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條「絲綢之路」聯通世界

上世紀初,京漢鐵路、汴洛鐵路兩大鐵路幹線在河南鄭州交匯,構築了中國鐵路史上第一個“黃金十字架”,鄭州一躍成為當時全國鐵路第一大樞紐和全國重要的農副產品集散地、中原地區百貨集散地。作為中部內陸城市,鄭州在改革之初卻慢了半拍。新世紀以來,鄭州由一個普通的中部內陸省會城市,一躍發展成為全國知名的新一線城市,併成功獲批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近年來,鄭州圍繞“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新歐亞大陸橋戰略支點城市的定位,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打造全方位立體化對外開放格局,逐步走出了聯通世界的陸空網三條“絲綢之路”,實現了從過去“不沿邊不靠海”到如今“買全球賣全球”的歷史性跨越。

“陸上絲綢之路”越跑越暢

進入新世紀,鄭州市加快推進改革開放,抓住國家推進中部崛起和中原城市群建設的歷史機遇,現代商業進入繁榮發展的大好時期。物流、會展、金融等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圃田、航空港兩個物流園區和11個現代物流中心、鄭州鐵路集裝箱中心站、鄭州國家幹線公路物流港、鄭州進口保稅區等物流基礎設施建設進展順利。

2013年7月18日,鄭州國際陸港公司開通了鄭州直達德國漢堡、慕尼黑的中歐班列,構建了“一帶一路”東聯西進陸路通道。經過4年來的發展,中歐班列(鄭州)在全國中歐班列中唯一實現雙出入境口岸(阿拉山口、二連浩特)、雙通道(阿拉山口西通道、二連浩特中通道)高頻次往返均衡對開,運行班次已由2014年的每週兩班,實現瞭如今的每週“去程八班、回程八班”滿載往返運行。截至2018年7月18日,已累計開行1347班,服務境內外客戶3000多家,貨值69.71億美元。貨值、貨重等主要指標保持在全國前列,成為中國中歐班列的主動脈。

走出去才能發展,藉助“一帶一路”的東風,三全、思念等速凍食品企業除佔據了國內市場的60%以上外,還走出國門暢銷世界。宇通客車成為目前全球最大的客車生產基地,產品已批量出口至4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球市場佔有率達15%,連續6年成為全球銷量和規模最大的客車企業。

“空中絲綢之路”越飛越廣

隨著鄭州-盧森堡“空中絲綢之路”建設提速,盧貨航航班由開航時的每週2班加密至每週18班,旺季每週最多加密至23班,平均每天3班。

截至2018年上半年,“空中絲綢之路”已經輻射到盧森堡、德國、英國、比利時等歐亞國家的重要區域。通航點由當初盧森堡1個增加到現在的14個,洲際航線由1條拓展至3條,輻射歐洲、亞洲、北美洲、拉丁美洲等四大洲近200個城市,集疏貨物達十餘類200多個品種,實現了“一點連三洲、一線串美歐”的國際貨運版圖。

鄭州航空港實驗區口岸業務服務局副局長禹定國表示,在新鄭綜合保稅區的口岸作業區,剛出廠的蘋果手機完成從出廠、報關、運輸這一系列流程最多隻需1天。

高效的航空物流配送為鄭州航空港智能終端產業發展贏得了市場。2017年,鄭州航空港實驗區智能手機產量達2.99億部,接近全球智能手機產量的1/6。河南航空貨運發展有限公司國際業務部經理許宏宴說:“5年前,在鄭州機場的停機坪上每天只能看到1架國際貨運的全貨機起飛。現在,每天都有多達110架次的全貨機從這裡飛向世界各地。”

目前,鄭州新鄭機場作為4F級別機場,還正式躋身國內最高等級機場,成為全國第一個“垂直整合、機公鐵一體”的多式聯運樞紐。2017年,鄭州新鄭機場旅客吞吐量為2400萬人次,位居全國民航機場第13名;貨郵吞吐量首次突破50萬噸,躋身全球機場50強,國際和地區貨運量位居全國第四,客貨吞吐量穩居中部六省第一。2017年3月,國家首次將鄭州定位為“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

“網上絲綢之路”越來越便捷

黨的十八大以來,鄭州大力發展跨境電子商務,從2012年鄭州成為全國首批跨境電子商務服務試點城市,到2016年中國(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獲批,再到2017、2018連續兩屆全球跨境電子商務大會在鄭州召開,“鄭州模式”的跨境E貿易敲開了“買全球賣全球”之門,搭起了河南至全球的“網上絲綢之路”,消費者足不出戶就可以享有全球購物的便利。

鄭州首創的“1210”海關監管模式成為我國跨境電商的模版。在2017年9月28日世界貿易組織(WTO)日內瓦2017公共論壇上,河南保稅集團發佈了《鄭州模式:E國際貿易——中國解決方案》報告,為國際跨境電商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鄭州方案”。

在今年“6·18”電商狂歡節活動期間,源自菜鳥網絡、京東全球購、蘇寧易購等知名電商企業業務量迅猛增長,菜鳥網絡首次將鄭州新鄭綜保區作為其全國三大主場之一。

鄭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新興產業服務局負責人袁園說:前幾年,鄭州市的跨境電商交易額還不如南方的一個縣。經過近年來的發展,2017年鄭州市帶動河南省跨境電子商務交易額突破1000億元人民幣,連續多年走在全國前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