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扎稳打慢慢来 体验长安L4自动驾驶

如今,汽车圈最热的词当属智能汽车,但这个“看起来很美”的东西究竟什么时候才能走进我们的生活之中?对此,不少人都有过质疑和猜测。面对消费者的疑惑和担忧,不少车企都提出了自己的“智能汽车战略计划”,但在战略布局这件事上长安的步子迈得并不算快。

稳扎稳打慢慢来 体验长安L4自动驾驶

好在,走的不快并不代表走的不稳,在8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上(下文简称智博会),长安终于带来了名为”北斗天枢“的智能汽车战略规划。同时,它也首次将限定区域内的L4级自动驾驶汽车首次向公众开放体验。那么,这个中国品牌的L4级自动驾驶到底体验如何?30天后就能预定没有方向盘的智能汽车究竟是真是假?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长安的”北斗天枢”与L4级自动驾驶。

北斗天枢战略中透露的是长安对未来的深刻思考

对于未来的智能汽车,每个人、每家车企都有不同的想法。但大多数人能达成共识的一个思路就是:未来的智能汽车一定不仅仅是一个交通工具。它可以是生活空间,也可以是办公场景,甚至还可以是一个智能助手。

智能汽车的首要条件就是需要具备自动驾驶的能力,此外还应当具备高度的人工智能以及与互联网的深度结合。当然,这一切都应该基于对自然更加亲和的新能源车型上。所以,自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电气化是未来智能汽车的四个重要特征。

稳扎稳打慢慢来 体验长安L4自动驾驶

此次战略发布会上,长安首先明确了核心战略思想:从一家传统的汽车制造商向智能出行科技公司转型。乍一听好像这句话有点奇怪,一直以来都是科技公司希望通过“造车”来转型成为汽车制造商,为什么长安想要“倒行逆施”呢?其实,这其中包含了对未来汽车市场的深刻思考。

此前也有不少车企在出行市场方面有所动作,比如前些日子“合体”的奔驰Car2go和宝马DriveNow。而像滴滴、Uber这样的出行服务公司也在谋求与车企的合作,以图在未来“智能出行”领域继续领跑。面对这块巨大的蛋糕,相信每个与汽车和出行相关的公司都很难抵挡得住诱惑,所以我们也看到了很多车企或是科技公司信誓旦旦的宣布自己要在X年内实现完全自动驾驶。

发布会上,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表示:在2020年以前,长安将实现旗下车型全面网联化,并且建成L3级自动驾驶智能开放平台。而到2025年的时候,长安要建成L4级自动驾驶智能开放平台,并且提供与之相匹配的“100%车载功能实现语音控制”。

稳扎稳打慢慢来 体验长安L4自动驾驶

遗憾的是,官方并没有针对“解放双手双脚”这一关键词进行详细的解释。如果按照上文提到的SAE自动驾驶分级来看,特定环境下解放双手双脚基本可以理解为L4级自动驾驶。这就奇怪了,刚刚才说在2025年建成L4级自动驾驶智能开放平台,转过头来又说30天后即可购买,难道长安的发布会PPT出错了吗?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去体验了一下在智博会的户外场地展示的自动驾驶体验车,看看能不能在它身上找到一些线索。

此次长安汽车自动驾驶体验所使用的车型为长安逸动EV460,这款将在第四季度上市的车型拥有相当不错的续航水平,并且外观也与前代车型有较大变化。

稳扎稳打慢慢来 体验长安L4自动驾驶

稳扎稳打慢慢来 体验长安L4自动驾驶

稳扎稳打慢慢来 体验长安L4自动驾驶

稳扎稳打慢慢来 体验长安L4自动驾驶

稳扎稳打慢慢来 体验长安L4自动驾驶

稳扎稳打慢慢来 体验长安L4自动驾驶

由于这个鲨鱼鳍天线的尺寸的确要远超普通版车型上的那个天线,所以我们认为它和左右两侧的小方块很有可能包含三种功能:1.拥有GPS功能的卫星模块。2.满足车辆V2X功能所需的天线模块。3.为未来5G信号接入做准备的车联网模块。

很多车企在搭载自动驾驶技术的车型选择上往往对“新能源车型“情有独钟,但大多数自动驾驶系统(包括计算平台和传感器)都有着不小的功耗,这就对电动汽车的续航或多或少有一些影响。在于现场工作人员沟通之后我们了解到,目前这辆自动驾驶体验车所采用的自动驾驶芯片是由自动驾驶初创公司地平线提供的。作为长安自动驾驶研发的重要合作伙伴之一,地平线所擅长的其实就是硬件软件一体化带来的功耗降低,这对于在电动汽车上实现自动驾驶有一定的帮助。

据官方说法,这套人脸识别系统主要是为未来长安自动驾驶共享出行做准备的,有了这套系统,车辆才能确认叫车乘客的身份,同时保证出行结束时移动支付的安全。

介绍完硬件配置,我们再来谈谈试乘体验。在我们乘坐这辆车绕场一周的过程中,出现了行人横穿马路、车辆挡路、交通信号灯等几种不同的道路情况。从识别率上来说,长安这套自动驾驶系统算得上不错。不仅能够识别行人和车辆,同时还能分辨出行人与车辆所处的位置究竟是在正前方还是在左右两侧的斜前方。

虽然从识别率和驾驶风格两方面来看,长安的自动驾驶都有比较不错的体验。但需要知道的是,这套系统是在规定场景下以不高于20km/h的速度进行的自动驾驶。虽然道理上仍然可以说它属于“低速L4级自动驾驶”,但相比较真正意义上的L4,这个速度决定了它解决不了任何的实际需求,仅能作为功能演示。

从体验的结果来看,长安所说的“在特定环境下解放双手双脚”很有可能是指此前搭载在全新CS55上穿越无人区的IACC技术,而不是体验环节这套低速L4级自动驾驶系统。但无论如何,长安的确给我们描述了一个非常触手可及的智能汽车未来。自动驾驶从来都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是通过像AEB、ADAS、LKA等等一个个单独的小功能有机结合起来最终实现的一套完整解决方案。所以自动驾驶的研发一定是按部就班,层层递进的。在这个基础上,加上“小安”智能语音助手与新能源车型阵容,长安距离真正的智能汽车好像也没差多远。只要大方向没有错,剩下的就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