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團化辦學背景下,分校如何「學名校」?

集團化辦學背景下,分校可以藉助名校的優質教育資源,提升辦學品質。然而,在名校承辦分校時,分校往往與名校在辦學條件和教育質量之間存在較大反差。

此時,就需要分校依據自身特點,在“做好分校”中“學名校”,“學名校”時“創分校品牌”,探索出一條薄弱學校在教育集團內快速發展的有效途徑。

學校生命力源自文化共識

2010年,首都師範大學附屬中學開始承辦海淀區的基礎薄弱初中校,承辦了前身是職普一體的“育強中學”,後更名為“首都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第一分校”,接納海淀區西南片城鄉結合部的初中適齡少年。從承辦分校之初,派出優秀幹部教師到分校工作,到啟動校園改造工程,再到中考成績大幅提升,一分校用了5年時間就獲得了社會認可度和周邊老百姓滿意度的攀升。

但我清醒地認識到,所取得的成績與優質校的豐富內涵還有很大距離,學校的持續發展還需要加大綜合改革的力度。深入分校調研,我看到了分校辦學條件和教育質量的反差,只有從師生的精神狀態和成長需求分析出薄弱之處,才能樹立起有助於學校發展的共同願景,激發師生員工自主發展的動力。

2015北京市啟動新中考改革,給一分校帶來發展的難得機遇。我們針對分校師生實際,梳理出“立元培元”的治校思路。這裡的“元”就是指學校的生命力。

任何一所學校的生命力取決其發展有共識,只有師生們對學校發展有共識,學校才能煥發出勃勃生機。

集團化辦學背景下,分校如何“學名校”?

發展力定位解決凝聚力問題

“立元”的“元”是學校發展力的頂層設計。“立元”就是在落實“立德樹人”教育根本任務的前提下,將附中的辦學理念與一分校辦學實際結合,既保持理念傳承,又體現一分校是初中校的特點。經過全校師生且行且思,形成了共識,最終確定了一分校的價值追求體系:追求卓越,做更好的自己。

我們從三個層面分別制定了發展目標。在學校層面,建設書香校園,讓學生快樂閱讀,讓教師以書為伴,讓學校在圖書館中,讓學校處處有書香;建設智慧校園,讓學生學會正確地使用信息技術,讓教師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教學,讓學校更廣泛地使用信息技術,讓學校處處有智慧;建設優雅校園,讓師生的行為舉止和氣質優雅,讓師生優雅成為校園最美的風景,讓學校處處有優雅。在教師層面,做立德、樹人、養範的教師,以己之德,立人之德;以己之行,樹人之行;以己之範,養人之範。而在學生層面,倡導學生做修品行、求真知、健身心、尚藝美、會合作的初中生,即修正自己的德行;會學習,真懂真會;強健身心,崇尚藝術,追求美;學會合作,在團隊中成長。

集團化辦學背景下,分校如何“學名校”?

治理思路決定學校出路

“培元”則是在學校的教育教學實踐中,通過學校綜合改革,實踐價值追求,落實頂層設計。不斷增強自主管理與發展的“自身造血功能”,推動學校內涵發展,提升綜合辦學實力。

一方面,學校開展聯合教研促成長。附中“學科教學指導團”的教師與一分校教師開展的學科教研活動,把附中優秀教師的高尚師德、高水平的業務水準與和諧的師生關係通過一起備課、聽課與教學研討、送課等互動活動,影響到一分校的教師群體中,感受教研帶來的自身成長。

另一方面,培育學生素養促提升。在頂層設計中,我們將藝術與科技作為學生教育的重點,直面大派位的生源狀況,在學校沒有特長生招生指標的情況下,我們堅持面向全體學生做好普及性的藝術與科技教育。我們將任務逐一分解,每一項具體工作都落實到人,堅持每週下午課後至少兩次開展學生各種興趣社團活動,調動校內外的一切資源,想盡辦法讓學生享受到高質量的藝術科技教育服務。我們看到,學生們學習的動力悄然變化,學校也形成了基於普及、重在提高的藝術與科技教育特色。

同時,用心“移植”成果促發展。用心“移植”附中教育教學綜合改革成果,使其在一分校“本土”紮根,在滿足師生、家長們的選擇需求過程中,精心培植使其根深葉茂,最終實現促進一分校發展。我們將附中的中英文閱讀課程、博識課程、四修課程體系、教學組織形式改革、圖書開放性系統、家長學校等綜合改革重點內容移植到一分校落地生根,附中的優質資源直接讓一分校的師生與家長得到了共享,增強了師生與家長的實際獲得感、滿意感與幸福感。


更多民辦教育資訊,敬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