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成功通車離不開這些大學的技術支撐

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

土木工程系是清華大學歷史最悠久的系科之一。早在1916年清華學校(清華大學前身)即開始招收土木工程學科的留美專科生。1925年清華學校建立大學部,1926年學校成立工程系,含土木、機械、電機三科,由此正式揭開土木工程系的歷史。1928年,清華學校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設文、理、法、工四個學院,16個系,其中有土木工程系。 土木工程系設有7個研究所(教研室)、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北京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及若干聯合研究中心。教學和科研工作覆蓋了土木工程、交通運輸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等相關領域。目前有1個本科專業(土木工程),具有土木工程、交通運輸工程、大地測量與測量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建築與土木工程領域、交通運輸工程領域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土木工程博士學位授予權,並設有土木工程博士後流動站。

港珠澳大橋成功通車離不開這些大學的技術支撐

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是國內同類專業中教學和研究實力最強的學院之一,院內設有建築工程系、地下建築與工程系、橋樑工程系、結構工程與防災研究所和水利工程系五個系所,另外還有土木工程防災國家重點實驗室。在教育部學位中心發佈的學科評估中,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專業連續多年在土木工程專業(0814)中獲得第一名的位置。土木工程學院除培養本科生和研究生之外,還承接國家級和省部委級重大和重點科研項目以及各類企業委託的技術開發項目,積極參加全國和上海地區的各類重大工程項目的建設、研究和開發,項目涉及土建工程的各個領域,在國內外土建工程界有著良好的聲譽。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的整體實力處於國內領先地位,土木工程一級學科為國家級重點學科,橋樑工程學科為上海市“重中之重”重點學科; 橋樑與隧道工程、結構工程、岩土工程3個二級學科為全國重點學科;地質工程為上海市重點學科。幾十年來取得的科研成果和業績享譽海內外,培養造就的土木工程方面的專業人才遍佈國民經濟建設的各條戰線,在國際學術界和工程界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港珠澳大橋成功通車離不開這些大學的技術支撐

長安大學地質工程與測繪學院

地質工程與測繪學院是教育部直屬的長安大學重點建設學院,由地質工程、應用地球物理、測繪工程和安全工程等四大學科群組成,形成了以工為主,理、工兼備、學科優勢突出、專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學院。設有4個系和1個實驗中心,擁有2個一級學科博士點和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2個二級學科博士點,14個碩士點, 2個工程碩士授權領域及7個本科專業,其中有1個國家重點學科,2個省部級重點學科,建立了比較完善的人才培養學科體系,已成為西部地區乃至國家培養高層次地質工程、岩土工程、應用地球物理、測繪工程以及安全工程人才的重要基地。畢業生質量得到社會普遍認可,本科生和研究生就業率穩定在93%以上,考研率在30%以上。學生參加的行業技能競賽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港珠澳大橋成功通車離不開這些大學的技術支撐

東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東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是在創立於1923年的土木工程學科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1997年在原土木工程系、交通學院的環境工程系和原數學力學系的力學教研室基礎上成立土木工程學院。在著名專家學者茅以升、金寶楨、徐百川、梁治明、劉樹勳、丁大鈞、方福森、胡乾善、唐念慈、鮑恩湛、姚璉、蔣永生和李蔭餘、呂志濤等教授嚴謹治學、開拓創新下,土木工程系迅速發展壯大,向交通運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工程力學、工程管理等領域拓展,蜚聲中外。學院涵蓋土木工程、力學、工程管理等三個學科。結構工程學科為國家重點學科,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學科為江蘇省國家重點學科培育點;學院擁有國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教育部振興行動計劃重點建設學科、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國家級土木工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設點和長江學者教育部特聘教授崗位。土木工程專業和工程管理專業於1995年首批通過了全國土木工程及工程管理專業評估委員會的評估,迄今已連續三次通過了國家的專業評估。土木工程專業2005年被江蘇省教育廳確認為品牌專業,2007年被教育部批准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工程管理專業2005年被江蘇省教育廳確認為特色專業,2009年被批准為國家特色專業。

