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火箭炮——中国的“喀秋莎”打开国际市场

在介绍今天的明星之前,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历史。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军贸出口的第一个黄金年代。中国的军工企业在“创汇”这一当时最有号召力的口号指引下,以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和低廉的价格杀进了国际武器市场。

尽管以今天的眼光来评价,当时出口的装备技术含量不高,但这些装备的出口,却为中国军贸在海外市场赚得了极为难得的第一桶金。

多管火箭炮——中国的“喀秋莎”打开国际市场

多管火箭炮——中国的“喀秋莎”

提起火箭炮,人们都会想起一个宛如俄罗斯美少女的名字“喀秋莎”。而中国也有一种“卫士”火箭炮,在国际市场上打开了局面,并且带动了中国军工对国外火箭炮市场的大力开发。

多管火箭炮——中国的“喀秋莎”打开国际市场

“卫士”系列火箭炮由航天科技集团下属的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开发,是一种陆军使用的远程压制武器。对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来说,没法做到像美军一样主要依靠空军打击,因此地面压制武器仍然需要。射程达到100公里的中国“卫士”的出现,立刻引发某些国家的注意。

多管火箭炮——中国的“喀秋莎”打开国际市场

1997年,中国精密机械进出口公司和土耳其签订了输出WS-1火箭炮的技术,土耳其引进“卫士”火箭炮系统后,对其使用效果很满意。一批国产火箭炮开始逐步打开国际市场,例如孟加拉国购买的70公里射程的“卫士-22”和140公里射程的“卫士-33”火箭炮,巴基斯坦和坦桑尼亚则进口了简易制导装置,精度更高的A-100火箭炮,苏丹进口过一批射程达到200公里的“卫士-2”制导火箭系统。以“卫士”为代表的中国火箭炮,具有简单制导能力,又规避了“弹道导弹”的敏感性,必然能在未来的武器市场取得更好的成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