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的孝順靠愛長大後的孝順靠錢,把養老問題丟給機器可行嗎?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隨著社會老齡化問題越來越嚴重,關於子女和老人的話題就一刻沒有停息過。

據有關資料顯示,目前,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經超過2.4億,佔總人口比重達17.3%,平均近4個勞動力贍養一位老人。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重,養老壓力越來越大,許多家庭正在為照料老人的問題發愁。

小時候的孝順靠愛長大後的孝順靠錢,把養老問題丟給機器可行嗎?

(圖片源自電影《桃姐》)

1980到2016年間出生的1.76億獨生子女幼時飽受寵愛,如今要被巨大的養老壓力所吞沒。自己長大了,父親、母親、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卻都老了。如果兩個獨生子女結合,肩膀上將是12個老年人。住不起的養老院排隊也要住、請不起的護工請了就是為護工打工,中國社會的養老問題已經異常凸顯。

小時候的孝順靠愛長大後的孝順靠錢,把養老問題丟給機器可行嗎?

(圖片源自電影《桃姐》)

獨居老人:那樣實在太孤獨了,在孤獨中人的尊嚴也會喪失乾淨。

張泉靈在一檔節目裡講了一個故事。她曾做過一個關於中國空巢老人家庭比例的話題調查,問了一位老太太這樣一個問題。

張:“您多久洗一次澡?”

老太太遲疑了片刻說:“我啊,儘量不洗澡。一個人在家,人老了,洗澡是最危險的事,萬一摔了呢?我這後半輩子,給孩子多大負擔呢,我自己的生活怎麼辦呢?

這句話從老人嘴裡說出來,顯得無比沉重。讓人不禁唏噓父母子女的一生,竟然會是彼此欺瞞的一生。

小時候的孝順靠愛長大後的孝順靠錢,把養老問題丟給機器可行嗎?

(圖片源自電影《桃姐》)

獨生子女:小時候的孝順靠愛,長大後的孝順靠錢。

缺少感情的確很難受,但還有更讓人難受的——缺錢,一夜暴富成了所有人的夢想。很多年輕人都面臨著這樣的困境:不賺錢養不起你,賺錢沒人管你。

小時候的孝順靠愛長大後的孝順靠錢,把養老問題丟給機器可行嗎?

(圖片源自電影《桃姐》)

在2010年以前,中國的空巢老人數量大概是30%左右,後來這個數據超過了50%。而根據嚴格的科學測算,到2030年的時候,這個數據大概會飆升至90%。

這意味著90%的中國父母需要離開子女,獨自生活,他們可能病了也不會告訴子女,吃不好睡不好也都偷偷瞞著。而身為子女的我們,對此將一無所知。

小時候的孝順靠愛長大後的孝順靠錢,把養老問題丟給機器可行嗎?

(圖片源自電影《桃姐》)

看不到他們的擔心、看不到他們的無奈,也看不到他們的孤獨。因為看不到,所以人生註定要多很多遺憾。

時代之痛:我最無助的時候,你爸躺在地上,而你在通訊錄裡。

孤獨離世無人知,已不再是一家之悲,而是從微觀的家庭私有問題變成了現實而沉重的社會命題。

小時候的孝順靠愛長大後的孝順靠錢,把養老問題丟給機器可行嗎?

(圖片源自電影《桃姐》)

為抑制老齡化,國家開放二胎鼓勵二胎但是顯然在短期內看不到什麼效果。就這樣機器人養老成為了科技行業探索的新方向,也成為了這代人的救命稻草。

小時候的孝順靠愛長大後的孝順靠錢,把養老問題丟給機器可行嗎?

(圖片源自電影《機器人管家》)

隨著科技發展迅速,市面上各類機器人層出不窮,各家廠商花樣炫技,但超智能的人工智能產品並未出現,有人形、會走動、能服務的機器人少之又少。

科技發展多年,電影裡的完美版機器人還是沒能走進現實,雖然我們都知道達到那樣的程度僅僅只是時間問題。只不過現在的我們,可能比任何時候都希望機器人產業快點發展。

小時候的孝順靠愛長大後的孝順靠錢,把養老問題丟給機器可行嗎?

(圖片源自電影《桃姐》)

據媒體報道,杭州市社會福利中心2016年曾引進一批智能養老機器人,名叫“阿鐵”。它們的任務是監護沉痾病人,與老人聊天,提示他們準時吃藥,以及給老人的家人打視頻電話等。

但近日該福利中心相關工作人員表示,目前機器人用得不多了,因為在後期的使用過程中,發現這個機器人和養老工作流程銜接不是很緊密。“阿鐵”的使用範圍僅限於提供一些娛樂功能,“唱唱歌什麼的”,並表示中心與“阿鐵”的生產商已經不再合作。

目前國內很多服務機器人產品自主性不高,技術含量還應再加強,語音識別技術的準確度與運算速度都需要提高。

小時候的孝順靠愛長大後的孝順靠錢,把養老問題丟給機器可行嗎?

(圖片源自電影《機器人與弗蘭克》)

成熟的養老機器人具有移動輔助、衛生保潔、行動助力、安防保護、洗澡清潔、健康體檢等多項功能,能極大地契合老年人的養老需求。從它的功能來看,使用養老服務機器人,能基本解決老人在日常生活中所出現的一些問題。但真正意義上的養老服務機器人,讓許多人既報以期待,又持以懷疑的態度。

機器人陪護必須與人類陪護相輔相成,不能用機器人養老替代親情、專業服務和社會關懷。

小時候的孝順靠愛長大後的孝順靠錢,把養老問題丟給機器可行嗎?

機器人畢竟是機器人,它所有的服務功能都是人為設定的,說白了它也只是一個插電的護工。它們沒有人工服務的那種主觀能動性,更沒有和家人相處的親情感。而養老問題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更是精神上的。

小時候的孝順靠愛長大後的孝順靠錢,把養老問題丟給機器可行嗎?

(圖片源自電影《機器人與弗蘭克》)

在這個核心問題上,機器人還有很大的技術突破空間。機器人可以儲存不亞於任何個人的語言庫,也可以根據提問者做出合理的回應,它甚至能夠更進一步,根據使用者的興趣偏好,發展出一種類似“感情”的東西。如果一個機器人能夠掌握主人的語言習慣,就能分析它的思維,某種意義上也可以成為最理解他的那個“人”。

這是我們能想得到的最高級的機器人,它幾乎能提供一種“類人”的交流,表面上看,它似乎擁有了人性。但從本質上來說,它在和人之間,仍然存在一條鴻溝,這條鴻溝不是認知意義上的,而是人的“存在”意義上的。不能用“養老機器人”替代養老概念中的任何人,也不該以為買了一套智能機器就可以完成大部分養老工作,目前只能把商家的“養老機器人”當成工具。

小時候的孝順靠愛長大後的孝順靠錢,把養老問題丟給機器可行嗎?

(圖片源自電影《桃姐》)

值得慶幸的是,雖然它們無法真正消除老年獨居帶來的孤獨感,但在技術層面上的幫助,也能很大程度的解放子女、家屬和陪護人員。

我們無法預判科學進步的步伐,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機器人真能取代真人,但是對於人性而言有些東西除了自己的親人誰都給不了,哪怕是一個完美的機器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