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種引導方式,讓孩子寫作文不再作難

作文是語文的得分大項,很多孩子語文學不好,不想學語文就是因為寫不好作文。今天就為大家講講引導孩子寫好作文的一些方法。

01

會講故事的孩子,作文不會太差

作文其實就是考察孩子講故事的能力,讓孩子能夠通過文字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家長在孩子還沒接觸作文時就應該早培養孩子講故事的能力,比如媽媽講完故事鼓勵孩子給爸爸講一遍,引導孩子複述完整,這樣孩子的自信心、被需要的感覺都會提高,還是不錯的親子溝通時間。還有鼓勵孩子講述自己的生活、見聞,旅遊去哪玩了,動物園裡的大象長什麼樣,幼兒園和小朋友是怎麼做遊戲的等等。通過不斷啟發引導,孩子的語言能力會逐步提高,會表達自己感受,更喜歡和家長分享自己的生活,一舉多得。

四種引導方式,讓孩子寫作文不再作難


02

書讀的多,下筆才有東西寫

提高語文成績,閱讀量永遠都是繞不開的話題,會講故事是能力,而有沒有故事可講,是積累。只有孩子的閱讀量上去了,積累的故事多了,心中要表達的東西才多。同理,讓孩子見世面也是這樣的效果,為什麼一樣年紀的孩子,明星家的孩子,常旅遊的孩子懂得多,就在於見識的東西多。而讀書,是增長見識,增加閱歷,啟迪思想最簡單成本最低的方法。讀一本好書,如遇一良師,一益友。

四種引導方式,讓孩子寫作文不再作難


03

常歸納,勤輸出

據統計:高考作文,中考作文中被用過最多的就是司馬遷、屈原、陶淵明這些耳熟能詳的素材,這些人在語文考場上經歷一次又一次苦難,而且一年一年延續。為什麼孩子會選擇這些素材,沒有其他可以選擇的素材嗎?答案是孩子是有素材的,但考場上只能想起這幾個熟的不能再熟的。這就是孩子的輸出問題,有知識,但需要時輸出不了。這和人的記憶機制有關,不常用的、無關的連接會被塵封,再次調取會非常費力。所以孩子讀完書要時長回顧,這本書說了什麼,有什麼經典場景和情節,和其他書或者現實哪些有相同。這些連接和共同點閱讀,記憶被再次調取的可能性越大。梳理知識,溫故知新,形成知識樹,思維導圖。

四種引導方式,讓孩子寫作文不再作難


04

掌握常用套路,形成素材儲備

寫作文的敘事手法和寫作套路都是固定的,記敘文的時間、地點、場景為序,說明文的開頭加三段論證,這些都是有跡可循的。把這些固定格式和表達方法總結完,然後找出幾種適合自己的格式,去強化練習、改造成自己的寫作風格。還有作文題材,需要論證、記敘的題材就那麼多,分別整理出來附上自己熟悉的素材,形成屬於自己的作文樣式庫,作文素材庫。這樣做出充分的準備,考場上才不會慌得只記住一個三段式寫法,只記住司馬遷、屈原兩三人。

四種引導方式,讓孩子寫作文不再作難


總結一下就是,說話培養孩子講故事的能力,大量閱讀提高孩子的知識儲備,歸納輸出熟練掌握已有知識,準備常用套路,做到臨場不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