港珠澳大橋成功通車離不開這些大學的技術支撐

河海大學土木與交通學院

河海大學土木與交通學院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22年河海工程專門學校設立的“結構部”和“路工學部”。1924年,河海工程專門學校與東南大學工科合併成立河海工科大學,我國著名土木橋樑專家茅以升先生任校長,為河海大學土木學科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984年成立工業與民用建築系,1995年成立土木工程學院,2009年組建土木與交通學院。學院目前設有土木工程系,交通工程系,岩土工程科學研究所、結構工程研究所、安全與防災工程研究所、橋樑工程研究所、隧道與地下工程研究所、道路與鐵道工程研究所、路面工程研究所,交通運輸工程研究所、建築與景觀研究所和土木與交通工程實驗中心。岩土力學與堤壩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掛靠我院建設和管理。學院擁有岩土工程國家重點學科(1988年首批兩個國家重點學科點之一)。土木工程學科為國家一級重點(培育)學科、江蘇省一級重點學科、江蘇省優勢學科建設工程學科。在2016年教育部組織的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土木工程學科獲評A-,排名全國第七。學院設有土木工程博士後流動站,擁有土木工程一級博士學位授予權,岩土工程、結構工程、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橋樑與隧道工程四個二級學科擁有博士及碩士學位授予權,交通運輸工程一級學科擁有碩士學位授予權;擁有教育部和國家外專局 “堤壩工程安全與減災學科創新引智基地”和“重大水電工程多場耦合力學學科創新引智基地”(即“111計劃”);擁有江蘇省岩土工程技術工程研究中心、江蘇省建(構)築物裂縫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省(滬寧)鋼結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省交通基礎技術工程研究中心、江蘇省鋼橋結構安全與鋪裝技術工程中心等平臺。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環境岩土工程分會秘書處掛靠本院。

港珠澳大橋成功通車離不開這些大學的技術支撐

東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東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成立於2015年12月15日,依託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建立。東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始建於上世紀50年代初,是我國最早的材料學科之一,2007年被批准為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涵蓋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和材料物理與化學3個二級學科。 依託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建有“軋製技術及連軋自動化國家重點實驗室”、“先進鋼鐵材料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材料各向異性與織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材料電磁過程研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電磁冶金技術及裝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等科研基地。2014年入選國家“鋼鐵共性技術協同創新中心(2011計劃)”。經過近70年的發展,本學科保持了在金屬材料研究領域的優勢,同時在陶瓷材料等研究領域形成了特色。

港珠澳大橋成功通車離不開這些大學的技術支撐

北京交通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

北京交通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成立於1996年,其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北京鐵道學院鐵道建築系。土木建築工程學院下設橋樑工程系、地下工程系、岩土工程系、建築工程系、道路與鐵道工程系、市政與環境工程系、力學系和土木工程實驗中心等8個教學單位,設有城市軌道交通研究中心等17個研究機構,擁有土木工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北京交通大學-北京市地鐵運營有限公司和北京交通大學-北京城建設計研究總院有限責任公司2個國家工程實踐教育中心,作為主要成員單位之一共建城市軌道交通綠色與安全建造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負責建設隧道及地下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城市地下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軌道工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結構風工程與城市風環境北京市重點實驗室、水中典型汙染物控制與水質保障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北京市軌道交通線路安全與防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軌道工程北京市國際科技合作基地、交通基礎設施安全風險管理交通運輸行業重點實驗室、軌道交通安全協同創新中心等9個省部級平臺,獲批結構風工程與城市風環境實驗室、軌道工程實驗室等2個北京市科普基地,下屬設有北京交大建築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學院設有土木工程、力學、交通運輸工程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以及相應的博士後流動站,環境科學與工程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建築與土木工程、交通運輸工程、環境工程3個專業碩士領域,土木工程、鐵道工程、環境工程3個本科專業。

港珠澳大橋成功通車離不開這些大學的技術支撐

大連理工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大連理工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是由建校初期的土木工程系(1949~1955年)發展而來的,1955~1985年為水利工程系,1985~1996年擴建為土木工程系,1996年成立土木建築學院,2002年更名為土木水利學院,2009年9月伴隨學校學部制改革更名為土木工程學院。土木工程學科是學校建立最早的學科專業之一,也是國內高校中實力最強、學術基礎最為雄厚的教學科研單位之一。學院現有1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結構工程),1個一級學科省重點學科(土木工程);1個博士後流動站(土木工程);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土木工程),涵蓋8個二級學科博士點(岩土工程,結構工程,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橋樑與隧道工程,市政工程,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建築材料,工程管理)和8個碩士學科點;有3本科專業(土木工程、土木工程國際班、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土木水利實驗教學中心);1個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大連理工大學土木水利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省級教學團隊(工程力學教學團隊)。學院具有一流的科研平臺和科研實力,現有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海岸和近海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遼寧省工程防災減災重點實驗室、遼寧省土木基礎設施安全監測與控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橋樑與隧道技術),1個省級協同創新中心(遼寧工程防災減災協同創新中心),2個省級工程實驗室(遼寧省橋樑與隧道安全技術工程實驗室、遼寧省綠色建築與節能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111”學科創新引智基地(重大土木水利工程防災減災),1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工程安全與監控),1個教育部長江學者創新團隊(工程結構破壞機理及安全性評價)。

