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哭了,2歲多的孩子也跟著哭了,我該如何疏導孩子的情緒?

媽媽哭了,2歲多的孩子也跟著哭了,我該如何疏導孩子的情緒?

媽媽哭了

這個話題,來自真心爸媽育兒討論群裡一位寶媽的提問:

我今天遇到一件不開心的事,哭了一會兒,然後兩歲多的女兒也跟著哭了。現在我不哭了,但孩子還是很不開心,我該如何疏導孩子的情緒?

作為兩孩媽媽,遇到這樣的事,真心媽媽會怎麼做呢?

不要急於處理孩子的情緒

孩子不開心了,這是事實。爸爸媽媽的第一反應通常是:我該怎麼讓孩子開心起來?

其實我覺得,這樣的反應太過直接和簡單。很明顯,孩子情緒不好,是受到了大人情緒的影響。媽媽哭了,這麼大的孩子,自然會覺得害怕,更敏感一點的孩子,還會因此擔心。

這時候讓孩子別傷心、或者想方設法逗孩子開心起來,其實我們做的,並不是關注和接納孩子的情緒,而是否定了孩子的情緒,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開心是不對的、不好的,很可能因此覺得更委屈、傷心。

即便有些孩子消化負面情緒的能力比較強,能很快破涕為笑,或者變得看起來高高興興,實際上也並不是這些情緒消失了,而是孩子配合著大人的期待,自己想辦法把這些情緒壓抑下來,做出了開心的樣子。

這樣的後果更糟糕,因為我們教會孩子的,並不是積極地面對和處理負面情緒,而是強顏歡笑、委曲求全、迎合大人。想想看把,有多少成年人對自己童年時代壓抑自己、迎合父母的經歷痛恨萬分!

媽媽哭了,2歲多的孩子也跟著哭了,我該如何疏導孩子的情緒?

孩子傷心

處理自己的情緒

不急於處理孩子的情緒,那麼就什麼都不做,看著孩子傷心嗎?當然不是。

遇到這樣的情況,我會先處理自己的情緒,因為這才是此類事情中孩子不開心的緣由。這不是教孩子學會情緒管理的事,而是大人自己情緒管理的事。

首先我們得接受情緒。

生活中遇到大大小小不如意的事在所難免,這是生活的常態,沒人能逃得掉。想清楚這一點,就比較不容易深陷不那麼讓人開心的事帶來的壞情緒中無法自拔。

其次我會告訴自己,情緒沒用。

這可能不符合心理學家或者情緒管理專家的觀點,但這是年過四十的家庭主婦、兩孩媽媽從自己的人生經歷中獲得的生活經驗。

誰還沒個生氣、沮喪、失落、無助的時候?但問題是,這些東西能幫你解決那件不開心的事嗎?能幫你做完明天的工作、完成今天的家務,能幫你經營出更好的家庭生活,或者說遠一點,能幫你成長為更好的自己嗎?很可惜,都不能。所以我的選擇會是,接受情緒的到來,但儘快送走它。

第三,我會盡快為壞情緒找到出口。

我所說的出口,不是從愛人或者孩子身上找到一點大小“錯處”,把壞情緒一股腦傾斜給他們——這叫遷怒,是很多人發洩情緒的常規方式,但很可惜,它可能是最糟糕、最具破壞力的方式。當然,我自己也做不到永遠不遷怒,但在處理情緒時,腦子裡會有這麼一根弦,讓你稍有警惕,不要一跤跌到遷怒的狀態中去。

我的出口,是讓自己靜下來一小段時間,儘量想明白這個情緒是什麼,它是從哪兒來的,我該怎麼做,才能讓送它離開,不讓它影響到我和家人。

當然,這並不容易,很可能需要調動你之前幾十年中一點點積累下來的全部人生修為,但會讓人非常開心的是,它非常管用。當你學會了有意識地如此處理自己的情緒,通常都能化解它,讓它煙消雲散,而不需要壓抑它,讓它在你的內心積聚下來,成為長久的心結、長久的壞心情。

媽媽哭了,2歲多的孩子也跟著哭了,我該如何疏導孩子的情緒?

情緒管理,是媽媽的必修課

幫孩子明白,剛剛發生了什麼,後續會怎麼樣

我會在處理好自己的情緒,讓自己擺脫之前的情緒狀態、恢復常態之後,再來處理孩子的情緒。

我不會要求孩子開心起來,也不會去想別的辦法逗孩子開心,而是誠懇地告訴孩子:

媽媽剛剛確實是有點不開心(如果不開心的原因方便告訴孩子,我也會告訴孩子媽媽剛剛為什麼不開心);

每個人都會有不開心的時候,比如媽媽剛才不太開心,你剛才和現在都有點不開心,這很正常,沒什麼不對,也沒什麼不好;

媽媽現在沒事了,你不用擔心。

當然,孩子小時候和大一點之後,媽媽表達這些意思的言語可能會不太相同,但目的都是把這幾層意思告訴孩子,讓他明白剛剛發生了什麼,後續會怎麼樣。

媽媽有這樣的表示,再加上孩子確實看到媽媽的情緒沒有問題了,就會放下心來。原理很簡單:這種情況下,孩子的不開心源自擔心和恐懼,擔心和恐懼的源頭消失了,孩子的情緒無需刻意疏導,自然就會好轉。

這樣處理孩子因大人不開心而產生的壞情緒,我會特別注意,不能耽擱太長時間,不能你連續三天都是“陰天”,讓孩子也跟著提心吊膽這麼長時間。最好是一兩個小時就能解決,最遲也不過當天,也就是說,自己和孩子,都不帶著壞情緒過夜。

自然,也不是越快越好。前提是,媽媽的情緒如常了,再來和孩子解釋這些,你不用邊哭邊告訴孩子“媽媽沒事”,但哭過了,一定要讓孩子放心。

媽媽哭了,2歲多的孩子也跟著哭了,我該如何疏導孩子的情緒?

有開心的媽媽,才有開心的孩子

避免自己的情緒化頻繁影響到孩子

做媽媽的,確實有時會遇到情緒問題,但需要注意的是,情緒是一回事,情緒化是一回事。

你一週出現一次壞情緒,這樣跟孩子解釋,是沒有問題的;

但如果一天就會壞情緒一次,這就不免有點情緒化了。

孩子有個情緒化的媽媽,你再怎麼在每次壞情緒之後都跑去告訴孩子“這很正常,媽媽沒事”,恐怕都不管用,孩子免不了每天受媽媽情緒波動的影響,也跟著變得情緒化起來。

所以,最緊要的還是,大人自己提升情緒管理的能力,避免自己的情緒化頻繁影響到孩子。這是整件事中最難的部分,但恐怕也是唯一真正有效的方法。


真心爸媽(徐智明、高志宏):

我們是一對真實的爸爸媽媽,本科均畢業於北京大學,真心媽媽為中國傳媒大學博士。育有兩子,一個生於2002年,一個生於2006年。我們在這個專欄中所分享的,都是自己親身經驗、思考所得,所有文章均為原創,歡迎轉發分享、評論、討論、提問。(原創文章,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真心爸媽已出版的育兒書:

養育是不控制孩子,也不懈怠自己。 《育兒基本(1)》分享真心爸媽實現孩子自主生活、自主學習、自主閱讀、自主情感的基本教養法則;《育兒基本(2)》,分享真心爸媽與孩子合作的理念和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