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月餅,天上仙餅

月餅如今已成為中國傳統糕點,更是中秋佳節的特色美食。但是,國人的習俗是一個逐漸演化的過程,月餅也有著一段長長的歷史。同樣地,與圓圓的月餅相似,果形扁圓的蟠桃更如一個天然的月餅,其味美多汁營養豐富,更是中秋佳節難得的自然美味。今天,我們就一起講一講月餅與餅子桃。

早在殷、 周時期,江浙一帶就有一種紀念太師聞仲的邊薄心厚的“太師餅”,此乃我國月餅的“始祖”。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時, 引進當地芝麻、 胡桃等農作物,增添了製作太師餅的原料,出現了以胡桃仁(核桃仁)為餡的圓形餅,被稱為“胡餅”。胡餅在唐朝曾作為軍隊的祝捷食品。到了南宋才有“月餅”一詞的書面記載。中秋吃月餅逐漸在明代流傳開來。中秋賞月吃月餅的描述也在這個時候的《西湖遊覽志會》中記載:“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

望著月亮,想起嫦娥,王母娘娘的蟠桃會很早就在民間流傳。蟠桃成為仙家最愛,可早期童話故事中的蟠桃泛指一切果實大、外觀漂亮和味道甜美的桃子,其中也包括今天的蟠桃。蟠桃今天很多地方還被老百姓稱為餅子桃。天上蟠桃美,人間月餅圓。今天果形扁平的蟠桃最早是以環桃、餅子桃記錄下來。

歷史文字記載 “月餅”之名稱首次在南宋文學家周密記敘南宋都城臨安見聞的《武林舊事》中提到。根據周密生活的年代(1232-1298),推測“月餅”之名稱出現的時間約在1250年以後。今天果實扁圓形的蟠桃,作為扁圓形桃果的記載“環桃”出現在北宋,民間存在時間應在公元923-925年(後唐莊總)以前,比月餅的文字記載時間早250-300年。北宋陶谷 (936-968年)《清異錄》中始記載 “鄴中環桃特異, 後唐莊宗曰“昔人以桔為千頭木奴, 比不為徐甘尉乎。” 文中將不同於一般卵圓形桃的果實類型形象地改稱為扁圓的環桃,可以認為環桃方才是今日蟠桃的最早記載。因此推測,蟠桃出現的時間應在後唐莊宗 (923-925年) 以前,出現的地點在河南安陽(或河北臨漳)一帶。北宋寇宗奭編著於公元1116年編著完成的《本草衍義》中記有餅子桃,並作了果形扁圓的準確解釋,餅子桃就成為當時果實扁圓形一類桃子的名稱 。因此作為現在蟠桃一類桃子的名稱,記載中的餅子桃較記載中的月餅早150年左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