港珠澳大橋成功通車離不開這些大學的技術支撐

華南理工大學土木與交通學院

華南理工大學土木與交通學院位於五山校區,2008年1月由原建築學院土木工程系和原交通學院合併而成。學院現有國家重點實驗室(共建)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4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個、工程碩士培養領域3個、本科專業7個、廣東省重點學科3個、廣東省名牌專業2個。學院目前設有7個系,分別為土木工程系、交通運輸工程系、工程力學系、船舶與海洋工程系、水利工程系、工程管理系、道路工程系。作為企業家和工程師的搖籃,土木與交通學院已為我國土木工程、交通運輸、航空航天、船舶工業、水利工程等行業和部門培養了大批專業技術和管理人才,在全國尤其是在華南與港澳地區擁有較大影響。今後學院將繼續堅持求真務實和開拓創新精神,不斷提高辦學水平和培養質量,為國家和地方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港珠澳大橋成功通車離不開這些大學的技術支撐

重慶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土木工程學院前身為創辦於1951年的西南交通專科學校道橋專業,是全國最早開設路橋專業的院系之一,1960年招收本科生,1985年招收碩士研究生,2005年招收博士研究生,2010年招收博士後。學院堅持教學科研並重,注重社會服務,辦學實力雄厚,教學成績顯著,科研成果豐碩。現有7個教學系,6個實驗室,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2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交通行業重點實驗室,1個交通行業協同創新平臺,5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擁有4個省部級重點學科(一級),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土木工程、交通運輸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4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3個工程碩士培養領域,5個本科專業,5個省部級科技創新團隊。

港珠澳大橋成功通車離不開這些大學的技術支撐

中山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土木工程學院坐落在毗鄰港澳、依山傍海的中山大學珠海校區。學院現擁有廣東省重大基礎設施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地下空間開發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華南地區水循環與水安全廣東省普通高校重點實驗室等科研平臺,與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劍橋大學、澳大利亞工業研究院和西澳大學等多所世界著名高校開展交流合作,與中鐵隧道局、中鐵建港航局、中交四航設計院、廣州地鐵集團有限公司、廣東省水文局等行業龍頭單位共建科研平臺和實踐教學基地,為學院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根據國家基礎設施可持續發展、新型城鎮化、南海開發等重大戰略需求和人才培養需求,將土木工程與水利、交通等相關學科融合發展,以水—土(巖)—結構耦合為特色,重點發展重大基礎設施安全維護(安全土木)、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地下土木)和海洋土木工程(海洋土木)三個特色學科方向。

港珠澳大橋成功通車離不開這些大學的技術支撐

湖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從1903年的湖南省垣實業學堂的礦、路科起,湖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歷經清朝、民國和新中國三個時代,走過了百餘年曆程。湖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始於清朝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湖南省垣實業學堂,迄今已百餘年。學院擁有從本科、碩士、博士到博士後完整的高層次人才培養體系,擁有土木水利工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和土木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7個二級學科博士點,8個碩士點和2個專業學位點,4個本科專業。設有建築工程系、橋樑工程系、水工程與科學系、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系、岩土與地下工程系、建造與管理工程系、防災與安全工程系、道路與交通工程系及工程應用力學研究中心、建築材料研究中心,10個教學科研機構和1個實驗研究中心。建有建築安全與環境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國家級基地,建築安全與節能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工程結構損傷診斷、風工程與橋樑工程湖南省重點實驗室、綠色先進土木工程材料及應用技術湖南省重點實驗室,5個科研基地平臺。建有湖南湖大建設監理有限公司、湖南湖大土木建築工程檢測有限公司,2個技術服務機構。

港珠澳大橋成功通車離不開這些大學的技術支撐

長沙理工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土木工程學院是長沙理工大學主幹學院之一,通過多年的建設,學院已發展成為師資力量雄厚、專業設置齊全、結構合理、學科學位建設成績顯著、科研水平先進、成果突出的教學與科研實體,土木工程學科在全國高校第四輪學科評估中獲得B+。學院設有橋樑工程、建築工程、岩土與隧道工程、力學4個教學系,結構試驗中心、工程力學、岩土與隧道工程3個實驗中心,以及橋樑工程、結構工程等6個研究所及1個金盆嶺校區結構試驗與技術服務中心。 學院有土木工程(設橋樑工程、建築工程、岩土工程、隧道工程、城市軌道交通工程5個方向)、工程力學等2個本科專業【其中有1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省級重點專業、1個教育部“第一類特色專業建設點”專業】;擁有“土木工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土木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土木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工程力學”碩士學位授權點、“建築與土木工程”工程碩士與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擁有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省級優勢特色重點學科、1個省部級重點學科;現有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1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省高校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示範實驗室和2箇中央與地方共建實驗室。

港珠澳大橋成功通車離不開這些大學的技術支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