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入選部編版一年級吟誦月亮的古詩,原來完整版是這樣的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關於月亮的古詩,不勝枚舉,在中國文化中,月亮代表陰,與太陽相對,也稱太陰,陰精。古人對月亮的描寫,也充滿了無盡的想象力,所以月亮有了玉兔、素娥、玉蟾、蟾蜍、嬋娟、玉弓、玉桂等雅稱。這首《古朗月行》是李白眾多吟詠月亮詩歌中的一首。

這首入選部編版一年級吟誦月亮的古詩,原來完整版是這樣的

《古朗月行》

唐代:李白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

仙人垂兩足,桂樹作團團。

白兔搗藥成,問言誰與餐?

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

羿昔落九烏,天人清且安。

陰精此淪惑,去去不足觀。

憂來其如何?悽愴摧心肝!

這首入選部編版一年級吟誦月亮的古詩,原來完整版是這樣的

懵懂時我不認識月亮,把它叫做白玉盤,又懷疑是瑤臺中神仙的鏡子,飛到了雲端,描繪出了月亮的皎潔明亮,看似信手拈來的詩句,卻字字值得咀嚼回味,寫出了孩童的天真和豐富的想象力。前兩句是被選入一年級語文中的句子,後面寫了什麼呢?我們接著欣賞。詩人開始寫月亮的變化,月亮初升時,看到月中的陰影,覺得那是神仙的兩足,慢慢可以看到一棵團團的大桂樹,這時是一輪圓圓的月亮,看見玉兔在搗藥,它又是搗給誰吃呢?接著月亮慢慢又虧了,傳說月蝕就是因為蟾蜍在吞食月亮,月亮因此殘缺不全。又寫到了后羿射日的古詩,后羿射掉了九個太陽,只剩下一個,使得天人清靜安寧,而現在沒有了這樣的英雄,月亮也開始變得迷惑不清,就沒有什麼好看的了,對此“我”十分憂心,那份悽愴催人心肝。由此可見,這是李白對當時的社會有感而發。

這首入選部編版一年級吟誦月亮的古詩,原來完整版是這樣的

詩人通過對神話古詩的處理,將詩歌變得瑰麗清奇,一個生動的月亮呼之欲出,文采斐然。詩人借月亮來抒情,在行雲流水的文字中,讓我們深深為李白駕馭文字的功力而折服,難怪他被稱為天上謫仙人,名不虛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