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哭了,2岁多的孩子也跟着哭了,我该如何疏导孩子的情绪?

妈妈哭了,2岁多的孩子也跟着哭了,我该如何疏导孩子的情绪?

妈妈哭了

这个话题,来自真心爸妈育儿讨论群里一位宝妈的提问:

我今天遇到一件不开心的事,哭了一会儿,然后两岁多的女儿也跟着哭了。现在我不哭了,但孩子还是很不开心,我该如何疏导孩子的情绪?

作为两孩妈妈,遇到这样的事,真心妈妈会怎么做呢?

不要急于处理孩子的情绪

孩子不开心了,这是事实。爸爸妈妈的第一反应通常是:我该怎么让孩子开心起来?

其实我觉得,这样的反应太过直接和简单。很明显,孩子情绪不好,是受到了大人情绪的影响。妈妈哭了,这么大的孩子,自然会觉得害怕,更敏感一点的孩子,还会因此担心。

这时候让孩子别伤心、或者想方设法逗孩子开心起来,其实我们做的,并不是关注和接纳孩子的情绪,而是否定了孩子的情绪,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开心是不对的、不好的,很可能因此觉得更委屈、伤心。

即便有些孩子消化负面情绪的能力比较强,能很快破涕为笑,或者变得看起来高高兴兴,实际上也并不是这些情绪消失了,而是孩子配合着大人的期待,自己想办法把这些情绪压抑下来,做出了开心的样子。

这样的后果更糟糕,因为我们教会孩子的,并不是积极地面对和处理负面情绪,而是强颜欢笑、委曲求全、迎合大人。想想看把,有多少成年人对自己童年时代压抑自己、迎合父母的经历痛恨万分!

妈妈哭了,2岁多的孩子也跟着哭了,我该如何疏导孩子的情绪?

孩子伤心

处理自己的情绪

不急于处理孩子的情绪,那么就什么都不做,看着孩子伤心吗?当然不是。

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会先处理自己的情绪,因为这才是此类事情中孩子不开心的缘由。这不是教孩子学会情绪管理的事,而是大人自己情绪管理的事。

首先我们得接受情绪。

生活中遇到大大小小不如意的事在所难免,这是生活的常态,没人能逃得掉。想清楚这一点,就比较不容易深陷不那么让人开心的事带来的坏情绪中无法自拔。

其次我会告诉自己,情绪没用。

这可能不符合心理学家或者情绪管理专家的观点,但这是年过四十的家庭主妇、两孩妈妈从自己的人生经历中获得的生活经验。

谁还没个生气、沮丧、失落、无助的时候?但问题是,这些东西能帮你解决那件不开心的事吗?能帮你做完明天的工作、完成今天的家务,能帮你经营出更好的家庭生活,或者说远一点,能帮你成长为更好的自己吗?很可惜,都不能。所以我的选择会是,接受情绪的到来,但尽快送走它。

第三,我会尽快为坏情绪找到出口。

我所说的出口,不是从爱人或者孩子身上找到一点大小“错处”,把坏情绪一股脑倾斜给他们——这叫迁怒,是很多人发泄情绪的常规方式,但很可惜,它可能是最糟糕、最具破坏力的方式。当然,我自己也做不到永远不迁怒,但在处理情绪时,脑子里会有这么一根弦,让你稍有警惕,不要一跤跌到迁怒的状态中去。

我的出口,是让自己静下来一小段时间,尽量想明白这个情绪是什么,它是从哪儿来的,我该怎么做,才能让送它离开,不让它影响到我和家人。

当然,这并不容易,很可能需要调动你之前几十年中一点点积累下来的全部人生修为,但会让人非常开心的是,它非常管用。当你学会了有意识地如此处理自己的情绪,通常都能化解它,让它烟消云散,而不需要压抑它,让它在你的内心积聚下来,成为长久的心结、长久的坏心情。

妈妈哭了,2岁多的孩子也跟着哭了,我该如何疏导孩子的情绪?

情绪管理,是妈妈的必修课

帮孩子明白,刚刚发生了什么,后续会怎么样

我会在处理好自己的情绪,让自己摆脱之前的情绪状态、恢复常态之后,再来处理孩子的情绪。

我不会要求孩子开心起来,也不会去想别的办法逗孩子开心,而是诚恳地告诉孩子:

妈妈刚刚确实是有点不开心(如果不开心的原因方便告诉孩子,我也会告诉孩子妈妈刚刚为什么不开心);

每个人都会有不开心的时候,比如妈妈刚才不太开心,你刚才和现在都有点不开心,这很正常,没什么不对,也没什么不好;

妈妈现在没事了,你不用担心。

当然,孩子小时候和大一点之后,妈妈表达这些意思的言语可能会不太相同,但目的都是把这几层意思告诉孩子,让他明白刚刚发生了什么,后续会怎么样。

妈妈有这样的表示,再加上孩子确实看到妈妈的情绪没有问题了,就会放下心来。原理很简单:这种情况下,孩子的不开心源自担心和恐惧,担心和恐惧的源头消失了,孩子的情绪无需刻意疏导,自然就会好转。

这样处理孩子因大人不开心而产生的坏情绪,我会特别注意,不能耽搁太长时间,不能你连续三天都是“阴天”,让孩子也跟着提心吊胆这么长时间。最好是一两个小时就能解决,最迟也不过当天,也就是说,自己和孩子,都不带着坏情绪过夜。

自然,也不是越快越好。前提是,妈妈的情绪如常了,再来和孩子解释这些,你不用边哭边告诉孩子“妈妈没事”,但哭过了,一定要让孩子放心。

妈妈哭了,2岁多的孩子也跟着哭了,我该如何疏导孩子的情绪?

有开心的妈妈,才有开心的孩子

避免自己的情绪化频繁影响到孩子

做妈妈的,确实有时会遇到情绪问题,但需要注意的是,情绪是一回事,情绪化是一回事。

你一周出现一次坏情绪,这样跟孩子解释,是没有问题的;

但如果一天就会坏情绪一次,这就不免有点情绪化了。

孩子有个情绪化的妈妈,你再怎么在每次坏情绪之后都跑去告诉孩子“这很正常,妈妈没事”,恐怕都不管用,孩子免不了每天受妈妈情绪波动的影响,也跟着变得情绪化起来。

所以,最紧要的还是,大人自己提升情绪管理的能力,避免自己的情绪化频繁影响到孩子。这是整件事中最难的部分,但恐怕也是唯一真正有效的方法。


真心爸妈(徐智明、高志宏):

我们是一对真实的爸爸妈妈,本科均毕业于北京大学,真心妈妈为中国传媒大学博士。育有两子,一个生于2002年,一个生于2006年。我们在这个专栏中所分享的,都是自己亲身经验、思考所得,所有文章均为原创,欢迎转发分享、评论、讨论、提问。(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真心爸妈已出版的育儿书:

养育是不控制孩子,也不懈怠自己。 《育儿基本(1)》分享真心爸妈实现孩子自主生活、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情感的基本教养法则;《育儿基本(2)》,分享真心爸妈与孩子合作的理念和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