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真的不需要標準答案了碼?

清明小長假一過,又都開始盼著五一假期,因為天氣熱起來了,又到了吃喝遊玩的時候,於是有時間的人家出遊的出遊,沒時間的人家也是利用週末帶著全家去玩耍,畢竟天氣和風煦日,人的心情自然也是“晴空萬里”。我也自然不會脫俗,這兩天只要空閒就趕緊拉著全家出來享受明媚陽光,畢竟能看見藍天白雲的時候還是不多,古有鄭板橋的“難得糊塗”,今有老百姓的“難得舒服”。

生活真的不需要標準答案了碼?

1

舒服歸舒服,但每到一個地方一個場所,總會有那麼一些讓人“難以理解”的行為令人回味,我反覆在思考,是我的理解能力限制了我眼中的某些“行為”?還是從眾意識讓人們已經忘記了一些規則規範?亦或是網上常說的“壞人變老了or老人變化了”?再或是社會發展的速度快得讓人忘記了一些周邊小事?明明是很多不可為的事情變成了理所當然,明明是很危險的行動卻成了堂堂正正……我們的生活的那些基本答案,就像是小時候小學老師發給我們的寒暑假作業一樣,到我們手裡的永遠是把最後幾頁參考答案撕掉了一樣……

生活真的不需要標準答案了碼?

2

帶著一家老小來到了所在城市商業圈的某美食城吃海鮮自助,由於坐落在商業中心,所以人均價格不低但客人不少,品種也是樣樣俱全,於是全家從老到小吃得不亦樂乎,而到最後大家拿來水果準備吃的時候,一個服務員偷偷地小聲對我說:“西瓜和哈密瓜別給孩子吃,不新鮮。”說完裝作沒事人一樣離開了,我心裡非常感謝這個陌生的服務員的提醒,可是我總感覺心裡怪怪的,一個在當地比較有名的自助餐飯店,竟然用了不新鮮的水果來招待來此用餐的客人,而且那麼的明目張膽,若非那個服務員好心提醒,我的孩子一樣會吃,而之前也不知道已經有多少孩子已經吃過了,我不知道到底是我敏感了,還是很多地方本來就這樣?

生活真的不需要標準答案了碼?

3

到現在為止,每次過人行橫道的時候我都還是提心吊膽,因為那種“中國式過馬路”在我們身邊還是比比皆是,明明斑馬線上是紅燈的指示,每次總是有那麼幾個人熟視無睹的過來過去,明明還有十秒鐘的等待時間,一轉眼就剩下孤零零的我站在路邊,而我身邊的人群早已大踏步的到了馬路對面,留下了一個尷尬的我在那鬥爭著,過還是不過?等還是不等?

生活真的不需要標準答案了碼?

4

某次開車到一個十字路口準備右轉,看到了前面的交通指示牌上寫著“右轉可行,避讓行人”,這時右邊的行人正好在過斑馬線,於是我打著右閃原地等著他們過馬路在走,結果就聽見後面的各種車輛各種鳴笛催促,弄得我好像是做錯了一樣,明明寫著“優先避讓行人”的,我也在避讓著呢,就短短十幾二十秒,我就像做錯了什麼似的聽著後面催促的刺耳笛聲,我到底錯了嗎,難道我應該在過馬路的人群中楞擠出一條路來快速通過?或者讓人避讓車?

生活真的不需要標準答案了碼?

5

每次乘坐地鐵或公交的時候,公交車明明是前門上後門下的,但總會有幾個人是前門下的,地鐵更是不用說,早晚高峰的時候,先下後上是一個乘坐地鐵的基本守則,大部分人還是很遵守規則的,畢竟有序上下才會安全,也會使擁擠得到緩解,結果總有那麼幾個人不管不顧,一個勁的往車廂裡衝,那氣勢就跟百米衝刺一樣的“勇猛”,有時我真想問問他們:你們真不知道公共秩序要大家共同遵守嗎?

生活真的不需要標準答案了碼?

6

生活中這樣的“負能量”行為在我們身邊真的比比皆是,我不知道我們曾經學習過的公共場所應該遵守的最基本的那些準則都到哪裡去了,生活本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的一件件小事堆積而成,有時需要難得糊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有時真的需要我們擦亮雙眼。想起了何勇的鐘鼓樓裡的那句歌詞:你的聲音我聽不見,現在是太吵太亂,你已經看了這麼長的時間,你怎麼還不發言,是誰出的題這麼的難,到處全都是正確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