18 % 左右。如果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大量的产生了大量的变更 , 有的变更量竟然达到了原合同造价的50 % 以上 。按常理说,这个数字相当惊人, 显然极不正常。

中国工程计量支付的怪圈,FIDIC 合同条款的水土不服

计量支付怪圈的原因

计量支付怪圈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当然在整个合同执行和工程建设过程中,除了来自恶劣的施工条件、工程设计不足、变更频繁等原因,整体协同管理体系有待优化。按国际惯例 , 项目业主单位将建设项目施工阶段的绝大部分日常管理职责交给了咨询工程师。而在中国,业主不仅聘请了工程咨询师、工程监理,有时还会成立专家组(包括设计院)参与到项目实施的管理与控制中,而整个建设过程中各参建单位的信息是不流通的,权责界限模糊,没有拧成一股有力的绳共同高效协调管理,这就削弱了合同的公正性。如果出现大量工程变更,审批流程都需要花很长时间去应对 , 也需要相关各方花大量时间去完善手续。遇到这种情况,谁也不愿意拖延工期,而结果工期被一再拖延,到了结算决算环节也就容易推诿扯皮。

而理论上,在整个FIDIC合同条款执行过程中 , 工程师按合同 55 、 56 、 57 、 60 款进行操作 , 在半个月左右就能向业主出具支付证书 , 业主也能够根据合同 60 款按工程师开具的支付证书的金额在 28 天之内进行付款。从以上的数字可以看出 , 在我国 , 即使项目执行了 FIDIC 条款 , 很多承包商的利益依然没有得到充分保证 , 使工程施工陷入资金周转失灵的尴尬境地。

中国工程计量支付的怪圈,FIDIC 合同条款的水土不服

计量支付怪圈如何改变?

计支宝云平台如何改变怪圈?

即使28天出支付证书,这个时间在计支宝看来也是漫长的,值得改变。在SAAS云平台、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下,终于有人把这个事给干了,实现了工程计量支付“工完账清,工完档清”——这就是计支宝工程项目管理云平台软件系统。计支宝软件系统,基于互联网技术实现各参建单位在一个云平台协同办公,信息和数据动态共享,在线快速完成计量、审批和变更。无论是公路、地铁、房建,还是市政、水利、港航工程,无论是采用清单计量、分项计量、还是综合单价,都自动生成结算决算报表,具有强大的数据计算和统计能力。计量支付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计支宝的强项就在于以计量支付为核心,实现数字化质量和安全管理,让工程项目管理更轻松,改变FIDIC合同条款下中国计量支付的怪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